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2 11:19
百果園集團(02411.HK)2024年財報顯示,公司營收102.73億元,同比下降9.8%;歸母淨虧損3.86億元,較2023年盈利3.62億元大幅轉虧。這一業績波動主要源於三方面:消費疲軟導致需求收縮,主動關閉低效門店966家(總門店數降至5127家),以及推行「高品質高性價比」戰略帶來的短期讓利。其中,毛利率從11.5%降至7.4%,主因「好果報恩」等折扣活動及品牌投入增加。
戰略轉型成為關鍵應對舉措。2024年8月,公司啟動「1212」品類運營策略,通過每月一款「好果報恩」爆品重塑性價比心智。例如3.9元/個的獼宗獼猴桃、3.98元/500g的進口香蕉等產品,帶動活動期間銷售額增長388.4%,客流提升534.1%。同時,禮品業務佔比從10.6%提升至12.4%,春節禮盒店均銷售增長21%,顯示場景化消費拓展成效。
供應鏈能力仍是核心壁壘。百果園覆蓋全球26國800余個直採基地,建立298項農殘檢測及「四度一味一安全」分級體系(糖酸度、鮮度等六維標準),支撐46個自有招牌果品牌發展。2024年招牌果銷售佔比達14.7%,其中花凰鳳梨銷售額同比增長85.4%。全鏈路損耗率控制在5%以內,倉儲配送中心覆蓋全國180多個城市,體現高效運營基礎。
加盟體系矛盾亟待化解。行業普遍存在高抽成(8%-30%)、強制壓貨等問題,加盟商經營利潤率僅5%-8%。為緩解壓力,百果園暫停特許權使用費至2025年7月,提供開業補貼(首年營業額4%),並關閉高租金門店推動單店毛利環比回升超10%。優化后現金流顯著改善,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從負值轉正至1.6億元,現金儲備達23.4億元。
增量市場佈局初現突破。To B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2%至12.56億元,覆蓋商超、茶飲及大健康客户;海外出口增速近20%,新增梨、藍莓等品類,並在印尼試水2家門店。深圳般果科技GMV達25.9億元,覆蓋457個城市倉,支撐供應鏈複用能力驗證。
資本市場分歧與未來挑戰並存。2025年8月,董事長余惠勇「教育消費者」言論引發股價單日暴跌8%,市值較高點縮水70%。但部分機構關注到終端回暖信號:2025年上半年同店客流雙位數增長,戰略調整成效或於2026年傳導至盈虧平衡。長期價值仍錨定於社區零售「三近法則」——地理近(最后一公里觸達)、心理近(「三無退貨」服務)、需求近(家庭場景匹配)。
百果園的收縮本質是「減脂增肌」策略:關閉15.9%低效門店,資源向高坪效商圈傾斜,與海底撈2021年「啄木鳥計劃」邏輯一致。其矛盾折射出水果零售業的共性挑戰:在生鮮電商擠壓下,品類專營店需平衡品質溢價與大眾性價比需求。若能通過透明化品控(如公開農殘數據)、重構加盟商利益分配(共擔損耗)及清晰產品分層(高端禮盒+平價爆品),供應鏈效率仍可能轉化為可持續壁壘。
當前業績陣痛期驗證了一個商業規律:水果零售終將回歸民生屬性,企業的核心價值不在於教育市場,而在於精準呼應消費者在品質與成本間的永恆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