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原創精選> 正文

騰訊打頭陣,科網股中報季來襲!業績分化成市場焦點?

2025-08-13 10:24

編者按:騰訊控股、阿里巴巴、小米集團-W、拼多多、網易等科網權重眾星雲集!本輪財報季,科網明星股將有何表現?大行機構又有怎樣的預期?

華盛資訊8月13日訊,就在本周,中概科網股財報季即將揭開帷幕!

過去數月,科網股走勢持續分化,網易、騰訊等數字娛樂龍頭表現強勁,相繼創下股價階段新高,但受外賣競爭拖累的數只消費互聯網權重卻走勢疲軟。當下,市場正持續聚焦於AI、外賣兩大業務對科網股的基本面影響,尤其關注管理層對未來資本開支、競爭補貼及「反內卷」的最新態度。

本輪財報季中,騰訊控股、阿里巴巴、小米集團-W、拼多多、網易等科網權重眾星雲集,哪些企業能夠交出超市場預期的亮眼財報?又有哪些企業將在績后獲得投資者青睞?

發仔根據彭博分析師對頭部中概科網股的財報預期和海內外機構給出的最新目標價,為您梳理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買入中國「絕佳時機」已至?多家外資機構看多中國資產!

財報季前夜,多家外資機構密集發聲看多中國資產,引發全球市場對中概股密切關注。

美東時間8月11日,特朗普再度簽署行政令,將對中國關税暫停措施延長90天。對此,貝萊德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點評稱,第二次延期措施會更大程度影響雙邊關係預期,意味着地緣負面影響降低和經濟增長概率的提升!

稍早前的8月8日,瑞銀資產管理中國股票主管施斌在報告中指出,當前是參與中國市場的「絕佳時機」!並重點推薦網絡遊戲、AI及創新葯領域的龍頭企業。他在報告中進一步強調,中國科技企業已具備全球競爭力,且估值吸引力顯著。

摩根士丹利於8月初發布的研報中,提及中國商業環境的積極轉變和外資重新流入中國市場的樂觀信號。大摩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師王瀅預計,中國資產將迎來更強勁的資金流入,並認為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配置比例仍與摩根士丹利的建議配置比例存在較大差距。

此外,摩根士丹利王瀅還表示,新一代世界級中國企業已經出現,有望使投資者在穿越周期波動中保持對核心企業的長期持有,而這些企業中大部分來自科技、互聯網領域。

明星科網股中報預期速覽

  • 騰訊控股

彭博一致預期騰訊Q2營收1,788.74億元,同比增長11.02%;調整后淨利潤為621.80億元,同比增長8.00%。截至8月12日,共有49位分析師作出評級,平均目標價為632.13港元。

里昂預計騰訊二季度將延續遊戲、廣告的增長趨勢,料Q2營收同比增長10.1%達1773億元,調整后EBIT增長10.2%至644億元。同時,該行將目標價提升至710港元,維持跑贏大市評級。

摩根士丹利給予騰訊650港元目標價及增持評級,預期騰訊2025年線上遊戲收入同比升14%。大摩尤其看好騰訊旗下《無畏契約》手遊表現,認為該款新遊的推出能有效緩解去年5月《地下城與勇士》手遊造成的高基數憂慮,並有望帶來高達50-60億元的年收入。

申萬宏源預計騰訊25Q2實現營業收入1783億元,同比增長11%;調整后淨利潤602億元,同比增長5%。該機構預計騰訊的遊戲海內外均實現雙位數增長,廣告亦將保持增速優勢。但金融科技將受宏觀影響,預計25Q2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同比增長僅為5%。

  • 阿里巴巴-W

彭博一致預期阿里巴巴-W之Q2營收2365億元,同比增長5.20%;調整后淨利潤363.6億元,同比降約9%。共有41位分析師作出評級,平均目標價為149.88港元。

高盛預計阿里巴巴Q2 EBITA將同比下滑16%,主要受外賣、閃購業務激勵競爭拖累。阿里雲收入增速將進一步提速,從Q1的18%提升至23%,AI推理需求成為核心增長驅動力。儘管短期盈利能力有所承壓,高盛仍維持阿里「買入」評級,並認為其估值較行業平均水平偏低,看好AI/雲業務和國際化電商帶來的增長潛力。

天風證券預計阿里巴巴Q2(FY26Q1)營收為2660億元,同比增長9.4%;預計Non-GAAP淨利潤317億元,同比降幅達到22.7%。天風證券表示,在AI需求依舊強勁的背景下,阿里的雲業務仍將維持高增速,但利潤端受閃購補貼影響較大。

整體來看,多家機構大行均對阿里巴巴的雲業務持樂觀看法,並認為AI需求持續擴大的背景下,雲業務長期潛力不容小覷。公司短期加大即時零售佈局對利潤端形成較大壓力,但長期來看或可提升電商用户粘性,重塑淘寶用户心智。

  • 美團-W

彭博一致預期Q2營收937.10億元,同比增長14%;調整后淨利潤97.60億元,同比下滑28%。

作為備受關注的科網權重股之一,美團今年的股價表現相對落后,原因也與衆所周知的「外賣大戰」、即時配送競爭加劇等行業因素有關。

中信證券在近期發佈的研報中表示,Q2以來國內外賣與即時零售行業競爭加劇背景下,短期各方承擔資本消耗已不可避免。中信分析師表示,短期預計美團的季度盈利能力將被競爭投入所扭曲,財務表現也將迎來明顯波動,但長期仍然看好美團多年來積累的商家服務能力、履約調度能力和用户心智。基於此,中信預計25Q2美團收入同比增長12.4%至924.4億元,經調整淨利潤同比下降46.5%至72.8億元,建議逢低佈局及維持買入評級。

高盛則對於外賣市場的激烈競爭較為擔憂,該行估算美團Q2收入增長16%,但調整后EBIT下滑約58%。不過,對於外賣市場的長期格局推演,高盛對於美團仍顯示出信心。高盛認為基準情形下,美團還是能夠憑藉高頻用户習慣、下沉市場滲透率和騎手網絡效率勝出,並守住約55%的市場份額。

  • 京東集團-SW

彭博一致預期Q2營收3350.8億元,同比增長15%;調整后淨利潤55.4億元,同比下滑62%。

浦銀國際預計京東Q2收入同比增長14.1%,核心電商收入保持強勁增長勢頭;預計Q2調整后淨利潤為56億元,同比下滑超60%。浦銀國家分析師指出,外賣大量投入將影響利潤表現,但也會帶來協同機會,中長期有望打造新增長曲線。

東方證券則非常看好國補+外賣流量助推下,電商主業的持續高增。該行預計京東25Q2實現營業收入3357.6億元,同比增長15.2%,高於彭博一致預期。同時,東方證券分析師也與浦銀國際觀點類似,指出外賣帶來的流量增長將對主站電商業務增長帶來協同效應。

  • 小米集團-W

彭博一致預期Q2營收1,157.20億元,同比增長30%;調整后淨利潤102.00億元,同比增長65%。

中金公司預計小米2Q25收入同比增長32.71%至1,179.67億元,經調整淨利潤同比增長64.84%至101.79億元,並下調目標價9%至70港元。對於關注度較高的汽車業務板塊,中金認為下半年小米汽車產能將逐步釋放,帶動汽車交付量持續增長,毛利潤也將環比提升。

中金分析師指出,小米憑藉「人車家」全生態的閉環模式,未來或將進一步發揮平臺+硬件+軟件生態+用户的生態價值。

里昂重申小米「高度確信跑贏大市」評級,給予目標價69港元;預計小米Q2營收同比增長26%至1120億元,調整后淨利潤同比增長62%至100億元。在研報中,里昂認為小米汽車業務毛利率將繼續改善,有望在Q3實現收支平衡。展望未來,里昂分析師表示AIoT和電動車業務將持續作為小米的核心增長引擎!

  • 拼多多

彭博一致預期Q2營收1038.2億元,同比增長7%;調整后淨利潤221.8億元,同比下滑36%。

花旗是外資大行中對拼多多預期較為樂觀的機構之一。在該行近日發佈的研報中,花旗預測拼多多25Q2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至1036億美元,調整后淨利潤為200億美元,並予以買入評級及154美元的目標價。花旗進一步指出,雖然拼多多從全託管模式轉向半托管模式,但相信價格上調、物流費用實施及Temu支出縮減將改善公司盈利前景。

摩根士丹利也對拼多多Q2業績保持樂觀預期,預計公司多項關鍵經營指標將實現同比增長。其中,大摩預計公司二季度GMV同比增長或達到17%,顯示出平臺生態的擴張動能強勁及用户粘性的提升。該行繼續給予拼多多增持評級及「首選標的「地位」,並建議投資者將其作為電商板塊核心配置選項之一。

  • 快手-W

彭博一致預期Q2營收344.5億元,同比增長11%;調整后淨利潤50.6億元,同比增長8%。

光大證券近期在前瞻報告中預計快手25Q2實現總收入345.3億元,同比增長11.5%;調整后淨利潤51.1億元。該行解讀稱盈利增速或遜於收入的原因與所得税有關。此外,光大證券重點提及可靈AI估值帶來的彈性,並基於此上調公司目標價至84.3港元。

多家機構近期均在公司的跟蹤報告中強調「靈動畫布」、可靈AI帶來的潛在價值。長江證券即表示可靈AI技術的商業化表現超出預期,對其全球領先的視頻生成能力表示認可。分析師進一步指出,可靈25Q1收入達到1.5億元,線性外推年收入有望超過10億元,並建議投資者關注快手投資機會。

不過,快手-W於8月12日一度重挫逾10%。消息面上,快手APP首頁團購板塊新增外賣入口,儘管快手外賣中的商品目前仍以第三方合作共建為主,但仍引發部分投資者擔憂。

對於本輪財報季,你覺得哪家公司的業績最有望超出市場預期?展望績后市場,你最看好哪家公司的股價表現?歡迎留言參與討論!

點擊前往財報站,速覽業績亮點>>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