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天鏡·民族脊樑」數字展廳正式揭牌

2025-08-12 05:16

  文/片 記者 胡玲玲 岳致呈 濟南報道

  8月11日,山東數字文化集團「天鏡·民族脊樑」數字展廳在濟南舉行揭牌儀式。法國小夥馬庫斯無償捐贈給中國的618張歷史老照片,將在此陸續更新展出。

  看着「天鏡·民族脊樑」數字展廳的牌匾,馬庫斯充滿感慨,「天鏡這兩個字,讓我想到了以史為鏡的深意,這和我外祖父留下那些照片的初心不謀而合,他不想讓那些真實的場景被時間淹沒,就像我們如今希望更多人透過這些影像銘記歷史一樣。」

  在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的演播室里,馬庫斯舉起一張張精心裝裱起來的老照片,講述照片背后的塵封往事。他説,這次來中國,看到了城市里高樓與老建築交相輝映,這種「新與舊」的融合,恰如「天鏡」所做的,用現代科技守護過往記憶。在他看來,數字技術能讓這些照片「走得更遠」,這比讓它們靜靜地躺在抽屜里更有意義。

  對於未來的規劃,馬庫斯考慮把照片和照片背后的故事整理成一本書,希望能讓大家知道,每一張影像,都不是冰冷的像素,而是有温度、有故事的時代印記。

  大眾報業集團編委、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總編輯廖魯川表示,如何讓歷史活起來?如何讓年青一代真正觸摸到歷史的温度?是山東數字文化集團一直在思考的事情。「天鏡」系列正是帶着這樣的初心誕生,「我們用數字技術串聯歷史脈絡,用雲端平臺打破時空限制。大家通過手機,可以隨時隨地走進這個數字空間,數字技術的力量,讓以史為鏡變得不再抽象。」

  據介紹,「天鏡·民族脊樑」數字展廳后續還會持續更新山東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時期的珍貴影像資料,讓更多民族脊樑的故事被看見,所有影像都將免費向公眾展出。

  「‘天鏡’二字,藏着我們的初心,既要以歷史為鏡,照見來時的路;更要以技術為鏡,照亮未來的方向。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這個展廳是一份告慰先烈的答卷,也是一份成為歷史守護者、精神傳承者的邀約。」廖魯川説,作為「天元、天璣、天成」等系列數字產品的延續,希望展廳能成為一座跨越時空的橋樑,讓民族精神在數字時代永續傳承。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