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奇富科技:周鴻禕的「賺錢機器」與「口碑危機」

2025-08-11 19:5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網易科技)

奇富科技還是周鴻禕的公司嗎?

近日,多名用户吐槽奇富科技暴力催收、違規催收問題嚴重,投訴平臺 【下載黑貓投訴客户端】多達萬條投訴。有趣的是,此前便有用户當面詢問周鴻禕:我欠360借條的錢可以不還了嗎?周鴻禕迴應奇富不是自己的公司。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周鴻禕在辭任奇富科技董事會主席后,仍舊和奇富藕斷絲連,穩坐第一股東位置一年又一年。

周鴻禕穩坐高位的這些年,奇富科技業績整體持續增長,甚至已經超過360業績,真正成為周鴻禕手里最賺錢的業務之一。然而在光鮮亮麗的業績報表背后,是品牌口碑的每況日下。數以萬計的投訴向奇富科技撲來,不禁讓人疑問,奇富科技到底如何盈利?

01 持續"燥熱"的奇富科技

4月27日,周鴻禕在重慶做美食直播時,一名觀眾衝至鏡頭前向周鴻禕提問:"欠你360借條的錢可以不還了嗎?"周鴻禕秒回:"那不是我的公司。"

據悉,周鴻禕已於2024年8月辭去奇富科技董事會及董事會主席,不再參與公司管理工作。從這個層面上來看,的確可以説奇富科技不是周鴻禕的公司。

然而,周鴻禕通過離岸公司Aerovane Company Limited,間接持股約16%,仍舊是奇富科技第一大股東。周鴻禕雖然表面上離開奇富科技,實際上仍是實際受益人。

讓周鴻禕不願放手的原因在於,奇富科技亮眼的增長數據。

奇富科技脱胎於360內部的金融業務,隨着業務量的逐步擴大而獨立運營。運營期間,三次改名:先是"360金融"更名為"360數科",之后又更名為"奇富科技",並將核心產品"360借條"升級為"奇富借條"。更名的歷程也是奇富科技與360"分家"的歷程,奇富科技正加速與360分割。

2021-2024年,奇富科技的營收額分別為166.36億元、165.54億元、162.90億元、171.66億元,同時期360營收額分別為108.86億元、95.21億元、90.55億元和79.48億元。獨立出來的奇富科技翅膀漸硬,在過去四年中均完成對360業績的反超。

2025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奇富科技營收 46.91 億元,淨利潤 17.97 億元,繼續保持雙位數增長。6月以來,恆生指數先走高后回落,累計漲幅不到1%,而同期奇富科技累計漲幅超28%,最大漲幅超35%。

"鑲金邊"的財報釋放奇富科技盈利能力不斷加強的信號,但關於奇富科技,除了有賺錢的"金色信號",其背后還有投訴的"紅色信號"。

黑貓投訴平臺數據顯示,搜索"360借條"詞條,相關投訴多達3.79萬條。投訴內容多為暴力催收、違規催收,泄露個人信息等問題。

事實上,早在2021年,360借條APP就因為存在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整改未達標的情況,被金融監管部門及網信部門下架。該事件發生於360數科赴港上市前期,有媒體猜測這也是360數科火速更名為奇富科技的原因之一。

一邊是利潤的"金色雨",一邊是投訴的"紅色血",兩個矛盾的方面卻同時"燥熱",奇富科技究竟如何走出盈利之路?

02 何以"差評如潮"?

客户投訴最多的是暴力催收和違規催收問題,而被大量投訴貸后管理不當的前提是存在大量的"貸",也就是有足夠大的客户基本盤。

截至2025年3月31日,奇富科技平臺已累計連接163家金融機構合作伙伴及2.68億名具有潛在信貸需求的消費者,獲批授信額度的用户為5840萬人,成功提款的借款人(包括重複借貸人)為3550萬人。

擁有龐大的客户基礎的原因在於奇富科技是互金行業較早採用API模式獲客的公司。API模式是一種允許不同軟件系統之間進行交互的技術手段。在金融領域,它通常用於實現金融機構之間的數據共享和服務調用。

簡單來説,若兩個平臺達成合作,其中一方的用戶數據可以被兩個平臺同時監測,金融機構可以在這份海量的數據池中篩選潛在客户,並將自己的產品鏈接等嵌入其他平臺。

比如中信百信銀行通過API接口與百度合作,用户在百度平臺上可以直接使用中信百信銀行的金融服務;還有將金融服務嵌入到微信、支付寶等平臺,用户可以通過這些平臺直接訪問金融機構等。

目前,API模式已成為金融機構主流的獲客方式,在此模式下,金融服務產品無孔不入,用户可無障礙觸達金融產品,提升了金融機構的獲客率,也讓用户更易貸款。

回到催收相關問題。奇富科技的催收業務並不完全由奇富負責,而是與第三方催收機構合作,將部分催收業務外包給第三方催收服務提供商。

這麼做的目的是爲了提高催收效率和降低成本,但也加大了管理難度,第三方催收機構爲了追求高催收效率和收益,可能會採取激進甚至違規的催收手段。例如,有用户投訴奇富科技將債務轉讓給青島沃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而該公司並未按照流程催收,採用信息轟炸、電話騷擾等不恰當方式催收,甚至聯繫非緊急聯繫人。

媒體曾在2023年曝光奇富科技合作的第三方機構採用非法手段獲取用户個人信息,存在嚴重違規行為。

除此之外,奇富借條的隱祕收費和高利貸指控也飽受詬病。用户反映,在奇富借錢雖然標榜低利息,但在實際還款中卻發現被收取不透明的"擔保費""服務費",將綜合年化利率推高至35%以上。部分用户在還清貸款后,才發現多支付了數千乃至上萬元的利息與隱形費用。

奇富科技業績高漲的背面是無處不在的嵌入式金融,隱形不透明的額外收費和爲了降低成本而缺乏管理的催收業務,在此背景下,奇富科技業績持續見漲的同時投訴也見漲,合理想象未來會有更多的人衝至周鴻禕的鏡頭前詢問:"我欠奇富的錢可以不還了嗎?"

03 奇富的隱痛

先一步佈局嵌入式金融為奇富帶來大量用户,但隨着市場競爭加劇,嵌入式金融逐漸普遍化,獲客成本持續上升。

2025年Q1,奇富科技用户獲取成本(獲批信貸額度的用户)漲到了384元,而在2024年Q4是312元,2024年Q1還是285元。

高獲客成本意味着營銷成本增加。奇富科技財報顯示,2025年一季度,奇富科技營銷費用5.91億元,上一季度為5.24億元。增長的營銷費用被更多的分配至嵌入式金融渠道和信息流廣告上。

據悉,奇富科技2025年Q1已經合作63家嵌入式金融渠道合作伙伴,包括領先的互聯網流量平臺/支付/電子商務/叫車/智能手機公司/金融機構,嵌入式金融(API渠道)業務仍是奇富科技關鍵戰略。

這就意味着,伴隨着奇富科技持續在嵌入式金融渠道加碼和獲客成本增加,公司的營銷費用會持續上漲,或將讓奇富科技利潤承壓。

另外,在催收業務緊張的情況下,催生一種名為"反催收"的黑灰產業,它正在腐蝕貸后管理的市場秩序。

"反催收"是指黑產人以客户的名義利用多種手段,如使用固定的模板或話術,慫恿或替代用户採取纏訴鬧訪等過激行為,向金融機構或監督部門惡意投訴,通過施加壓力迫使相關金融機構同意減免債務甚至給付財務等。

這嚴重阻礙了正常的催收業務,在催收業務本就飽受爭議的基礎上加大了催收業務的難度,可能迫使催收工作進一步走向極端化。因此形成的惡性循環將大大影響金融機構的品牌形象,最終造成公司利益受損。

無論周鴻禕是否承認奇富科技是自己的公司,也無論他是否還參與奇富科技日常管理事務,站在消費者的視角上,奇富科技的前身是360金融,這一事實不會改變,而周鴻禕代表的就是360和奇富科技,出現任何問題,用户都會在潛意識中認為周鴻禕理應承擔責任。

周鴻禕近年來在"當網紅"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開通個人社交媒體賬號,與各大主播合作直播,在鏡頭前,周鴻禕試圖切割和奇富科技的關係,背后的動機自然是希望奇富的"口碑"不影響到自己,但享受了"財富",自然要承擔"風險"。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