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2 07:05
「帶小隊,大膽干,收入狂飆向前衝」,在西藏林芝市一個快遞網點的牆上,這樣的標語格外醒目,其映襯的是西藏好物「上行」接入全國乃至全球市場給當地帶來的巨大變化。
——————————
清晨6點多,西藏自治區林芝市魯朗鎮扎西崗村。天剛亮,濃霧還籠罩着山上的原始森林,39歲的村民次仁扎西就已鑽進山林。作為松茸採摘的「老手」,他很快便能在落葉間發現目標,撥開腐葉,一株帶着泥土清香的松茸成了囊中之物——這是西藏自治區松茸季尋常一天的開始,也是西藏好物奔赴遠方的第一程。
中午時分,次仁扎西會帶着一上午的收穫下山,徑直走向山腳下侄女次登卓瑪的店。他先挑出需要留給自家民宿客人的部分,剩下的松茸悉數交給侄女。次登卓瑪將把這些松茸賣到幾千公里外的一線城市。
從海拔3000米-5000米原始森林里的林芝松茸,到「北上廣深」的餐桌、日本家庭的廚房;從墨脱深山的石鍋作坊,到一線城市消費者的廚房;從拉薩市林周縣的犛牛肉乾,到美國孩子手中的零食……一條由快遞編織的「天路」,正讓雪域高原的好物加速跨越山海,接入全球大市場。
「鮮」運:從山林到餐桌的新鮮奔赴
採松茸是個看運氣的活兒,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一年有四季,扎西崗村的村民三季都可以「靠山吃山」。他們春天採羊肚菌,初夏採蟲草、盛夏採松茸,冬季則享受生活。每到松茸季,除了年事已高的老人,村里幾乎全員上山,「連小孩也跟着跑」。次仁扎西從小就跟着父母上山找松茸,練就了一身本領:他知道松茸從低處往高處長,總會按這個規律向上搜尋;更將山林地形刻在心里——在他看來,熟悉地形是找到松茸的訣竅之一。如今,他一上午能採5-6斤,運氣好時一天能採10多斤。
在村里,95后藏族女孩次登卓瑪的收購點總是最顯眼的一個。她的小店開在村中景點扎塘魯措吊橋旁,一邊賣應季水果和乾貨,一邊收購土特產。松茸季時,她每天早早就到店里蹲守,採松茸的人一下山,遠遠就能看見她。中午和晚上,這里會迎來兩個收購高峰,8月1日那天,她甚至收了400斤松茸。
不過,次登卓瑪的競爭者並不少:村里的採購者常要在微信羣里競價,價高者得;還有外地人專門來收,有時村民剛採下的松茸,就被遊客當場買走了。
7月中旬,次仁扎西採到了今年最大的一株松茸,它有小臂長、約一斤重,屬於高品質的松茸。他一下山,這株松茸就被遊客買走了,當天便上了餐桌。
次登卓瑪收來的松茸,一部分留給家里的民宿和村里的餐飲店,其余則賣給線上客户。她的微信里存着幾千個聯繫人,以廣東、上海的老客户居多,一天出貨量從四五十斤到一兩百斤不等。
8月9日下午3點40分,扎西崗村還下着雨——這樣的天氣正適合松茸生長。一位50多歲的村民吃過午飯,帶着上午採的近3斤松茸來到次登卓瑪的店。稱重后,次登卓瑪立刻轉了錢。這位村民又轉身進了山。
大約20分鍾后,魯朗順豐服務點小哥許臨川來到次登卓瑪的店,準備帶走今日的松茸。當地要發出的貨物主要集中在下午,許臨川便一直等着。採摘的人下山,將當日的「成果」交到像次登卓瑪這樣的採購商手上。許臨川的工作則從接到採購商電話開始。一般他會將松茸帶回網點打包,如果客户要求拍攝打包視頻,許臨川則帶着打包材料上門配合客户拍視頻。
「凡是收上來的,必須發走。」許臨川説,一般而言,順豐林芝發往扎西崗村的車一天就一趟,下午4點發車。爲了滿足松茸季的需求,現在增開了一趟發往林芝機場的加班車,這輛車一般凌晨兩三點在村里經停,將下午新收的快遞送上車,他一天的工作纔算勉強結束。偶爾有村民深夜叫他收貨,他甚至要忙到凌晨五六點。
這樣的便捷,是次登卓瑪10年前不敢想的。過去林芝山高路遠,鮮松茸根本「走不出大山」,村民只能做成干松茸再寄出去,收益差了一大截。她記得很清楚,2015年,她才第一次寄鮮松茸,當時她是坐了一個多小時班車到林芝市寄的。如今,許臨川每天上門收件,「夜里兩三點給順豐小哥打電話,他們還可以來收,只要能趕上。」
松茸季是許臨川最忙的時候,但忙碌也帶來了回報——收入比平時增長50%。8月9日下午4點30分,他在次登卓瑪的店前收走7票共10斤松茸,全是發往廣東的老客户。凌晨兩點左右,這些松茸被快遞車直接送往林芝機場,直飛深圳,最快當天就能抵達廣東消費者的餐桌。
「等會兒還有單子叫你。」看着許臨川帶着松茸離開,次登卓瑪叮囑道。
「出海」:跨越山海赴萬里之約
傍晚時分,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巴松措、魯朗小鎮等松茸產區的採菌人陸續下山,收購者早已在山腳等候。這些帶着泥土氣息的松茸被迅速裝車,一個多小時后就被送到林芝市區的土特產店鋪,比如「雪域本草」。
此時,順豐快遞小哥羅亞均已穿戴整齊,將吸水紙、泡沫箱、冰袋在操作檯上依次排開,準備打包。「每盒兩斤裝,約1分45秒內完成。」他熟練地鋪好專用吸水紙,仔細擺放松茸,再塞進冰袋,動作行雲流水。當天他要完成100盒包裝任務,妻子特意趕來幫忙,原本需要兩個多小時的工作,1個小時就做完了。隨后,這些松茸被送往順豐營業點,趕上了當日最晚一班23點30分的航班。
松茸季,羅亞均每天早上8點就開始忙碌,常常要忙到凌晨兩三點,最晚時甚至到過4點。「松茸嬌貴,多耽誤一分鍾,新鮮度就降一分。」這樣的忙碌在松茸季是常態,對應的收入也會增長30%-50%,這讓他覺得再辛苦也值得。
與此同時,距離「雪域本草」僅2公里左右路程的林芝松茸市場正迎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刻。燈火通明的街道上,吆喝聲、砍價聲此起彼伏,「沒得了」的聲音也不斷響起。
這個夜晚,巴宜區八一鎮唐古拉土特產總經理趙海軍帶着團隊將800斤松茸分成200箱,他親自把控每箱的品質,反覆叮囑:「12點必須發走。」這些松茸將發往四川成都一家企業,隨后,從成都「出海」,並將在48-52小時內抵達日本消費者的餐桌。
做了25年松茸生意的趙海軍,見證了松茸出口的變遷。
最初他自己開車收松茸,打包后找轉運公司送到成都再轉寄海外;后來改為汽車運到拉薩再空運中轉;如今已形成專業化分工:幾十名選品員常駐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巴松措等主產區,村民下山即收鮮貨,直接送林芝快遞服務點打包,當天就能登上飛往國內中轉站的航班。「現在的松茸新鮮度比以前好了很多,出口價格也從2000年的600元/斤漲到了800元/斤。」趙海軍拿起一株15釐米長的精品松茸笑着説,這樣的精品在日本市場按片計費,一片就能賣出上百元。
儘管西藏與日本直線距離達5000公里且無直飛航班,但順豐、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等多家快遞公司持續完善物流網絡,讓這段跨國旅程越來越順暢。
為保障松茸「出藏」「出海」通道暢通,林芝順豐在全市佈局了11個松茸服務點,開通8條航線,儲備車輛從40輛增加到45輛。
順豐廣東花園店經理馮贏介紹,他們特意在松茸交易集中區增設服務點位,比如林芝的松茸市場。他回憶,2020年后,松茸寄遞量突然增加,今年日均收件達7-9噸(含包裝),其中大部分流向一線城市和海外市場。針對松茸季的特殊需求,該快遞網點還與西藏農牧大學合作,20多名大學生在這里進行暑期實習。
晚上7點后,林芝市松茸市場的交易進入高峰,交易一直持續到凌晨兩三點。順豐廣東花園店的快遞員有的駐守市場收貨,有的在網點負責打包,日均處理松茸快件2700票,加上其他農特產快遞共3900多票。
「只要客户有需求,營業到凌晨三四點都可以。」馮贏説,去年松茸寄遞的高峰在8月中旬,預計今年的高峰也即將到來。
當日,趙海軍看着最后一箱松茸打包完,松了口氣。今年他與成都這家出口企業約定供應50噸松茸,從7月15日至今已完成30多噸,余下近20噸要在松茸季結束前完成。「松茸生意靠天吃飯,今年產量少就少簽單,不然要賠違約金。」他回憶,最高的一年,他收了近100噸松茸,其中大多數松茸的終點是海外。
西藏好物正飛往更遠的地方。在拉薩市林周縣,林周坦途貨運有限公司總經理崔宏玉的犛牛肉乾,就通過經銷商銷往了美國。美國消費者反饋:「配料表乾淨,孩子很愛吃。」
這個95后姑娘家養了100多頭犛牛,做牛肉乾時,會選擇三年以上的牛,牛肉經過兩天烤制而成。一包西藏犛牛肉乾的美國之旅是這樣的:香港經銷商向崔宏玉下單后,她當天就通過中通快遞發貨,先到拉薩集散中心,經成都中轉飛廣州,再發往香港,最后從香港空運到美國消費者手中。
8月10日,在林芝市魯朗鎮扎西崗村,95后藏族姑娘次登卓瑪將新收來的松茸交給順豐快遞小哥許臨川。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趙麗梅/攝
日子「美」:藏民生活紅火起來
如今,更多西藏好物通過快遞「上行」,接入全國乃至全球市場,當地人的日子也跟着紅火起來。
午后的林芝韻達網點,主播竹林妹(網名)正舉着一口黝黑的石鍋對着鏡頭講解,墨脱石鍋用天然皂石打造,具有耐高温、散熱慢等特性,燉出的湯特別鮮。直播間里訂單不斷滾動,這些來自墨脱深山的石鍋,正通過快遞網絡奔赴廣東、浙江、上海等地的餐桌。
墨脱石鍋以世界稀有的天然皂石為原料,需純手工雕鑿。該石鍋重十余斤,過去因物流梗阻,藏在深山無人識。作為西藏特產「上行」的代表,墨脱石鍋走紅的背后,是快遞物流改寫西藏好物流向的生動寫照。
「七八年前發石鍋,用木箱裝木屑填充,5口鍋能碎3口,運費還要180元。」韻達林芝負責人程志鴻回憶,那時消費者收到完整的鍋全靠運氣。如今在石鍋加工廠,工人將雕好的石鍋放進定製泡沫箱——這是韻達和廠家聯合開發的新包裝,按尺寸精準開模,加厚紙箱和防震泡沫,運費降到120元,破損率幾乎為零。
為讓石鍋順利「上行」,韻達從「攬、轉、運、派」全環節升級服務:攬收端優化包裝方案,轉運端利用民航客機腹艙運輸,運輸端用專業車輛定期檢修,派送端成立專屬客服羣提供定製化售后。
西藏卓噶甄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廠長馬佔坤經營着西藏最大的墨脱石鍋生產工廠。他清晰地感受到石鍋物流之變:以前從墨脱運原石到林芝加工廠要48小時,更別提到消費者手中,現在石鍋最快第二天就能到成都、貴州等地的消費者手里,其他地區3-4天送達,物流時效的提升讓這個藏在深山的特產成了網紅產品。
竹林妹每天中午12點開播到晚上10點,最多一天能賣出700口石鍋,廣東沿海地區的客户尤其青睞。韻達網點不僅為其提供了一定量的倉儲空間,還為其提供了直播間。竹林妹每周會在這個網點直播兩次,讓客户親眼看到石鍋打包全過程。
「不夠賣。」馬佔坤説,物流高效地運作推動了包裹量的增長。今年1-7月,韻達林芝網點墨脱石鍋寄遞量比2024年同期增長30%以上。「韻達打包服務,提供直播場地,售后也管,省事多了。」
一口石鍋從採石到運輸能帶動上百人就業,工廠工人月薪可達萬元,快遞不僅打通了物流通道,更激活了地方特色產業的增長潛力。
在西藏,「上行」的不僅是石鍋,還有墨脱縣的茶葉。採茶季時,圓通速遞的無人機穿梭在墨脱山區,幾分鍾就能完成以前人工需要幾小時腳程的運送工作。圓通拉薩分公司負責人李鳳偉説,年初墨脱雨季發生泥石流時,正是無人機及時運出新鮮茶葉,避免了農户損失。
目前,西藏的犛牛肉乾、藏紅花、蟲草等特產,通過圓通速遞,在72小時內抵達全國消費者手中。
拉薩大昭寺附近的中通兔喜驛站里,負責人余成凱正忙着給藏紅花打包。2014年,他從陝西來到西藏,如今每天發件100票左右,全是藏紅花、犛牛肉乾、民族服飾等特產。「中通開通了到北京、廣東的航空直達專線,昨天發的民族服飾,今天就能到廣州轉運中心。」
他自豪地説,靠着這份工作,不僅在老家蓋了新房,還買了咸陽的商品房、西安的商鋪。老主顧師玲在旁邊經營土特產店,旅遊旺季時每天要發十幾個包裹:「老余服務好,客户都説快遞有保障,這是我們生意紅火的祕訣。」
在團結新村順豐網點,牆上「帶小隊,大膽干,收入狂飆向前衝」的標語格外醒目。負責人胡勇介紹,每年蟲草季時,這個網點能寄出9萬-10萬件,佔網點出港件的40%。
藏貨「上行」的品類越來越豐富,通道越來越順暢。西藏自治區商務廳數據顯示,今年1-5月,西藏直播電商網上零售額達 42.71億元,同比增長39.45%,零售量達1680.5萬件。憑藉時效和服務優勢,快遞企業為西藏電商創業者提供了堅實支撐,推動石鍋、藏藥、手工藝品、高原農產品等全面「上行」。
夜幕下的林芝機場貨運區,順豐冷鏈車正在卸貨,圓通無人機安靜停在停機坪,韻達、中通的貨車依次停靠。從這里起飛的航班,載着雪域高原的饋贈飛向全國。
在扎西崗村,79歲的康珠看着孫女次登卓瑪用微信回覆客户訂單,並通過快遞將松茸、蟲草等特產發往全國,眼里滿是欣慰:「現在好多了,什麼條件都好了。」
曾經因物流滯后難以走出高原的特產,如今藉助快遞網絡走向更廣闊的大市場,在「上行」的旅程中,不僅讓全國消費者品嚐到雪域風味,更讓高原上的日子越來越紅火甘甜。
近期,每天早上6點,在林芝的機場,最后一班載着松茸的航班衝上雲霄。這些來自西藏自治區原始森林的饋贈,跨越山海,奔赴全國乃至全球大市場。
大概一個小時后,在扎西崗村的山林里,村民將開啟新一天的採摘。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