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大疆掃地機,走不了老路

2025-08-11 19:41

8月6日,大疆首款掃地機器人系列ROMO正式發佈。這在業內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也迅速引發了兩極分化的市場討論。

支持者期待大疆能像當年改變消費級無人機一樣,憑藉強大的研發能力為掃地機器人行業帶來突破。發佈前,大疆京東自營店顯示產品預約人數已超過6萬,這在掃地機器人新品中並不常見。

但質疑聲也隨之而來,焦點集中在價格。ROMO系列包含ROMO P、ROMO A、ROMO S三個型號(均提供水箱版和自動上下水版),其中入門款DJI ROMO S(水箱版)起售價4699元,支持國補,最高配的ROMO P(自動上下水版)定價7399元。相比行業主流產品,這一定價區間使得消費者的決策成本有些高。

這款產品是否值得這個價格?不妨先跳出單一品牌的討論,看看整個行業的現狀。

從消費者的體感看,在購買掃地機之前,往往被複雜參數介紹搞得眼花繚亂,買前決策成本高,買了之后,又發現維護成本很高。

這背后的原因之一是,整個行業的定價邏輯呈現出兩個極端:一端是激烈的價格戰,品牌通過犧牲利潤來換取市場份額;另一端是「噱頭式」的高端化,靠「堆」配置來提升產品均價。最后,便宜的不省心,貴的不一定好用。

在這種背景下,大疆將掃地機產品定價拉高,其實並未超出一些從業者的預期。畢竟,在無人機領域,大疆就曾通過硬核技術與顛覆性的體驗,為高定價建立起了正向邏輯。只是到了掃地機行業是否依然成立,還要交由產品本身驗證。

有投資人對「定焦One」表示,大疆此次採用的透明外觀設計,與其説是炫技,不如説是對當前行業缺乏透明度的一種迴應——通過「看得見的透明」,替代過去用户看不懂、看不清的參數堆砌。

從2021年立項到2025年發佈,ROMO歷經四年多的研發周期。如今產品面市,這個在無人機領域稱霸全球的技術巨頭,會給掃地機行業帶來什麼變化?是「調教」行業,還是會被行業「教育」?相信市場很快會給出答案。

掃地機行業,真的需要新玩家嗎?

「雖然我很需要一臺掃地機,但我一直沒有入手。」這可能是很多消費者的心聲。有需求,卻迟迟不下單,這種矛盾心理說明了什麼問題?

要理解這種困境,首先要回到掃地機器人市場的現狀。

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中國掃地機器人出貨量為118.8萬台,增速已經連續兩個季度超過20%。看起來一片繁榮,但這波增長很大程度受益於政策。

一位渠道人士稱,「去年下半年開始,‘以舊換新’補貼帶動了銷量。」直到2025年第二季度,頭部廠商的業績都受益於這波政策紅利。

與此同時,中國市場整體的滲透率約為6%,低於美國的15%,也遠低於國內傳統家電市場。這一方面意味着市場潛力大,另一方面也説明,當前的產品尚未真正打動多數家庭。這並非完全因為市場教育不足,背后還藏着更復雜的行業困局。

科沃斯、石頭科技、雲鯨、小米、追覓五大品牌共佔據國內市場近九成份額,高度集中的市場格局下卻出現了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銷量漲了、份額多了,企業的利潤卻在下降。」上述投資人提到。

圖源 / pexels

以頭部企業為例,科沃斯2024年營收165億元,但淨利潤只有8億元,不及2021年輝煌時期的一半。石頭科技的情況也很典型:2024年營收大幅增長38%達119億元,淨利潤卻下降了4%。

究其原因,該投資人稱,部分廠商爲了搶佔市場份額,不得不在價格戰中犧牲利潤,同時還要承擔高昂的研發和營銷成本。當企業將精力投入到營銷和價格戰,而非技術創新時,行業很容易陷入存量競爭,「你搶我的份額,我卷你的價格」。市場數據也印證了這種現象:市場上兩家頭部廠商近期的市場份額是「此消彼長」的。

這種內耗最終體現在了產品層面。一位掃地機行業的資深從業者分析,全功能基站在國內市場已經成為主流,各家產品功能趨同,由於行業的競爭重點是快速搶佔市場,產品研發周期被壓得越來越短,一項新技術問世后,往往在3-6個月內迅速被競品模仿。相反,真正的突破式創新,因為試錯成本高、周期長,反而越來越少。

如果你在社交媒體搜索用户對掃地機器人的評價,會發現避障不靈敏、拖地留痕、基站漏水、頭發纏繞、邊角清潔不徹底、維護成本高是普遍槽點。

基於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兩個結論:首先,掃地機行業創新乏力,玩家都在苦尋第二增長點;其次,主流的掃地機產品沒能滿足用户「真乾淨、真省心」的要求,人們對於創新產品的接受度正在提升,只要能真正解決問題,他們並不吝嗇買單。

總之,行業到了一個「需要改變」的節點。

當一個行業陷入「內卷」和價格戰泥潭時,往往需要外來者打破僵局。特斯拉之於汽車行業、蘋果之於手機行業,都是經典案例。掃地機行業需要的一定不是更多的價格戰參與者,而是能引領行業進入更高層次競爭的創新者。

那麼,大疆符合條件嗎?

大疆掃地機,滿足期待了嗎?

結合受訪者的觀點,一個能影響行業的創新玩家應該在技術優勢、產品理念和品牌影響力上都過關。我們不妨從三個維度來審視這家公司。

關於大疆是否具備掃地機所需的技術優勢,業內存在兩種不同觀點。

支持派認為這是典型的跨界技術遷移。一位關注技術的從業者表示,無人機要在三維空間里導航避障,掃地機只需要在二維平面上工作,技術優勢可以複用。

無人機本質是一種空中機器人,掃地機器人則是地面機器人,兩者在導航、避障、控制算法等方面確實有天然的技術共通性。大疆在無人機領域積累的路徑規劃、識別避障、高性能電機控制等核心技術,可以直接應用在掃地機器人上。「感知算法能躲樹枝,也能繞開充電線;電機技術能飛得又穩又快,也能掃得靈活且安靜。」上述從業者解釋道。

但也有不同觀點認為,兩個產品有本質差別。無人機的核心是應對動態環境中的高速避障,比如樹枝、電線等,其避障系統是「非接觸式」設計。而掃地機的核心是識別靜態環境中的物體,如雜物、寵物糞便等,需要主動接觸地面並清潔。

關鍵是,當前掃地機市場的競爭焦點已經變了。「在覈心功能基本確定的情況下,現在比拼的不再是底層技術,而是市場推廣、品牌建設、渠道鋪設等各個環節的綜合實力。」一位市場分析師表示,真正考驗大疆的是能否將這些技術優勢轉化為用户認可的產品體驗。

畢竟,掃地機器人用户與無人機用户的需求差異很大,無人機用户最關注的是那些硬核參數,掃地機用户更關注產品在複雜家居環境中的實際使用效果。

正因如此,外界對大疆這次的產品理念尤其關注。

原因有二,一方面,大疆創始人汪滔對產品的嚴苛在業內廣為人知,行業流傳着一個説法:他親自砍掉的項目「多到能填滿一面牆」;另一方面,「從大疆在無人機領域的創新來看,這是一家真正懂得如何將複雜技術轉化為用户價值的公司。」前述投資人稱。

「在追求速成的消費電子行業,大疆有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它不急。」在前述關注技術的從業者看來,從大疆在掃地機項目上的研發歷程來看,產品思路確實有些不一樣。

在清潔方案的選擇上,大疆早期嘗試了洗地機方案,採用滾筒加污水箱的設計,但在實際測試中發現存在頭發纏繞、維護困難的問題,用户體驗並不理想。

「滾筒的清潔方案,在某些場景清潔力要比雙抹布強,但后來發現機身污水箱和掛條容易藏污納垢,也容易纏繞頭發,需要人工介入。」大疆掃地機器人項目產品經理在內部訪談中坦言,「我們的初心是想做一款最省心的掃地機器人,乾淨是基礎,省心很重要。」

於是,大疆果斷放棄了這個方案,轉向先掃后拖的「雙拖布方案」,比較好地平衡了清潔力與免維護性。

在智能方案上,大疆同樣經歷了技術路線的調整。初期採用行業級別高精度雷達——點雲加激光雷達的方案,但這種方案成本高昂(預估成本上千),且在近距離精度方面存在不足。比如,一根牙籤立着的時候,它能「看」得清清楚楚,但倒到地面上就不一定能識別出來。「而在家居場景,多數都是地面上的平倒障礙物。」上述產品經理稱。

圖源 / DJI大疆創新官網

經過反覆測試和優化,大疆最終改為雙光源固態激光雷達加雙目視覺障礙識別的方案。雖然看起來「低調」了,但正是沿着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思路,找到了穩定性和成本效益的平衡點。

就連備受關注的透明外觀設計,也體現了這種用户價值導向的思路。有人認為透明設計不是行業首創,但相比手機或電腦做成透明款只需展示電路板,掃地機需要處理風、水、電等複雜系統,其工程難度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更重要的是,這種透明設計不僅是視覺上的差異化,更是一種對用户信任的重視。當用户能夠直觀地看到基站內部的模塊化佈局、精密的線材隱藏、清晰的內外分區設計時,這種看得見的可信度能建立起信任感,本身就是產品價值的一部分。

技術和理念之外,品牌力也是能否在掃地機市場突圍的關鍵。

「如果蘋果推出掃地機,我一定買。」消費者的這類心態,恰恰反映出當前掃地機市場存在「品牌信任空白」。

現有主要品牌中,科沃斯起步於代工製造,石頭科技脱胎於小米生態鏈,雲鯨等新興品牌多為創業公司,它們有技術積累,但品牌形象難以激發一些消費者的情緒價值。

相比之下,大疆作為全球科技品牌,有技術標籤,有品質口碑。發佈前,大疆京東自營店顯示產品預約人數將近6萬,説明消費者對這個品牌的信任度和期待值確實很高。

當然,大疆如今入局也面臨不小的挑戰。前述技術從業者稱,掃地機的算法很依賴用户家庭場景數據,這是現有頭部玩家多年積累的護城河,大疆在這方面還需要時間積累。

但整體來看,從技術實力、產品理念到品牌影響力,大疆確實具備成為行業「鮎魚」的潛質。那麼,它是否能像進入無人機行業時一樣,給行業帶來改變?

大疆能給行業帶來什麼?

大疆入場后,行業確實出現了一些新動向。最直觀的變化體現在產品方向上,由「堆參數」轉向了「重體驗」。

「臨近大疆發佈,整個行業的節奏都變了。」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各廠商都在加快產品迭代速度。2024年下半年,石頭科技推出了P20 Pro和G20s Ultra,越障高度達到4cm;科沃斯發佈了X8 Pro Plus AI,搭載無極懸停滾筒和靈動伸縮邊刷;追覓推出X50,仿生機械足最高可達6cm越障。這些創新都指向一個方向:提升複雜環境下的清掃完成率。

「以前大家比的是吸力多少帕、電池多少毫安時,現在比的是實際使用體驗,比如,能不能爬過門檻、能不能清理到牆角。」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這種變化對用户來説是好事,因為這些功能確實能改善實際體驗。

更深層的影響在於引導行業重新思考價值與價格的關係。

長期以來,掃地機行業習慣了通過價格戰爭奪市場份額,一方面是迫於競爭壓力,另一方面是真正解決用户痛點的產品很稀缺。

戴森此前也嘗試過高端定價策略,2023年推出的WashG1售價4999元,2024年的360 Vis Nav更是高達9999元,但兩款產品的市場表現都不盡如人意。「戴森的品牌知名度足夠,但是產品沒打動用户。」一位市場分析師總結道。

大疆「為技術創新定價」的思路,「可能會推着消費者從‘比價格’到‘比價值’,從‘看配置’到‘看體驗’」,他認為,這有可能帶動行業重新思考什麼是合理的定價,引導競爭迴歸產品本身。

從數據上,已經能看到消費者願意為技術創新買單的趨勢。2024年,4000-4500元價格段的掃地機銷量份額明顯提升,5000元以上的高端產品也獲得了更多關注。

最后一個影響可能是最深遠的:加速掃地機行業的海外擴張,提升國產掃地機的全球品牌形象。

雖然中國品牌在全球掃地機市場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全球市佔率TOP 10中已有8家中國品牌,中國品牌在全球的市佔率達到了63%,但在品牌認知度和消費者心智佔領方面,仍有提升空間。

一位關注海外市場的從業者表示,目前在海外銷量不錯的品牌,主要還是靠性價比優勢。大多數海外消費者購買中國掃地機品牌,更多是因為價格合理、功能夠用,而不是品牌本身有吸引力。

大疆可能改變這一印象。大疆的消費級無人機全球市佔率超過70%,在北美、歐洲等市場甚至超過85%。在海外消費者眼中,這個品牌代表的是中國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產品品質,而不僅僅是製造優勢。

圖源 / pexels

「大疆在海外消費者心中的‘科技感’和‘專業感’,是很多中國消費電子品牌很難達到的。」上述從業者補充道,當大疆推出掃地機時,海外消費者的第一反應不是「又一個掃地機器人的品牌」,而是「這家科技創新很厲害的公司開啟了新的品類」。

在海外,大疆形成了「官網+線上線下渠道」的多渠道銷售模式,與Bestbuy、MediaMarkt、Bic Camera等大型零售商合作,甚至與Apple Store零售店合作。這些渠道資源都可以為掃地機產品提供天然的出海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掃地機龍頭iRobot正面臨經營困境。從2024年全球銷量市場份額13.7%排名第二,到2025年一季度跌至第五位,市場份額僅9.3%。這一變化為中國品牌讓出了更多市場空間。

在這種背景下,大疆的入局有望加速全球市場對中國掃地機技術標準的認知和接受度,而由於主攻的價格帶不同,其他中國掃地機品牌也可能從中受益。

從以上三個維度看,大疆入局掃地機市場,不僅僅是一個新玩家的加入,更可能會催化一次行業升級:重新定義什麼是好的掃地機,什麼是合理的定價體系,以及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中的地位。

這種影響的最終導向,可能是一個更加成熟、更加理性的掃地機市場。在這個市場中,技術創新而非價格戰成為競爭的核心,用户體驗而非營銷噱頭成為產品的標準,全球化佈局而非本土思維成為品牌的格局。

而這,或許正是掃地機行業真正需要的改變。

*題圖來源於大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定焦」(ID:dingjiaoone),作者:陳頤,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