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2 18:40
(來源:不良資產行業觀研)
8月11日晚,華南城發佈公告:香港高等法院對其作出了清盤的裁決。繼恆大之后,華南城成了被清盤的資產規模最大的房企。
業內人士稱:清盤意料之中,一方面是華南城始終沒有給出具體的債務重組改善方案。另一方面,作為維好方、第一大股東的深圳特發集團尚未給予支持。
目前債權人正一方面通過華南城清盤變賣資產,另一方面進行維好訴訟。
下令清盤
8月11日晚,深圳房地產開發商華南城對外披露,該公司於8月11日被高等法院下令清盤。同時,富事高諮詢有限公司的周偉成及潘路洋獲高等法院委任為公司的共同及各別清盤人。
有市場人士指出,債權人一方面通過華南城清盤變賣資產,另一方面進行維好訴訟,市場預計起訴維好方案件最早或將於年內開庭。
據克而瑞不完全統計,在本輪行業的深度調整中,已有包括新力、大發、佳源國際和中國恆大等在內的4家內房企業被頒令清盤。華南城是截至目前的第5家內房企,更是首家有國資背景的開發商。
早在2022年時,華南城就引入了國資力量,在后者支持下進行了一系列資產處置和融資活動,並推進境外債務展期。但歷經近三年努力,華南城仍未能得到根本性恢復,如今仍走向了清盤的終局。目前,華南城的股票暫停買賣,並將繼續停牌。
如今,華南城面臨清盤的命運,對於原本身為「白武士」的特區建發而言,大約是遠超預期的結果。黃立衝表示,對於管理層與股東而言,若尋求清盤后重整或資產包交易,應儘快與清盤人就項目層面的延續運營、現金池隔離、處置節奏達成可披露的里程碑,避免價值流失與供應鏈斷裂。
債務危機國資入股
據官網介紹,華南城是一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中國綜合商貿物流企業,2002年5月在香港註冊成立,在2009年成功登陸港交所。
作為中國知名的大型綜合商貿物流及商品交易中心開發商和運營商,其業務一度遍佈全國多個城市。核心業態涵蓋專業批發市場、倉儲物流配送、綜合商業、電子商務、會議展覽、生活配套及綜合物業管理等。
近年來華南城銷售逐年走低,營業收入和業績持續惡化,2021年陷入債務危機。
2022年5月,深圳特區建發以19.095億港元認購華南城33.5億股新股,獲得29.28%股權,成為單一最大股東。而創始人鄭松興的持股比例降至20.16%,降至第二大股東。
至此,華南城從一家民營企業轉變為「國資參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此后,特區建發為華南城多次輸血。
首先是與花旗國際簽訂「維好協議」,其次是12.57億接盤華南城旗下深圳第一亞太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的50%股權,改善華南城現金流狀況,到了2022年末,深圳特區建發與華南城集團全面協同合作簽約,盤活首批南昌、鄭州、南寧項目,並通過下屬公司牽頭發起設立總規模約110億港元的股權投資基金,為華南城集團優質開發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盤活其土地資源。又以50億的現金對價認購「西安華南城」的69.35%股權。成為當時華南城獲得的最大的一筆資金。
2023年,在深圳特區建發繼續推動下,華南城與中國銀行、建設銀行、 交通銀行等銀行簽署60億元流動資金銀團貸款合同,貸款期三年, 年利率僅為4.7%。該貸款也是華南城集團自創立以來的最大單筆融資。
2023年中國信達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以54.54%的份額承擔了上述110億港元的股權投資基金的首期注資。
2024年,由於存貨減值撥備增加,遞延税資產撥回,在建物業的資本化利息減少導致融資成本有所增加,投資物業公平值虧損等原因,華南城淨虧損89.76億港元,2024年2月,華南城正式宣佈違約。
資產處置倒計時
根據香港高等法院的清盤令,富事高諮詢周偉成及潘路洋作為共同及各別清盤人,已全面接管華南城資產,包括深圳、南昌、西安等地的物流園區及土地儲備,總建築面積逾1500萬平方米。
清盤人須在6-12個月內完成首輪資產出售。清盤程序中債權人受償順序為:有抵押債權人(優先債券及銀行貸款)、抵押債權人(供應商、員工欠薪)、股東。
截至2025年8月11日停牌前,華南城股價報0.107港元,較2023年峰值下跌99.6%,市值僅剩12.24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