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綠色金融丨ESG投資延續擴張態勢

2025-08-12 07:02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ESG,理財,指數,基金

2025年上半年,ESG投資在政策引導與市場需求雙重驅動下延續擴張態勢,尤其在證監會出台《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后,資本市場對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支持力度顯著增強。

銀行ESG理財產品以固定收益類為主,繼續保持較高市場集中度。截至2025年6月末,存續產品數量達320只,規模增長至2,924億元,整體呈現「低風險+高集中度」特徵,滿足當前市場對穩健收益的持續偏好。

公募基金方面,ESG基金整體存續規模增長至3,762億元,存續數量達485只,增速逐步放緩,市場發展進入更為穩健和成熟的階段。其中,低碳與綠色轉型相關主題依然是市場主線,環境保護類、社會責任類基金保持穩定擴容,ESG策略類基金則在多樣化主題驅動下實現快速增長。

ESG指數方面,2025年上半年共新發135只ESG主題指數產品,結構性擴容趨勢延續,供給節奏逐步穩定。基礎類指數仍為市場底盤,主題型指數則圍繞綠色轉型、環境保護等方向持續豐富,反映出投資端對政策導向和可持續議題的敏感響應。

展望未來,ESG投資有望在監管政策落地、投資理念深化以及機構產品力提升的共同作用下,呈現更加多元化、體系化的發展態勢。銀行理財將向綠色債券等方向延展產品形態,公募基金則將在指數化與主動化之間持續平衡,推動ESG投資由「主題參與」向「戰略配置」升級。

前言

2025年以來,我國加大對可持續發展和綠色金融的政策支持,ESG投資受到資本市場的持續關注。2025年2月,證監會發布了《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提出了18條政策舉措,旨在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對接,促進ESG投資持續健康發展。2025年6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和證監會聯合發佈新版《綠色金融支持項目目錄(2025年版)》,明確統一適用於各類綠色金融產品(除綠色股票外),並將於10月1日起施行,為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ESG投資工具構建統一標準和制度基礎。

在市場層面,ESG產品持續密集發行,尤其是銀行理財和債券基金。ESG理財與債基產品憑藉低風險、穩定回報的特點,成爲了投資者青睞的主力選擇。截至2025年6月底,ESG主題銀行理財產品和公募基金存續數量分別為320只和485只,存續規模分別為人民幣2,924億元和3,762億元,近一年保持穩定。相關產品不僅滿足了投資者對穩健回報的需求,還響應了社會對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治理結構等方面的關注,推動了ESG投資理念的普及。

隨着政策的明確引導與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銀行ESG理財和公募ESG債基持續作為ESG投資的主力軍,引領可持續投資市場,為中國經濟的綠色、低碳轉型提供重要動力。

一、銀行理財

國內ESG主題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持續顯著增長,反映出市場對ESG投資理念的接納與銀行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大多數存續產品為固定收益類,風險等級為R2,滿足市場對低風險、穩定回報的需求,投資標的聚焦環保、綠色能源和社會責任等領域,適合穩健投資者。

1. 存續產品

2019年以來,國內ESG主題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持續擴容,但2025年上半年增速已有所放緩。存續產品數量由2019年底的13只快速增長至20256月底的320只,資產規模也從42.97億元擴大至2,923.76億元。但值得關注的是,2025年上半年僅新增17只產品,資產規模環比增長不足110億元,增速較前兩年同期略有放緩,市場在經歷初期快速擴張后,正朝着更理性、穩健的方向演進

截至2025630日,規模最大的前10ESG主題銀行理財產品均為固定收益類產品。這些產品的投資策略主要集中在中低風險、穩定收益的領域,以適應市場對於可持續投資的需求。其中,有9只產品的風險等級為R2,表明這些產品在風險控制方面較為穩健,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而剩余的1只產品則為風險等級為R1。這些固定收益類ESG產品的投資標的多涉及環保、綠色能源、鄉村振興等領域,既符合投資者對穩健收益的需求,又體現了對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從整體市場趨勢來看,固定收益類產品由於其穩定的回報特性,成爲了當前銀行理財市場中最受青睞的ESG主題投資選擇。

截至20256月底,ESG主題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呈現較高集中度。興銀理財和中銀理財的產品數量最多,分別為68只和53只;農銀理財、華夏理財和天津銀行緊隨其后,分別為46只、33只和29

從規模上看,興銀理財和中銀理財依舊保持優勢地位,存續規模分別達916.70億元和781.62億元;農銀理財、信銀理財和蘇銀理財緊隨其后,存續規模均超過100億元

2. 新發產品

截至20256月,ESG主題銀行理財產品整體發行保持穩定,產品規模以中小體量為主,風險等級和投資類型傾向穩健。上半年產品發行數量總體保持平穩,總計新發了80ESG主題產品。4月出現階段性集中放量,單月產品數明顯高於其他月份,顯示出階段性市場熱度提升或配合政策窗口期發力的可能。

從規模分佈來看,單隻產品規模集中於5億元以下,佔比達35%510億元和10億元以上產品分別佔比19%19%,反映出整體以小型化產品為主,配置靈活、風險可控是主流趨勢。

在風險等級方面,R2等級產品佔比高達89%R1R3佔比較小,體現出銀行理財機構在ESG主題投資上普遍採用低波動策略,以匹配客户對穩健收益的偏好。

從產品類型看,固收類產品絕對佔據主導地位,佔比達97%,混合類產品佔比僅為3%,當前階段ESG主題理財仍以防禦型配置為主,結構相對保守

在六月的16只新發產品中,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導,大多數產品風險等級為R2,體現出當前市場在ESG理財配置上的穩健偏好。同時,「科技」與「ESG」雙主題結合的方式拓展了固收類ESG產品的邊界,例如招銀理財推出的「ESG科技」系列理財計劃(定開1號與3號)。這些產品通過篩選底層資產,確保高比例資金投向半導體、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製造等前沿科技領域,不僅為投資者提供了分享科技創新紅利的渠道,更將社會資本精準引向國家戰略支持的核心產業,有力推動了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1]此外,從規模表現來看,中銀理財的「優享穩健直通車封閉式2025年38期」產品以超6億元的最新資產規模居於當月之首。

二、公募基金

ESG公募基金作為中國市場的ESG投資主力整體延續穩步增長態勢。產品結構逐漸優化,策略類產品佔比提升,主題分佈更加多元。頭部機構優勢進一步顯現,推動產品體系持續完善。被動型產品增長明顯,主動型基金仍保持一定市場熱度。整體來看,ESG基金正向更均衡、精細的方向演進,體現出市場對可持續投資理念的持續關注與適度認可。

1. 存續產品

從存續基金情況來看, ESG整體市場規模持續穩步擴張,從2017年12月的722.32億元增長至2025年6月的3,762億元,存續基金數量達485只,顯示出ESG投資在存量市場中仍具較強的成長性和韌性。但也需要注意2025年以來基金數量增長趨於平穩,市場由高速擴張轉向穩健發展。

從存續基金結構特徵來看,ESG市場在策略、風險、規模與投資性質上均呈現出以穩健型與標準化為核心的格局。策略類型上,主動型基金佔比高達70.49%。風險等級方面,中低風險的R3與R2佔據絕對主導,高風險等級產品佔比不足2%,延續了以穩健回報為目標的配置邏輯。規模分佈上,小於1億和1-5億元規模的產品合計佔比超過六成,顯示以小型與中型產品為主,但亦存在一定比例的大規模基金。投資性質上,混合類佔53.20%居於主導,權益類佔39.31%,固定收益類佔7.31%,基金中基金僅0.18%,表明市場以混合策略為基礎配置,兼顧穩健性與收益性。

管理人層面,ESG公募基金市場已逐步形成較為穩定的格局,頭部機構優勢進一步鞏固。從數量上看,匯添富基金以95只存續產品位居首位,在ESG產品體系的深度與廣度上均保持領先,體現出其在長期可持續投資方向的持續投入和佈局。上海東方證券資管以43只產品排名第二,在ESG領域形成了差異化的產品策略,表現出較強的上升勢頭。中銀基金、華夏基金、富國基金、易方達基金、南方基金等傳統大型公募機構均位列前十,產品數量保持在10只以上,展現出較強的產品開發能力和投研支持。

從管理規模來看,匯添富基金以931.96億元的總規模位居首位,在ESG基金市場展現出明顯的領先優勢。其次為上海東方證券資管,總規模達到380.54億元,亦具備顯著市場份額。鵬華基金、富國基金、嘉實基金與南方基金分別以186.95億元、158.65億元、142.24億元和116.04億元緊隨其后,均已建立相對完整的ESG產品體系。東方基金、信達澳銀基金、景順長城基金和路博邁基金則分別以114.70億元、105.72億元、94.05億元和84.76億元進入百億元陣營,顯示出多家機構在該領域持續推進產品佈局。

從基金類型結構來看,策略類基金是多數管理人佈局的核心方向,例如匯添富和東方證券在該類別中分別達619.06億元和339.32億元,佔其ESG總規模的近七成以上,成為推動其領先的關鍵。社會責任類產品亦是重要發力點,如嘉實基金、景順長城和信達澳銀在該方向上的管理規模均超過60億元,展現出其對責任投資理念的高度重視。相較之下,純ESG主題基金的體量相對有限,綠色及低碳主題尚未形成系統性積累,整體仍處於早期培育階段。

2. 新發產品

2025年上半年ESG基金市場呈現出以權益+混合型為核心、體量分散、節奏平穩的發展態勢。從發行數量與規模來看,2025年上半年共新發35只ESG基金,總募集規模為172.84億元,月均新發約6只,月均募集規模約28.81億元,整體維持在較為温和的水平。6月新發數量達12只、募集規模57.45億元,創下上半年新高,顯示出季度末在政策預期或市場情緒帶動下的階段性回暖。但從整體趨勢看,發行節奏整體平穩,未出現2024年下半年的大規模集中放量現象。

從募集規模結構來看,超過68%的產品規模集中在5億元以下,其中小於1億元和1–5億元規模產品各佔比34.29%,顯示出中小型產品主導發行的市場格局仍未改變。大於10億元的產品佔比僅為20%,反映出市場對ESG基金的接受度在提升的同時,投資仍偏向試探與分散。

從基金類型看,權益類與混合類產品各佔比42.86%,依然為新發主力,體現出在市場風險偏好温和修復背景下,投資者對ESG主題中長期成長性的持續關注;固定收益類產品佔比為14.29%,增長迅速,成為當前最受關注的配置方向,前景可期。

三、ESG指數

國內層面,2025上半年,ESG指數整體呈現「前期震盪劇烈、后期穩中趨升」的走勢特徵,其中13月波動幅度較大,4月后則波動明顯收斂,指數多數維持在正收益區間。

年初至2月上旬,整體市場表現較弱,各指數普遍處於負收益區間,其中中證300ESG和國證ESG300在1月初至2月初累計下跌約2.5%左右,反映出市場在年初對宏觀經濟或企業盈利預期的謹慎態度。但從2月初開始,隨着市場風險偏好逐步回升,ESG指數出現明顯反彈。

進入3月下旬至4月初,市場出現明顯調整,多個指數在4月7日前后出現日度大幅下挫,尤其是滬深300和國證ESG300在4月7日分別錄得-6.0%和-6.0%的單日跌幅,為半年內最大,反映出外部風險擾動或市場調整壓力釋放。這一輪下跌中,ESG指數的回撤幅度相對較小,顯示其一定的防禦屬性和相對韌性。此后,從4月中旬開始,ESG指數逐步震盪回升,尤其是在5月中旬至6月底,各指數呈現緩慢上漲趨勢。至6月30日,國證ESG300、中證300ESG和滬深300年內累計收益分別回到2.1%、2.2%、3.7%和3.0%左右,ESG指數整體略好於滬深300,顯示出ESG主題投資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的適度超額收益潛力。

國際層面,全球主要ESG指數雖階段性波動頻繁,但整體延續温和上行態勢。具體來看,美國S&P 500 ESG指數在3至4月間上下波動明顯,至5月底整體重回前高,區間主要集中在420至520點之間。加拿大S&P/TSX Composite ESG指數走勢則較為平穩,在4月經歷一輪快速調整后亦迅速修復,整體呈現穩步抬升趨勢。

亞洲市場方面,恆生HIS ESG指數波動幅度較大,期間受地區宏觀因素影響多次出現拉鋸走勢,尤其在4月和5月均經歷一定幅度回落,但整體仍維持在高位震盪區間。

ESG指數產品層面,我國市場2025年上半年共新發135ESG主題指數產品。其中1月份發行數量最多,達到54只,為全年階段性高點;6月次之,為33只;4月發行27只,呈現中等水平;其余月份發行量相對較少。

從主題結構來看,純ESG類產品共發行55只(佔比40.7%),主要集中在1月份;環境保護類產品發行42只(佔比31.1%),在4月、6月較為活躍;社會責任類產品發行40只(佔比29.6%),在6月達到峰值;ESG策略類產品僅發行4只(佔比3.0%),發行節奏相對謹慎。整體上,純ESG與環境保護主題依然構成市場主力,社會責任主題在局部月份表現突出,而ESG策略類產品保持低位運行。

四、趨勢展望

近一年,隨着國內市場對可持續投資理念的逐步吸納,ESG資管產品呈現出更為清晰的發展脈絡。監管層對綠色金融與資本市場協同發展的政策引導不斷強化,也為ESG產品的長期成長奠定了制度基礎。以2025年上半年市場數據為觀察窗口,可以看到,ESG資產管理產品在數量、類型和主題覆蓋上均穩步推進,整體發展趨勢愈發成熟。

銀行理財端,產品結構以固收類為核心,風險等級保持在中低區間,延續了穩健經營、注重可持續回報的風格。產品發行保持穩定節奏,呈現出一定的增長慣性。與此同時,主題分佈進一步細化,部分產品已嘗試在環境、社會責任等維度上進行更具針對性的配置與表達,顯示出產品邏輯正在逐步從理念導向向投研整合過渡。預計未來銀行理財ESG產品將保持固收優勢,並向混合配置拓展,以滿足收益穩定和主題特色並重的需求。同時,新發產品在碳中和、清潔能源、普惠金融等細分領域的比例或將提升,增強在政策驅動方向上的敏捷響應能力。

公募基金端,策略類產品為增長主力,在主題設計與投資方式上更具靈活性。低碳與綠色發展仍為ESG主題主線,產品數量與資產集中度均處於主導地位,反映出市場對於氣候議題和綠色轉型的高度關注。同時,被動指數型基金在產品數量上佔據主導,顯示出市場對標準化ESG策略的高度認可與配置偏好。預計公募ESG基金未來將在保持低碳與綠色主線的同時,加大主動管理策略的深度與差異化佈局,推動環境、社會、治理多維度主題的均衡發展。同時,被動與主動策略的混合型創新產品有望增多,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參與。

ESG指數產品方面,結構性擴容趨勢延續,供給節奏逐步穩定。基礎類指數仍為市場底盤,主題型指數則圍繞綠色轉型、環境保護等方向持續豐富,反映出投資端對政策導向和可持續議題的敏感響應。策略型產品在經歷階段性放量后,正從寬泛表達向差異化、細分化方向調整,部分機構已開始探索更具前瞻性與實用性的定製化ESG指數工具,為多層次市場構建提供新的配置選項。預計在政策紅利與數據體系完善的推動下,未來將更多圍繞可投資性與實用性展開開發,除氣候與綠色轉型外,社會責任、治理優化及產業升級等細分主題指數的供給或將加快,成為機構與個人投資者進行可持續投資配置的重要抓手。

隨着標準體系、信息披露和投資框架的進一步完善,本土ESG資管產品的發展有望在穩步中尋求突破。存續結構將更加均衡,主題表達更為清晰,產品策略更趨精細化,市場生態將在有序擴容中逐漸向高質量演進。

注:

[1]中國經營報, 逐鹿財富管理藍海:理財公司扎堆發佈科技主題產品[EB/OL],2025/06/28[2025/08/08],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20700000502972938/?wid=1754627529321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