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2 11:56
近日,中信建投(601066)發佈研報稱:醫療儀器器械細分板塊有望在下半年到明年陸續迎來業績拐點。
核心觀點
隨着國產醫療器械企業技術實力和產品競爭力的持續提升,行業成長邏輯已從「國產替代+滲透率提升」向「國際化拓展+技術創新」升級,估值體系面臨重構。當前政策環境優化、設備招標回暖及渠道庫存去化等多重因素疊加,預計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行業將逐步迎來業績拐點。
一、政策邊際改善驅動行業拐點與估值修復
歷史表現與短期承壓:2021-2024年醫療器械板塊持續下行,2023-2024年因醫療合規要求升級及設備更新節奏放緩進一步承壓。
拐點信號顯現:
高值耗材:集採政策優化推動估值修復,滲透率提升空間廣闊,集採出清拐點逐步兑現。
醫療設備:2024年Q4招標增速已現拐點,預計2025年Q3龍頭公司業績將企穩回升,國產替代加速。
IVD(體外診斷):短期受政策壓制,但化學發光領域Q4或2026年有望量價企穩,中長期國產替代潛力顯著。
低值耗材:關税政策下關注海外產能佈局及大客户合作進展。
家用器械:呼吸機、CGM(持續血糖監測)等賽道空間廣闊,關注消費景氣度及國際化拓展。
二、企業戰略轉型催生新增長曲線
降本增效:通過規模化生產、工藝優化及供應鏈管理維持利潤率。
技術創新:差異化產品佈局分散集採風險,醫保政策為創新器械提供更長放量周期。
消費轉型:醫保控費影響較小,消費升級驅動可選醫療需求增長,市場天花板更高。
國際化突破:海外價格體系穩定,國產企業憑藉成本與供應鏈優勢加速出海。
併購整合:通過併購突破原有賽道天花板,佈局新興領域(如手術機器人、腦機接口)。
三、中國創新器械產品邁向全球領先
依託人口基數、臨牀數據積累及產業鏈優勢,多家中國企業已實現技術突破:
聯影醫療:全球首臺全身PET/CT、獨家5T MR;
邁瑞醫療(300760)、新產業(300832):化學發光檢測速度全球領先;
賽諾醫療:COMETIU顱內支架獲FDA突破性認定,填補全球空白;
南微醫學:和諧夾打破進口壟斷,歐美市場熱銷;
心脈醫療:Castor分支型主動脈支架為全球首款獲批產品;
樂普醫療(300003)、沛嘉醫療、先瑞達:部分產品研發佈局國際領先;
時代天使:隱形牙套方案積累複雜病例經驗,加速全球化佈局。
四、全球醫療器械龍頭的成長路徑
出海戰略:從國產替代轉向全球競爭,依託本土化運營與工廠建設實現海外業務高增長。
技術創新:研發投入驅動產品迭代,部分企業通過license-out模式加速國際化。
併購整合:參考美股器械巨頭(10-100倍增長案例),中國企業有望通過併購釋放全球成長空間。
五、投資機會分析
港股方向:
創新屬性強:關注具備license-out潛力的企業;
估值修復:2025-2027年部分龍頭有望扭虧,現金儲備充足的低估值標的凸顯價值;
集採出清:政策優化后優質企業業績確定性提升;
國際競爭力:長期空間大的創新器械龍頭將迎來估值重構。
A股方向:
業績拐點:2025年Q2-Q3高增長或拐點兑現標的;
中長期邏輯:集採優化政策受益企業及醫療新科技(腦機接口、AI醫療、手術機器人);
估值修復:短期承壓但2026年有望加速增長的穩健型公司。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正從「跟隨者」向「引領者」轉型,技術創新與國際化佈局將成為核心驅動力。隨着政策環境優化、企業戰略升級及全球競爭力提升,龍頭企業有望成長為世界級標杆,推動板塊估值重塑與業績增長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