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百果園「教育消費者」不妨聽市場怎麼説

2025-08-12 00:45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北京商報

  創始人余惠勇的一番言論,讓百果園連續幾天掛在微博熱搜上。

  「我們一直在教育消費者」「百果園不迎合消費者」等觀點,不僅未能解釋百果園的水果價格為什麼貴的質疑,還在互聯網上引發強烈的輿論反彈。

  相比其他水果連鎖品牌,百果園開店之初就定位高端,隨后逐漸成長為國內最大的水果零售商。近來,因為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有網友吐槽「月薪兩萬元吃不起」。

  首先,貴有貴的道理,以水果專家的定位塑造品牌溢價,百果園執行自己的商業邏輯本來沒什麼問題。

  但在現實的市場環境中,企業所提供的商品與服務是否能夠支撐溢價,消費者對於品牌溢價是否認可,都會時刻變化。

  線上線下充分競爭,消費者每天都能在不同渠道比較價格,如果不能感受到明顯的品質差異和體驗優越,這樣的「貴」就很難被市場接受。

  其次,水果是大眾日常高頻的消費品,尤其在當下,消費者對價格敏感並不意外。創始人的言論代表企業的聲音,傳遞企業價值認知合情合理,但措辭和表達值得商榷。

  在輿論場上面向大眾,無論「利用消費者的無知」還是「教育消費者成熟」,都會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凌駕感。

  零售業本質連接人、貨、場,滿足人的需求是核心,因此企業必須充分考慮消費者的感受。

  消費者一旦產生「被教育」的心理不適,對品牌的好感度就會驟降,並迅速轉化為對品牌和價格的不信任感,從而直接影響購買決策。

  賣水果,看似是一門好生意,一年四季都是剛需,市場規模足夠大。但反過來看,也是一門難做的生意,商品損耗率高,市場集中度低,競爭激烈。

  因此,水果生意既要實時面對消費者苛刻的「三方比價」,也要考慮不斷變化的消費大環境。

  在零售市場上,價格爭議常見。發生在百果園身上貴與不貴的核心,依然是今天的百果園能否讓消費者心甘情願去買單。

  拆解起來,無非定價體系、品質標準、供應鏈管理、損耗控制、服務體驗等,相比於口頭上「教育消費者」,這些實際行動纔是百果園説服消費者的關鍵。

  消費者的需求無非是花合理的錢,買到對等的品質。

  對於零售行業來説,最有效的消費者教育永遠是商品的高品質與服務體驗的提升。在一次次實際購買中,消費者自然能夠體會到企業要傳遞的價值觀。

  我們不反對吃貴水果,但反對「被教育」着買貴水果。説到底,百果園是不是貴有貴的道理,只有市場來評判。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