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2 10:37
(來源:消費日報網)
轉自:消費日報網
記者近日獲悉,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繼續秉持「新時代,共享未來」的主題,將於11月5日—10日在上海舉行。截至目前,已簽約展覽面積超過33萬平米,170家企業和27家機構成為簽約參展的八屆「全勤生」;40多家企業提前一年多簽約成為第九屆進博會首批參展商,簽約展覽面積3萬平方米。
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每年的「進博之約」不僅彰顯了中國的開放之諾,承載着全球攜手合作共贏、共享中國機遇的殷切期待,更為世界經濟注入了可貴的確定性。
更多首發首展亮相
溢出效應持續擴大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第八屆進博會期間,在更多全球新品、前沿技術、創新服務亮相的同時,很多參展企業還將分享合作共贏的進博故事。
波士頓科學將攜80余款創新展品亮相本屆進博會,其中5款創新產品將進行首展。此外,通過進博會平臺成功實現「展品變商品」的22款創新產品也將集體亮相,其中2款更將迎來全國上市后的首次展出。這充分彰顯出波士頓科學以科技賦能健康中國建設的決心。
自2019年首次參展進博會以來,波士頓科學見證並深度參與了中國成為「全球醫療創新策源地」的進程。波士頓科學有關負責人介紹,藉助進博會舞臺,波士頓科學深化與中國本土企業的合作,攜手新光維、先瑞達等夥伴,深度整合本土創新資源與供應鏈優勢,在研發共創、全球推廣等領域開展合作,將「中國智慧」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實現「本土創新,服務中國,輻射全球」的互利共贏。
在日前舉行的2026年第九屆進博會招展啟動儀式上,諾華出席並簽約參展第九屆進博會。作為首批簽約參展的九屆「全勤生」,今年諾華將攜多款重磅創新產品和前沿療法參加本屆進博會。
於諾華而言,參加進博會不僅使其見證了中國擴大開放、打造開放型經濟的蓬勃歷程,也令其在進博會的「溢出效應」下,實現在華業務躍升的新突破。自2018年參展首屆進博會以來,諾華已有40余款新葯及新適應症在華獲批。
與此同時,進博會的「輻射效應」也持續為諾華在華投資帶來巨大推動力。2021年,諾華首次攜放射配體療法(RLT)亮相進博會。此后,諾華中國放射性藥品生產項目落地浙江省海鹽縣,該項目建設工程於2024年7月破土動工,投資總額預計6億元。今年5月,該項目已順利封頂,預計將於2026年年底投入運營。
今年是米其林第五次參加進博會。「進博會是‘全球創新走進中國、中國機遇走向世界’的窗口。」米其林大中華區副總裁、企業戰略及政府關係總監吳俊毅介紹,本屆進博會米其林將以「印記」為主題參展,繼續講述企業「可持續出行故事」,如展示在綠色低碳、智能製造、循環經濟方面的最新成果,包括多款高科技輪胎產品和綠色供應鏈實踐,同時將帶來其在複合物材料方面的成果,讓更多消費者感知米其林「不止於道路」的創新如何帶來生活新體驗。
今年也是運動生活方式品牌露露樂蒙連續第二年參展進博會。「我們非常高興能夠作為‘回頭客’再度赴約進博會,進一步深化與各方合作伙伴的聯結。中國不僅是露露樂蒙的重要市場,更是品牌全球業務增長的重要引擎。」露露樂蒙首席執行官卡爾文·麥克唐納表示,期待通過進博會這一平臺,講述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故事,並展示其如何在社區持續賦能民眾提升幸福感,助力「健康中國2030」目標的實現。
從「展商」變「投資商」
從「展臺」到「市場」
「辦出水平、辦出成效,越辦越好」,進博會正朝着這一總要求持續奔跑。以進博會為窗口,參展企業亦期盼攜手合作夥伴譜寫更多共贏樂章。
波士頓科學有關負責人表示,波士頓科學將繼續以進博會為橋樑,從「展商」變「投資商」,通過持續深化全產業鏈本土化佈局、拓展產學研醫生態圈合作、加強本土夥伴協同及加速本土生產,讓創新成果更好服務本土、輻射全球,共同書寫全球醫療創新的「中國篇章」。
展望未來,諾華將繼續積極與社會各方合作,加快引進創新,推動本土醫藥行業高質量發展。
「對我們來説,進博會不僅是一個為期6天的展會,更是一個365天‘全球創新+中國機遇’持續碰撞的交會點。」在吳俊毅看來,每一次參展,企業都能收穫新的視野、新的合作,也更堅定他們深耕中國的信心,「進博會時間雖短,但留下的印記很深。我們期待通過這個平臺,把創新成果從‘展臺’帶到‘市場’上,與中國市場一起成長。」
自去年參展進博會以來,露露樂蒙不斷開展具有影響力的品牌活動,進一步深化本地聯結,拓展市場佈局。近期,作為2025「上海之夏」的「城市定製活動」之一,露露樂蒙連續第五年舉辦標誌性年度社區盛事「夏日樂挑戰」,向廣大消費者發出「動起來,感覺好就好」的熱情邀約,進一步掀起全民健身的熱潮。
「我們在中國的穩健發展離不開日益優化的營商環境,以及社會對健康生活方式的日益關注。」露露樂蒙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黃山燕表示,期待通過進博會這一重要平臺展示品牌的相關創新產品,並通過富有新意的展臺活動傳遞獨特的品牌文化和理念。(記者 魏 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