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2 11:00
■ 中國工業報記者 孟凡君
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產業。改革開放以來,民營鋼企逐漸成為推動我國從鋼鐵大國邁向鋼鐵強國的中堅力量。
近日,中國工業報採訪了中國東方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津西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韓敬遠,探尋這位工業先鋒人物的發展故事。在韓敬遠的帶領下,津西集團於2009年成立,初期以河北津西鋼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核心,現已成長為擁有3家上市公司、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6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連續22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年銷售收入超千億元的大型綜合企業集團。
實施「專長高」戰略 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順天時、用地利、創人和,是企業發展的基本條件。津西集團始終緊跟時代潮流,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
中國工業報:「中國鋼鐵看河北,河北鋼鐵看唐山」,唐山是鋼鐵大市。津西集團擁有近40年的發展歷程,經歷了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從跟隨到引領的轉變。請您談談津西集團是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
韓敬遠:順天時、用地利、創人和,是企業發展的基本條件。津西集團始終緊跟時代潮流,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津西集團通過實施「專長高」戰略(做專主業、延長產業鏈、做高附加值新產品),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津西集團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以此應對各種不確定性。
具體而言,實施「專長高」戰略,正是順應國家產業政策和社會發展要求。津西集團通過集團化、協同化發展,持續優化產品與產業結構,有效整合上下游產業鏈。這種優勢資源的集成與互補,共同構築企業綜合競爭實力,為健康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工業報:中國東方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東方集團」,00581.HK)是津西集團的香港上市平臺,2004年作為我國首家民營鋼企在香港上市,2005年便進軍型鋼領域。請您介紹下津西集團鋼鐵主業是如何實現「做專」的?
韓敬遠:鋼鐵產業是傳統產業,市場競爭中唯有打造鋼筋鐵骨、構築差異化優勢才能生存。津西集團多年來持續推進裝備、技術、產品、管理四大升級。從最初只能產鐵,逐步發展至鍊鋼、軋製帶鋼。中國東方集團擁有津西集團核心企業津西股份97.6%的股權。2004年中國東方集團在香港上市后,津西集團拓寬了融資渠道,實現與國際規則接軌。2005年,我們果斷開啟產品差異化之路,深耕型鋼領域,通過持續積累優勢、推動產品迭代升級、提升邊際效益,加速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企業必須生產適應時代的產品,管理者需以前瞻眼光和經營視角探尋新增長點,以創新思維謀劃發展。我們戰略中的「專」,核心就是做專鋼鐵主業,打造全國最大、世界一流型鋼生產基地。回想2004年,正值全國鋼鐵行業發展高峰,帶鋼、板材盈利快。而綠色鋼材H型鋼,國內僅馬鋼、萊鋼兩條生產線。當時,我們決定投資建設H型鋼,很多人不看好。但經過深入調研分析,我們預判,未來的建築市場將是鋼結構天下,型鋼大有可為。后來國家利好政策出臺,更堅定我們跳出「大路貨」、走差異化道路的決心。事實證明這步棋走對了,為后續延伸產業鏈、進軍鋼結構綠色建築產業和實現集團化發展奠定根基。
2006年津西集團首條大H型鋼生產線投產,改善了區域內鋼鐵產品的品種結構,填補了河北省空白。2017年,津西集團實施鋼板樁及超大H型鋼升級改造項目,部分產品打破國際壟斷。如今,津西集團已擁有大中小H型鋼、鋼板樁、電力角鋼等多條生產線。型鋼產品涵蓋H型鋼、鋼板樁、高鐵線杆、工槽角鋼等152個系列、428種規格,成為專業化、系列化、規模化型鋼生產基地。高附加值產品佔比70%以上,高鐵線杆國內市場佔有率超90%,產品遠銷33個國家和地區,產銷量、出口量多年全國第一,實現從行業跟隨者到引領者的轉變。
津西集團在型鋼領域實力與影響力的提升,源於對科技創新和自主研發佈局的持續投入。津西集團生產的33米長熱軋鋼板樁在深中通道人工島建設中獲評「定海神樁」;打破歐美技術壟斷,抗擊零下30℃的歐美標準Z型鋼板樁,成為中國型鋼進軍國際市場的一張「靚麗」名片;打造「型鋼聯合研發基地」、全國首家「型鋼標準研發基地」、國家級裝配式鋼結構研究院;累計獲得國家專利120余項,主導或參與制修訂《耐火熱軋H型鋼》《冷彎鋼板樁》等國家或行業標準超100項,以標準塑品牌、促轉型。津西集團H型鋼獲評「中國H型鋼市場用户滿意首選品牌」、津西集團熱軋U型鋼板樁榮獲中國鋼鐵產品實物質量最高獎項「金盃特優產品」。
中國工業報:您在創業中很有戰略眼光。在當前企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津西集團在延伸產業鏈方面進行了哪些探索和實踐?
韓敬遠:鋼鐵企業轉型升級,核心在於產品價值鏈的升級。多年來,鋼鐵行業化解了數億噸過剩產能,但市場仍處於「供強需弱」的結構性失衡狀態——普鋼過剩,高端產品不足。這證明傳統產業並非沒有生命力,關鍵在於通過產品升級滿足新需求,做出特色,優化產業結構,體現津西集團的獨特路徑。
津西集團選擇「做專」鋼鐵主業,以H型鋼、鋼板樁等高端綠色建材為龍頭,聚焦產品專業化、差異化、高端化,築牢主陣地根基。同時,依託型鋼生產基地優勢,強化集團集約發展、整合協同和資源配置能力,積極探索全新發展路徑,打通上下游相關產業,不斷強鏈、延鏈、補鏈,構築綜合競爭實力。
津西集團「專長高」戰略中的「長」,就是延長產業鏈,驅動產業轉型升級。
一方面,津西集團向特高壓輸送產業延伸,2020年控股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青島匯金通。這樣,津西集團不僅能生產角鋼,還能把角鋼做成電力鐵塔,打通了從電力角鋼產品到電力輸送設備的全流程產業鏈,藉助國家特高壓新基建機遇,開始全國佈局,現已成為全國民營電力鐵塔行業之首。目前,津西集團產品覆蓋全國30余省市自治區,形成青島、重慶、泰州、南寧「四大基地」,與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及內蒙古電網等優質客户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產品遠銷全球42個國家和地區。
另一方面,以綠色型材H型鋼推動建築方式變革,向裝配式鋼結構建築產業延伸。藉助國家大力發展裝配式鋼結構住宅,推動建築工業化、綠色化轉型的有利契機,我們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津西新材料、國家級型鋼標準研究院、國家級甲級資質設計院為龍頭,串接型鋼研發生產、設計、PC板製造、鋼結構產業園及綠色地產,打造綠色全生命周期的裝配式鋼結構建築產業鏈,建設質量、效率、環保、安全全面升級的「好房子」,讓鋼結構裝配式住宅真正走進千家萬戶。
中國工業報:津西集團依託型鋼優勢,在延伸產業鏈上下功夫,拓寬企業發展路徑。您不斷調整發展方向,為何瞄準做「高」這條賽道?在培育產業新動能上,又是如何發力的?
韓敬遠:津西集團「專長高」戰略中的「高」,就是做高專精特新企業和高端綠色產品,核心在於以高附加值新產品支撐高新技術企業的誕生,不斷塑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具體發力方向包括:
一是進軍機器人精密製造領域。今年3月,津西集團收購珠海飛馬傳動有限公司,切入AI與機器人核心部件產業,主要生產精密RV減速器,打造高端精密加工行業的領軍上市企業。
二是進軍電子行業。津西集團創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東方晶源,研發生產填補國內空白的電子束芯片檢測設備;在芯片設計和製造核心軟件領域,津西集團取得重大進展,助力解決我國芯片生產「卡脖子」難題。
三是進軍核電產業。津西集團與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江蘇神通開展合作,打造全國一流核電閥門領軍企業,在覈電閥門等裝備市場佔有率達90%以上,是行業單項冠軍和領軍企業,並研發半導體精密閥門。
四是進軍綠色低碳新能源產業。津西集團新能源專注大型光伏電站及「新能源+儲能」一體化建設,着力改善電源結構,積極貢獻清潔能源,打造光伏新能源領軍企業。
中國工業報:在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津西集團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是什麼?
韓敬遠:津西集團已確立清晰的戰略規劃:力爭到2030年,實現控股3-5家上市公司、躋身世界500強的宏偉目標,為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強化責任擔當 構築持續競爭優勢
企業是社會發展的細胞,企業對社會的首要責任是創造價值、提供就業,推動區域和諧發展。
中國工業報:當今,企業發展與社會責任呈現多維度特徵。您如何理解兩者關係?在津西集團發展壯大過程中,又是如何處理兩者關係的?
韓敬遠:隨着經濟社會進步,企業發展與社會責任呈現出政策驅動、ESG深度融合、全球化實踐深化等方面的特徵。面對社會責任多元化特徵,唯有將責任從成本轉化為價值創造,才能築牢社會責任的根基,在全球化競爭中搶佔先機。津西始終將社會責任融入發展血脈,實現社會責任與企業發展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落地。
中國工業報:作為民營企業家和津西集團掌舵人,您認為津西集團在履行社會責任過程中,如何將成本價值轉化成競爭優勢?具體進行了哪些實踐?
韓敬遠:作為國內首家海外上市的民營鋼鐵企業,我們自上市之初便引入國際化視野,探索企業與環境、社會和諧共生的新理念、新做法、新模式,將社會責任從道德要求提升至戰略資產高度,實現成本向價值的轉化。
企業是社會發展的細胞。我認為,企業對社會的首要責任是創造價值、提供就業,推動區域和諧發展。多年來,津西集團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實踐,贏得了社會各界的支持與肯定,如同「無形之手」,為津西集團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具體實踐聚焦三個維度:
在環境方面,津西集團向「綠」而行,聚焦綠色低碳發展,將綠色發展理念深度融入產品研發、生產經營、產業鏈協同,加大環保投入,強化治理,持續完善,以「含綠量」提升「含金量」,實現「生產潔淨化、建築藝術化、廠區園林化」,構建起獨具特色的全鏈條綠色發展模式,獲評環保績效A級企業和國家級綠色工廠。
在企業治理方面,津西集團向「質」而行,嚴格遵循上市規則及現代化企業制度,建立科學規範的治理結構和決策機制,制定明確戰略目標,形成權力制衡、決策科學、執行高效的治理格局,打造規範、透明、可持續的現代企業治理體系。
在社會層面,津西集團向「心」而行,既關愛員工,又輻射社會,實現企業發展與社會價值的共生共榮。在上市公司標準五險一金基礎上,津西集團率先在河北民企中建立員工特病大病特困救助基金,杜絕因病致貧,形成獨具特色的「5+2」員工社會保障體系,確保員工共享企業發展成果。踐行「培訓是員工最大福利」理念,建設學習型企業。通過職業技能鑑定、公司及國家、省、市各級職業技能大賽等平臺,激發全員創新。同時,津西集團積極回報社會,設立「靜遠教育基金」「靜力慈善基金」,積極投身教育、鄉村振興、扶貧攻堅等公益事業。截至目前,津西集團累計投入教育、抗災、交通和優撫等公益捐款超3.4億元。
弘揚津西精神 向世界500強奮勇前進
最重要的收穫,是津西集團凝結成了寶貴的「津西精神」,即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拼搏進取的團隊精神,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
中國工業報:津西集團在近40年的發展歷程中,成功跨越多次行業周期,有哪些讓您記憶猶新的抉擇?津西集團又是如何克服困難的?
韓敬遠:津西集團從山溝起步,成長為今日的中國500強,實屬不易。這40年,可以説是中國鋼鐵行業發展的縮影——歷經體制轉型、技術升級、產品與產業結構調整、供給側改革、兼併重組、綠色低碳轉型以及深度調整等各個階段,每一步都伴隨着內外部的巨大挑戰。
我印象最深的是,2004年中國東方集團香港上市后決定走產品差異化道路,進軍H型鋼市場,這在當時是個大膽的抉擇。2006年津西集團引進世界先進裝備建設首條大H型鋼生產線時,我們面臨「三無」困境:無生產技術、無專業人才、無現成市場,甚至前景未卜。
但津西人信念堅定、萬衆一心。沒有技術就學,沒有人才就培養,沒有市場就開拓。我們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解決,一步一個腳印向前。秉持「不干則已,干就爭先創優、事爭一流」的決心,硬是「零」基礎下在型鋼市場闖出了一條道路,站穩了腳跟。回想起來,依然豪情滿懷。實踐證明這條路是正確的,這不僅是津西集團發展中的一個關鍵片段,更是「津西精神」的一次生動體現。類似的艱難抉擇,貫穿了我們整個發展歷程。
中國工業報:津西集團在成長壯大的過程中,歷經諸多困難和挑戰,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您認為最重要的收穫是什麼?
韓敬遠:最重要的收穫,是津西集團凝結成了寶貴的「津西精神」,即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拼搏進取的團隊精神,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這是津西集團近40年發展最核心的精神成果,是津西人奮勇前行的真實寫照,是津西集團歷經歲月磨礪總結提煉而成的優秀文化,更是津西集團跨越無數艱難險阻不斷向前發展的力量源泉。我們將堅定不移地發揚這種精神,把津西集團建設得更好、發展得更好,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感恩祖國。
在企業發展進程中,津西集團還總結提煉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兩面鏡子一個標準」(以自身歷史最好水平和行業最先進指標為鏡;以市場為衡量標準),「一體四制」(一體是以業績為導向的經濟責任制考覈;四制是選拔制、淘汰制、培訓制、問責制),用「極限思維、數據分析、看板推進、持續改善」這四句話指導着我們的日常運營。
我們充滿信心,特別是與安賽樂米塔爾合作的新能源軟磁材料項目,集高科技、綠色、智能化、數字化於一體,採用100%綠電供應,打造全球領先的新能源軟磁材料4.0標杆工廠和綠色工廠,屆時將會帶來更高端的新能源軟磁材料產品及完整的綠色生態體系,為津西集團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后勁,拓寬發展道路。
先鋒祕籍
韓敬遠
中國東方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津西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河北省第八屆黨代表,先后擔任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企業家協會理事、河北省企業家協會副會長、遷西縣一中榮譽校長等多項社會職務,獲「建國70年70位經濟功勛人物」「中國改革十大新聞人物」「全國十大企業管理創新人物」「全國優秀誠信企業家」等榮譽稱號,入選2018年「中國上市公司最佳CEO,居榜單第6位」,被中華慈善總會授予「中華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
■ 順天時、用地利、創人和,是企業發展的基本條件。津西始終緊跟時代潮流,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津西通過實施「專長高」戰略,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津西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以此應對各種不確定性。
■ 津西集團引入國際化視野,不斷探索企業與環境、社會和諧共生的新理念、新做法、新模式,將社會責任從道德要求提升至戰略資產高度,實現成本向價值的轉化。
■ 津西集團所有的成績都是在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取得的。在成長壯大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收穫是凝結成了寶貴的「津西精神」,即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拼搏進取的團隊精神,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
記者手記
戰略眼光與家國情懷
當前,我國鋼鐵工業正經歷深刻轉型——從「增量發展」轉向「存量優化」,進入以貫徹新發展理念、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爲主線的深度調整期。帶着對鋼鐵這一國民經濟基礎產業的諸多思考,記者有幸採訪到了中國東方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津西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韓敬遠。
對話韓敬遠,深切感受到一位民營企業家的戰略眼光、家國情懷與執着堅守,也感受到民營企業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中的蓬勃發展、在經濟變局中的勇毅前行、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的蝶變升級。
敏鋭把握時與勢,深刻把握危與機。津西集團作為典型的民營企業,從某種程度上映射了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崛起之路。在韓敬遠看來,做企業如同「跑馬拉松」,途中總有困難挑戰,但更充滿希望和機遇。他眼光長遠,看準行業發展用鋼趨勢,瞄準國內外市場需求,精準定位企業發展戰略,堅定不移走專業化、差異化、高端化、精品化之路,在傳統產業型鋼領域長期深耕,在機器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嶄露頭角,通過實施「專長高」戰略,既堅守住了鋼鐵產業的主陣地,又積極佈局非鋼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從而形成鋼鐵主業和非鋼產業共同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成為全國最大型鋼生產基地和大型綜合企業集團。津西集團實施「專長高」戰略,探索集團化發展、高質量發展的經驗,不僅在津西集團發展的歷程中得到了成功驗證,也為行業其他企業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參考與借鑑。
韓敬遠作為一位民營企業家,滿懷創業和報國激情,一心謀發展,全心干事業,勇擔時代重任,堅定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中國式現代化的促進者。他深知企業發展與社會發展密不可分,將社會責任視為持久動力。津西集團在不斷發展壯大進程中,實現社會責任與企業發展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落地。截至目前,津西集團累計社會貢獻超400億元,安排就業超萬人。同時,造福桑梓,支持家鄉教育事業,累計捐資助教5000多萬元,支持遷西三屯營津西小學、遷西一中新校區、遷西靜遠幼兒園等建設。設立「靜遠教育基金」,累計發放獎金1250萬元,惠及遷西縣各學段師生12197人次和學校80余所。
此外,津西集團在西柏坡設立首個民營企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培養全體員工愛國情感。這種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的做法,不僅贏得了社會各界的支持與肯定,也為持續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蓄積了強大正能量。
韓敬遠將凝練的「津西精神」作為核心價值財富熔鑄於企業發展。這精神是津西人奮鬥的寫照,是穿越歲月磨礪的文化結晶,更是驅動企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核心力量。可以説,津西集團的成長曆程,不僅是一家民營企業的奮鬥史,更是中國鋼鐵產業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在鋼鐵產業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津西集團的探索與實踐,正匯聚成推動行業前行的磅礴之力,必將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增添新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