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美的能源這盤棋

2025-08-12 17:23

提起美的,人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空調、冰箱、小家電。殊不知,家電巨頭悄然將目光投向一片更「硬核」的天地——源領

從服務億萬家庭(C端),到猛攻企業級市場(B端);從大手筆收購合康新能科陸電子,到自家美的樓宇科技發力自研……SNEC展上高調宣佈「美的能源」整體品牌形象,似乎已經正式向能源界發出宣言:屬於美的的專屬能源賽道,已經開啟

合康新能:買來的「工業王牌」,好用嗎?

2020年,的控股合康新能,看中的就是它在高、低壓變頻器領域的深厚積累。要知道,2018年至2022年間,合康的高壓變頻器在國內市場可是穩坐頭把交椅,份額穩10%。美的為其注入資本又給品牌背書,目標很明確:整合其工業變頻及光伏工程總承包(EPC)能力,撬開工業用户的綜合能源管理市場這塊「大蛋糕」。

合康新能沒有讓美的失望:在工商業分佈式光伏EPC領域明顯提速,積攢大量項目經驗的同時,也交出了優秀的成績單:2024年營收47.76億元,同比增長220.31%!歸母淨利潤達1,029.61萬元,其中綠色能源解決方案業務收入37.78億元,猛增524%,成為助推當年營收增長的絕對主力。

2025SNEC展會上,合康還重磅推出虛擬電廠電力聚合平臺,開闢出「虛擬電廠+AI交易」的新賽道,依託物聯網、大數據整合分佈式光伏、儲能等分散資源,構建起「資源聚合+智能交易+生態協同」三大核心競爭力,成為行業「輕資產運營+重技術賦能」的標杆案例。

然而,前路並非坦途。

工業變頻領域強敵環伺,匯川(2024年淨利潤高達42.85億元,位居首位)、英威騰等上市公司激烈角逐市場;光伏EPC市場陽光電源、華為、天合等巨頭擠壓,利潤空間持續壓縮。同時,EPC模式本身就屬於重資產業務,極度考驗資金鍊和項目執行力

技術層面,其原創性能否支撐長期競爭,還得打個問號。美的期望通過合康打通工業能源的願景,尚需更多項目落地和時間檢驗。合康能否真正成為美的在工業能源領域穩固且有效的支點,也依舊尚未可知。

科陸電子:22億「豪賭」儲能,差生逆襲了?

2022年,美的下了一步最具風險也最具潛力的落子:斥資22億元入主深陷財務困境的科陸電子。面對科陸連續六年累計虧損高達47億元的沉重包袱,美的的「改造」分幾步走:先是注入資金緩解其迫在眉睫的財務壓力;繼而依託集團強大的全球供應鏈與精益製造體系,為其降本增效提供堅實后盾;同時積極推動其儲能業務與集團內部的合康新能、美的樓宇科技形成戰略協同,尋求整體合力。

經過近三年的整合與賦能,成效終於在2025年一季顯現:科陸電子當季歸母淨利潤達到6745萬元,同比猛增857.45%。這份財報在市場上引發了不小震動。昔日因鉅額虧損而被視為「差等生」的科陸,在美的體系內實現了令人矚目的華麗轉身。儘管單季度盈利不能完全説明長期趨勢,但這無疑是美的入主后整合初見成效極信號

能被美的收購,科陸本身也有底牌。作為國內早布局儲能的廠商,科陸具備從電芯(部分自研自產)、PCS(儲能變流器)到系統集成的相對完整鏈條,在電網調頻和非洲、北美等海外市場積累了一定口碑。

2025SNEC展會上,科陸正式推出「美的+科陸」雙軌並行的雙品牌戰略,依託美的強大的製造、研發與渠道網絡,疊加自身近30年電力領域的積澱,雙劍合璧,旨在為儲能行業打造「強交付、高穩定、全周期服務」的新範式。

不過,科陸電子歷史遺留的財務問題,還在拖累市場信心和運營。更重要的是,其正面遭遇寧德時代比亞迪、陽光電源等巨頭的全方位碾壓式競爭2024年全球儲能系統出貨量排名中,陽光電源、寧德時代分列第二、第四,科陸僅居三十。在慘烈的價格戰下(314Ah電芯價格較去年驟降近40%),規模劣勢明顯的科陸盈利壓力巨大。自產電芯的成本與技術優勢能否確立並維持,成為生死攸關的問題。

美的的重金投入,能否讓科陸在巨頭夾縫中殺出血路?技術製造力能否深度融合,是關鍵勝負手。

美的樓宇科技:「親兒子」的「能源大腦」

不同於前兩位「外援」,美的樓宇科技事業部是集團內生培育的B端主力軍,承載着整合升級其能源戰略的核心使命。其根基在於美的全球領先的暖通空調(HVAC)業務2024年營收佔比40%),天然掌控建築中最大的能耗單元。

以此為依託,樓宇科技打造了CAG系列儲能熱管理機組iBUILDING高效機房AI全域生態平臺新能源行業解決方案,將設備管理與能源管理深度融合,顯著提升效能。在蕪湖市隆基光伏組件產業園、晶科能源太原基地等項目中已有實踐。

當前,美的取得的成績亮眼。2024年美的B端業務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大關,佔總營收比重提升到25.6%。今年一季度,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收入飆升45%111億元。作為集團內生孵化的主力,樓宇科技增長20%99億元

在抖音集團上海辦公園區項目中, iBUILDING平臺對接火山引擎,成功實現26,834 286,450 數據點位100%準確上線,落地七大核心應用,初步驗證了平臺化戰略的可行性。

但其突破難點也很現實。用户對能源管理的價值認知成熟付費模式仍在培育中,客户為軟件+服務持續買單的意願仍需引導;解決方案高度依賴項目定製,規模化複製、實現規模效益存在挑戰;向虛擬電廠等高級應用演進,需持續投入技術研發構建聚合生態

樓宇科技這個「大腦」的進化速度牽動美的布盤全局,是美的能否從單一設備供應商成功轉型為綜合能源解決方案提供商核心載體,其平臺整合與協同效應關乎整個能源戰略的成敗。

家電軍團集體「觸電」

能源轉型的浪潮中,美的並非孤例。格力聚焦光伏空調與儲能設備,創維深耕户用光伏並探索金融模式,TCL借力中環股份掌控光伏硅片並佈局儲能……這些從家電紅海中搏殺出的巨頭,不約而同地將目光鎖定新能源。

其背后的共性邏輯很簡單,焦慮+機會

傳統家電市場步入存量競爭,增長放緩焦慮顯現。而能源,尤其是雙碳目標驅動的光伏、儲能領域,是確定性的萬億級增量市場

同時,家電巨頭在電力電子、熱管理、精密製造、規模化生產及部分To B渠道(如經銷商網絡)上積累的能力,具備向能源領域遷移的基礎。雄厚的資金實力與強大的品牌影響力,也為其跨界提供了支撐。

相較於同行普遍聚焦單一產品或細分市場,美的通過系統性收購內生整合,致力於構建覆蓋工業、商業建築等多場景的B端綜合能源解決方案能力。其佈局更廣、整合難度更高,野心也更大——力圖構建「源、網、荷、儲、熱」一體的能源版圖,踐行儲能+熱泵+AI」三維驅動戰略,將能源產業打造為美的集團又一支柱。

短期內,有效整合合康、科陸實現協同與市場突圍是嚴峻考驗;樓宇科技作為中樞神經,其平臺價值的兑現速度同樣關鍵。

長期而言,這場轉型的核心考驗在於:美的能否將其在家電領域淬鍊出的「高效運營+規模優勢」成功移植並紮根於需求複雜多變、專業性極強B端能源生態?這不僅關乎美的能源棋局的輸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整個家電巨頭軍團跨界能源的集體敍事。能源行業的新一輪格局重塑,正因這些跨界者的湧入而加速醖釀。

如今,「美的能源」品牌的統一亮相,正是其內部資源協同作戰的關鍵信號:合康新能擔綱工業能源先鋒,科陸電子聚焦儲能攻堅,樓宇科技構築智慧中樞——三大主力在統一棋局下,正依託美的深厚的技術基底與整合魄力,加速鍛造「源網荷儲熱」一體化的能源新支柱。家電巨頭們的「第二戰場」,好戲纔剛剛開場。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