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華安醫藥】行業周報:醫藥板塊熱點不斷,腦機接口持續出政策

2025-08-11 20:13

(來源:譚談Health)

華安證券醫藥團隊】2025年8月09日發佈【1頁】行業周報:《醫藥板塊熱點不斷,腦機接口持續出政策》,歡迎與我們交流。

作者:譚國超

SAC:S0010521120002

本周行情回顧:板塊下跌

本周醫藥生物指數下跌0.84%,跑輸滬深300指數2.07個百分點,跑輸上證綜指2.95個百分點,行業漲跌幅排名第33。8月8日(本周五),醫藥生物行業PE(TTM,剔除負值)為28X,位於2012年以來「均值-1X標準差」和「均值-2X標準差」之間,較8月1日PE下跌0.2,比2012年以來均值(33X)低5個單位。本周,13個醫藥III級子行業中,5個子行業上漲,8個子行業下跌。其中,醫療耗材為漲幅最大的子行業,上漲3.93%;醫療研發外包為漲幅最小的子行業,下跌3.56%。8月8日(本周五)估值最高的子行業為疫苗,PE(TTM)為62X。

本周個股表現:A股近四成個股上漲

本周494支A股醫藥生物個股中,188支上漲,佔比38.06%。

本周漲幅前十的醫藥股為:南模生物(42.48%)、海辰藥業(41.29%)、賽諾醫療(39.52%)、誠意藥業(35.81%)、大博醫療(31.49%)、利德曼(29.35%)、翔宇醫療(27.75%)、聯環藥業(22.45%)、麥瀾德(21.46%)、尚榮醫療(18.97%)。

本周跌幅前十的醫藥股為:南新制藥(-18.50%)、奇正藏藥(-16.11%)、生物谷(-15.80%)、科興製藥(-15.68%)、海特生物(-14.61%)、昂利康(-13.64%)、華森製藥(-13.50%)、奧翔藥業(-13.48%)、塞力醫療(-13.43%)、前沿生物(-13.38%)。

本周港股114支個股中,66支上漲,佔比57.9%。

周觀點:醫藥板塊熱點不斷,腦機接口持續出政策

本周申萬醫藥指數跑輸滬深300指數。本周領漲的個股特點是具備事件進展的小市值公司,其中腦機接口板塊的進展市場關注較多,top10漲幅中翔宇醫療和麥瀾德均因為公司具備腦機接口的業務而受到市場廣泛關注;而領跌個股則以前期漲幅較大的藥品公司為主。港股創新葯依舊上漲,HSCIH周漲幅達0.12%,保持平穩,也創了2024年以來指數新高。

 本周的醫藥板塊變化在於:(1)部分美股/港股公司出業績,部分公司的業績超預期但是股價大跌;(2)工信部等七部門8月7日印發《關於推動腦機接口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到2027年腦機接口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初步建立先進的技術體系、產業體系和標準體系。市場對醫藥板塊的創新葯持續關注,而在一些新的方向,例如腦機接口等關注度持續提高,隨着《實施意見》的出臺,部分公司在腦機接口的佈局也會加快並得到市場的青睞,作為國家級的產業方向,我們建議在后續的投資中重點關注腦機接口相關公司,我們在細分點評也做了梳理和推薦,需要關注的包括麥瀾德、心瑋醫療、翔宇醫療、愛朋醫療誠益通等公司。

今年來,我們一直維持醫藥板塊底部的判斷,並重點把推薦標的放在了硬科技的創新(創新葯、創新器械等),其中創新葯變為市場熱點,並持續在發酵中,市場很多的非主流公司也因為具備創新葯的佈局和管線而大漲,並引發市場的更大的關注。我們認為在醫藥板塊,創新的硬科技依舊會是市場的主要方向之一,創新板塊包括創新葯、創新器械、AI醫療等,也包括新技術的腦機接口、機器人和干細胞等細分的方向。

在創新葯板塊引發市場對醫藥板塊關注的同時,我們一方面着眼於創新葯標的持續挖掘,接下來我們認為藥品公司的思路會聚焦「藥品龍頭公司(具備技術平臺+大市值)+存量藥品業務穩定而有額外新增量如投資參股、BD等參與了創新(原料藥公司參與的創新品種有新進展,例如華海藥業仙琚製藥吉貝爾等)」;另外一方面也需要關注籌碼結構出清而低估值的標的,拉長到2025年底維度看,一些標的也相對容易跑出絕對收益(冷門的IVD、器械等);創新的方向,尤其是腦機接口,隨着工信部等七部門《實施意見》對2027年時間點的落地指明瞭產業方向,更需要重點關注。

總體投資思路上,主要分為(1)創新葯板塊;(2)其他板塊的思路和思考。

第一:創新葯板塊:對應賽道為思路對應的公司,除了覆蓋的明確推薦外,均作為行業梳理:核心推薦澤璟製藥*、博安生物*、君實生物*,並建議配置醫藥板塊龍頭標的。

腫瘤IO2.0為創新葯核心主線,關注核心資產BD機會,創新葯大藥靶點賽道梳理:

賽道1:PD-1+抗腫瘤血管生成(PD-1/VEGF):康方生物AK112、三生製藥SSGJ707、宜明昂科IMM2510、君實生物JS207、榮昌生物RC148、禮新醫藥LM299,以及神州細胞、華海藥業等;

• 賽道2:PD-1+treg清除機制(PD-1/CTLA4):康方生物AK104、和鉑醫藥HBM4003、宜明昂科IMM27M(CTLA4單靶點)、君實生物JS007、基石藥業CS2009(PD-1/VEGF/CTLA4三靶點)

• 賽道3:PD-1+促進CD8Tcell擴增(PD-1/IL-2):信達生物IBI363、君實生物JS213、博安生物PR201、奧賽康ASKG322(IL-2前藥1期)

• 賽道4:PD-1+激活T細胞(PD-1/TIGIT):海外對標阿斯利康(多項NSCLC 3期)、澤璟製藥ZG005(PD-1/TIGIT 2期)、匯宇製藥HY-0007(PD-/TIGIT/IL-15 1期)

• 賽道5:其他解決未滿足臨牀需求的管線:CNS小分子——綠葉製藥LY03012等(NET/DAT/GABAAR三靶點解決抑郁患者自殺傾向)等;TCE——澤璟製藥ZG006等(CD3/DLL3/DLL3)、和鉑醫藥HBM7022(CLDN18.2/CD3)、HBM7020(BCMA/CD3等);

HIV——艾迪藥業長效預防制劑ACC027及整合酶抑制劑ACC017等產品組合。

• 賽道6:新技術領域前瞻佈局:雙抗ADC——基石藥業、康寧傑瑞等;CAR-T——科濟藥業、雲頂新耀;siRNA——石藥集團、前沿生物、麗珠集團等;

第二,其他板塊的思路和思考: 

(1)醫療硬科技:硬設備/硬耗材/創新葯,邁瑞醫療*、聯影醫療*、開立醫療*、華大智造*、亞輝龍*、愛博醫療*等;惠泰醫療*、邁普醫學*等,關注高值耗材相關的標的例如安傑思南微醫學心脈醫療微電生理等;澤璟製藥*、博安生物*、君實生物*、科倫藥業*、綠葉製藥*、艾迪藥業*、億帆醫藥*等,同時關注新諾威恆瑞醫藥、康方生物、信達製藥;

(2)醫療消費:眼科、口腔、體檢、醫美等,愛爾眼科*、通策醫療*、美年健康*、固生堂*、普瑞眼科等、中藥otc(同仁堂*、雲南白藥*、華潤三九*、東阿阿膠*、馬應龍貴州三力*等)、家用器械(可孚醫療*、三諾生物*、英諾特*、魚躍醫療等);

(3)出海(海外業務佔比相對較高):邁瑞醫療*、新產業*、美好醫療*、瑞邁特*、科興製藥*、億帆醫藥*、君實生物*、康哲藥業*等;關注安傑思、南微醫學、九安醫療凱萊英*、康龍化成藥康生物*、甘李藥業*、邁普醫學*;

(4)大國央企醫藥企業做大做強:天士力*、中國醫藥重藥控股、環球醫療*、華潤三九*、國藥控股等標的;

(5)相對新的技術方向落地(AI、腦機接口、機器人、干細胞等):AI醫療相關的標的包括潤達醫療、美年健康、迪安診斷金域醫學、固生堂等;腦機接口相關標的包括麥瀾德*、誠益通、翔宇醫療、愛朋醫療、三博腦科、愛朋醫療等;機器人相關標的包括天智航、康基醫療、三友醫療*等;干細胞標的包括中源協和九芝堂等。

本周細分行業點評:

2025年8月7日,七部門聯合發佈《關於推動腦機接口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標誌着我國腦機接口產業正式進入國家戰略支持的創新發展快車道。

《意見》重點提及兩個目標:1)短期目標(2027年) :突破關鍵技術,建立先進的技術、產業和標準三大體系,實現電極、芯片及整機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在工業製造、醫療健康、生活消費等領域加快應用。2)長期目標(2030年) :培育2-3家全球領軍企業和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

重視腦機接口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1)在臨牀診療場景,支持針對神經退行性疾病、精神類疾病創新神經調控技術,有效提升疾病診療效果;2)在康復領域,為運動、語言、感覺缺陷患者打造創新方案,通過交流輔助設備、感知覺恢復等,提高患者康復質量;3)在健康管理方面,推動腦機接口產品實時監測大腦活動,實現腦疾病早期預警,減少重症風險。

我們認為,腦機接口技術作為未來產業十大標誌性產品之一,是搶佔科技制高點並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腦機接口正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中國有望在非侵入式腦機接口和美國企業(Neuralink)做出差異化競爭,並且在醫療、軍事和消費應用層面逐步引領全球。

相關標的:麥瀾德,心瑋醫療,愛朋醫療,創新醫療,翔宇醫療,博拓生物,誠益通,瑞邁特,三博腦科,邁普醫學。

I 風險提示

政策風險,競爭風險,股價異常波動風險。

 目錄 

              主要內容              

本周行情回顧:板塊下跌

本周醫藥生物指數下跌0.84%,跑輸滬深300指數2.07個百分點,跑輸上證綜指2.95個百分點,行業漲跌幅排名第33。

8月8日(本周五),醫藥生物行業PE(TTM,剔除負值)為28X,位於2012年以來「均值-1X標準差」和「均值-2X標準差」之間,較8月1日PE下跌0.2,比2012年以來均值(33X)低5個單位。

本周,13個醫藥III級子行業中,5個子行業上漲,8個子行業下跌。其中,醫療耗材為漲幅最大的子行業,上漲3.93%;醫療研發外包為漲幅最小的子行業,下跌3.56%。8月8日(本周五)估值最高的子行業為疫苗,PE(TTM)為62X。

本周個股表現:A股近四成個股上漲

2.1 A股個股表現:四成個股上漲

下文選取的A股出自A股分類:申銀萬國行業類-醫藥生物。

本周494支A股醫藥生物個股中,188支上漲,佔比38.06%。

本周漲幅前十的醫藥股為:南模生物、海辰藥業、賽諾醫療、誠意藥業、大博醫療、利德曼、翔宇醫療、聯環藥業、麥瀾德、尚榮醫療。

本周跌幅前十的醫藥股為:南新制藥、奇正藏藥、生物谷、科興製藥、海特生物、昂利康、華森製藥、奧翔藥業、塞力醫療、前沿生物。

本周成交額前十的醫藥股為:藥明康德翰宇藥業、恆瑞醫藥、創新醫療、廣生堂眾生藥業亞太藥業博瑞醫藥辰欣藥業、利德曼。

2.2 港股個股表現:近六成個股上漲

下文選取的港股出自港股分類:申銀萬國港股行業類-醫藥生物。

本周港股114支個股中,66支上漲,佔比57.9%。 

本周漲幅前十的港股醫藥股為:嘉和生物-B、梅斯健康、晶泰控股、君實生物、啟明醫療-B、維亞生物、一脈陽光、和鉑醫藥-B、雲頂新耀、亞盛醫藥-B。

本周跌幅前十的港股醫藥股為:科濟藥業-B、君聖泰醫藥-B、開拓藥業-B、榮昌生物、同源康醫藥-B、艾美疫苗、雲頂新耀、晶泰控股、德琪醫藥-B、基石藥業-B。

本周成交額前十的港股醫藥股為:晶泰控股、石藥集團、康方生物、信達生物、藥明生物、百濟神州、三生製藥、藥明康德、中國生物製藥、君實生物。

3 周觀點:醫藥板塊熱點不斷,腦機接口持續出政策 

本周申萬醫藥指數跑輸滬深300指數。本周領漲的個股特點是具備事件進展的小市值公司,其中腦機接口板塊的進展市場關注較多,top10漲幅中翔宇醫療和麥瀾德均因為公司具備腦機接口的業務而受到市場廣泛關注;而領跌個股則以前期漲幅較大的藥品公司為主。港股創新葯依舊上漲,HSCIH周漲幅達0.12%,保持平穩,也創了2024年以來指數新高。

 本周的醫藥板塊變化在於:(1)部分美股/港股公司出業績,部分公司的業績超預期但是股價大跌;(2)工信部等七部門8月7日印發《關於推動腦機接口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到2027年腦機接口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初步建立先進的技術體系、產業體系和標準體系。市場對醫藥板塊的創新葯持續關注,而在一些新的方向,例如腦機接口等關注度持續提高,隨着《實施意見》的出臺,部分公司在腦機接口的佈局也會加快並得到市場的青睞,作為國家級的產業方向,我們建議在后續的投資中重點關注腦機接口相關公司,我們在細分點評也做了梳理和推薦,需要關注的包括麥瀾德、心瑋醫療、翔宇醫療、愛朋醫療、誠益通等公司。

今年來,我們一直維持醫藥板塊底部的判斷,並重點把推薦標的放在了硬科技的創新(創新葯、創新器械等),其中創新葯變為市場熱點,並持續在發酵中,市場很多的非主流公司也因為具備創新葯的佈局和管線而大漲,並引發市場的更大的關注。我們認為在醫藥板塊,創新的硬科技依舊會是市場的主要方向之一,創新板塊包括創新葯、創新器械、AI醫療等,也包括新技術的腦機接口、機器人和干細胞等細分的方向。

在創新葯板塊引發市場對醫藥板塊關注的同時,我們一方面着眼於創新葯標的持續挖掘,接下來我們認為藥品公司的思路會聚焦「藥品龍頭公司(具備技術平臺+大市值)+存量藥品業務穩定而有額外新增量如投資參股、BD等參與了創新(原料藥公司參與的創新品種有新進展,例如華海藥業、仙琚製藥、吉貝爾等)」;另外一方面也需要關注籌碼結構出清而低估值的標的,拉長到2025年底維度看,一些標的也相對容易跑出絕對收益(冷門的IVD、器械等);創新的方向,尤其是腦機接口,隨着工信部等七部門《實施意見》對2027年時間點的落地指明瞭產業方向,更需要重點關注。

本周細分行業點評:

本周新聞:2025年8月7日,七部門聯合發佈《關於推動腦機接口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標誌着我國腦機接口產業正式進入國家戰略支持的創新發展快車道。

《意見》重點提及兩個目標:1)短期目標(2027年) :突破關鍵技術,建立先進的技術、產業和標準三大體系,實現電極、芯片及整機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在工業製造、醫療健康、生活消費等領域加快應用。2)長期目標(2030年) :培育2-3家全球領軍企業和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

重視腦機接口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1)在臨牀診療場景,支持針對神經退行性疾病、精神類疾病創新神經調控技術,有效提升疾病診療效果;2)在康復領域,為運動、語言、感覺缺陷患者打造創新方案,通過交流輔助設備、感知覺恢復等,提高患者康復質量;3)在健康管理方面,推動腦機接口產品實時監測大腦活動,實現腦疾病早期預警,減少重症風險。

我們認為,腦機接口技術作為未來產業十大標誌性產品之一,是搶佔科技制高點並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腦機接口正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中國有望在非侵入式腦機接口和美國企業(Neuralink)做出差異化競爭,並且在醫療、軍事和消費應用層面逐步引領全球。

相關標的:麥瀾德,心瑋醫療,愛朋醫療,創新醫療,翔宇醫療,博拓生物,誠益通,瑞邁特,三博腦科,邁普醫學。

投資建議:

總體投資思路上,主要分為(1)創新葯板塊;(2)其他板塊的思路和思考。

第一:創新葯板塊:對應賽道為思路對應的公司,除了覆蓋的明確推薦外,均作為行業梳理:核心推薦澤璟製藥*、博安生物*、君實生物*,並建議配置醫藥板塊龍頭標的。

腫瘤IO2.0為創新葯核心主線,關注核心資產BD機會,創新葯大藥靶點賽道梳理:

賽道1:PD-1+抗腫瘤血管生成(PD-1/VEGF):康方生物AK112、三生製藥SSGJ707、宜明昂科IMM2510、君實生物JS207、榮昌生物RC148、禮新醫藥LM299,以及神州細胞、華海藥業等;

• 賽道2:PD-1+treg清除機制(PD-1/CTLA4):康方生物AK104、和鉑醫藥HBM4003、宜明昂科IMM27M(CTLA4單靶點)、君實生物JS007、基石藥業CS2009(PD-1/VEGF/CTLA4三靶點)

• 賽道3:PD-1+促進CD8Tcell擴增(PD-1/IL-2):信達生物IBI363、君實生物JS213、博安生物PR201、奧賽康ASKG322(IL-2前藥1期)

• 賽道4:PD-1+激活T細胞(PD-1/TIGIT):海外對標阿斯利康(多項NSCLC 3期)、澤璟製藥ZG005(PD-1/TIGIT 2期)、匯宇製藥HY-0007(PD-/TIGIT/IL-15 1期)

• 賽道5:其他解決未滿足臨牀需求的管線:CNS小分子——綠葉製藥LY03012等(NET/DAT/GABAAR三靶點解決抑郁患者自殺傾向)等;TCE——澤璟製藥ZG006等(CD3/DLL3/DLL3)、和鉑醫藥HBM7022(CLDN18.2/CD3)、HBM7020(BCMA/CD3等);

HIV——艾迪藥業長效預防制劑ACC027及整合酶抑制劑ACC017等產品組合。

• 賽道6:新技術領域前瞻佈局:雙抗ADC——基石藥業、康寧傑瑞等;CAR-T——科濟藥業、雲頂新耀;siRNA——石藥集團、前沿生物、麗珠集團等;

第二,其他板塊的思路和思考: 

(1)醫療硬科技:硬設備/硬耗材/創新葯,邁瑞醫療*、聯影醫療*、開立醫療*、華大智造*、亞輝龍*、愛博醫療*等;惠泰醫療*、邁普醫學*等,關注高值耗材相關的標的例如安傑思、南微醫學、心脈醫療、微電生理等;澤璟製藥*、博安生物*、君實生物*、科倫藥業*、綠葉製藥*、艾迪藥業*、億帆醫藥*等,同時關注新諾威、恆瑞醫藥、康方生物、信達製藥;

(2)醫療消費:眼科、口腔、體檢、醫美等,愛爾眼科*、通策醫療*、美年健康*、固生堂*、普瑞眼科等、中藥otc(同仁堂*、雲南白藥*、華潤三九*、東阿阿膠*、馬應龍、貴州三力*等)、家用器械(可孚醫療*、三諾生物*、英諾特*、魚躍醫療等);

(3)出海(海外業務佔比相對較高):邁瑞醫療*、新產業*、美好醫療*、瑞邁特*、科興製藥*、億帆醫藥*、君實生物*、康哲藥業*等;關注安傑思、南微醫學、九安醫療、凱萊英*、康龍化成、藥康生物*、甘李藥業*、邁普醫學*;

(4)大國央企醫藥企業做大做強:天士力*、中國醫藥、重藥控股、環球醫療*、華潤三九*、國藥控股等標的;

(5)相對新的技術方向落地(AI、腦機接口、機器人、干細胞等):AI醫療相關的標的包括潤達醫療、美年健康、迪安診斷、金域醫學、固生堂等;腦機接口相關標的包括麥瀾德*、誠益通、翔宇醫療、愛朋醫療、三博腦科、愛朋醫療等;機器人相關標的包括天智航、康基醫療、三友醫療*等;干細胞標的包括中源協和、九芝堂等。

風險提示:

政策風險,競爭風險,股價異常波動風險。

               重要提示              

重要提示:本文內容節選自華安證券研究所已發佈證券研究報告行業周報:《醫藥板塊熱點不斷,腦機接口持續出政策(發佈時間:2025年8月09日),具體分析內容請詳見報告。若因對報告的摘編等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爲準。報告發布機構:華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已獲中國證監會許可的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

分析師:譚國超(SAC:S0010521120002)  郵箱: tangc@hazq.com

       華安證券醫藥團隊       

譚國超:研究所副所長、醫藥首席分析師;中山大學本科、香港中文大學碩士;曾任職於強生(上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和君集團、誠通證券和華西證券研究所,主導投資多個早期醫療項目以及上市公司PIPE項目,有豐富的醫療產業、一級市場投資和二級市場研究經驗。受邀產業投資機構、產業峰會、上市公司、主流財經媒體等交流演講。曾獲得Wind金牌分析師、2023中經醫藥大健康產業深具影響力分析師等。(SAC:S0010521120002)

李嬋:分析師,主要負責醫療器械和IVD行業研究。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碩士,具備五年二級市場工作經驗。(SAC:S0010523120002)

錢琨:分析師,主要負責醫療器械行業研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本碩,曾任職於美敦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某國產結構性心臟病公司。(SAC:S0010524110002)

任婉瑩:分析師,負責創新葯及製劑。武漢大學藥理學本科,香港大學藥理碩士,6年心血管藥理科研經歷,曾任醫藥行業一級投資經理及產業BD戰略經理。(SAC:S0010525060003)

楊馥瑗:分析師,主要負責CXO行業研究。復旦大學保險碩士,醫藥+經濟複合背景,曾任職於國金證券。(SAC:S0010524080001)

熊驥溟:研究助理,主要負責中藥和醫藥商業板塊。倫敦大學學院藥劑學碩士,1年醫藥行業研究經驗。(SAC:S0010123070085)

李雨涵:分析師主要負責生物製品、醫療服務研究。湖南大學本碩,生物技術+金融碩士複合背景。(SAC:S0010525070005)

           歷史相關報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