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輝煌60載 魅力新西藏)中國拉薩SOS兒童村的「格桑媽媽」:24年守護 用愛築起温暖的家

2025-08-11 22:12

中新網拉薩8月11日電 題:中國拉薩SOS兒童村的「格桑媽媽」:24年守護 用愛築起温暖的家

作者 趙朗 貢確

正值暑假,上學的孩子們都回來了,家里熱鬧了不少。書房內,書櫃裝着一大摞孩子們的榮譽證書,廚房乾淨整潔,卧室內,孩子們的被子疊得整整齊齊,院子里,兒童自行車隨意停着,花正開得嬌艷。這兩日村里集體裝修房子,格桑卓瑪和孩子們已將家俱收拾妥當。這里是中國拉薩SOS兒童村,格桑卓瑪是村里7號家庭的職業媽媽。

中國拉薩SOS兒童村位於拉薩市堆龍德慶區,於2001年6月2日開村,是民政部與國際SOS兒童村組織合作建立的中國第九所兒童村,旨在收養社會上失去雙親又無親友撫養的孤兒,並使他們重獲母愛,得到家庭的温暖。

圖為格桑卓瑪講述在兒童村的故事。趙朗 攝 圖為格桑卓瑪講述在兒童村的故事。趙朗 攝

一場跨越24年的選擇:「我想試試做他們的媽媽」

2001年,電視上一則中國拉薩SOS兒童村招聘職業媽媽的消息,改變了格桑卓瑪的人生軌跡。彼時26歲的她還未談過戀愛,卻做出了讓家人、親友極力反對的決定——應聘這份工作。

她的家人、朋友都無法理解,「能照顧好七八個小孩嗎?能負得起這個責任嗎?這些都是國家的孩子,你能帶得好、教育得出來嗎?」不顧一切反對,格桑卓瑪毅然選擇成為一名職業媽媽,「當時就覺得,我想試試。」

這個簡單的念頭,讓她走進了兒童村的大門,一待便是24年。

剛入職時,她要照顧8個孩子,最小的僅2歲,最大的6歲。孩子們來自西藏自治區各地,帶着不同的藏語方言,彼此溝通都成問題。更讓她頭疼的是飲食差異,「辛辛苦苦做了一桌子菜,結果因為孩子們沒吃過,誰都不肯動筷子。」

后來,她想出了個辦法,「今天做這個孩子喜歡的菜,其他孩子必須吃,明天做另一個孩子喜歡的,慢慢讓他們適應。」就這樣,日復一日磨合中,這個特殊的「家庭」漸漸有了温度。

24年間,她不止一次想過放棄。「工作一點也不輕松,有一次累得就要走,可轉念一想,我走了,這些孩子怎麼辦?他們還那麼小。」正是這份牽掛,讓她一次次堅持下來。如今回望,她從未后悔。

用愛澆灌成長:「他們只管好好學習,其他的不用操心」

「現在房間里早就有了供暖,孩子們不用擔心吃飯穿衣,只需要專注學習就行。」格桑卓瑪笑着説,「外面家庭有的,我們這兒都有。」

20余載,村里的硬件設施不斷改善,孩子們的物質條件一直在提升。當前孩子們基本生活保障金提標至1468元(人民幣,下同)/人/月。同時「福彩圓夢·孤兒助學項目」每學年資助1萬元助學金,助力孩子們順利完成學業。

對於學習優秀的孩子,格桑卓瑪不遺余力,她説:「只要孩子願意學,我就想辦法送他們去拉薩最好的學校。」

圖為格桑卓瑪看着孩子畫畫。趙朗 攝 圖為格桑卓瑪看着孩子畫畫。趙朗 攝

爲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她曾每天凌晨5點起牀,帶着孩子在公交站等一個多小時車,往返於郊區的兒童村和市區的幼兒園,這樣的日子堅持了3年。「當時村長還問我,村里有自己的幼兒園,為什麼要跑那麼遠遭罪。」她卻説,只要對孩子好,再辛苦都值得。

輔導作業是她每天的「必修課」,「孩子寫不完作業、背不會書,我就陪着他們一起,直到完成。」她也有「雞娃」的時候,曾因一門心思讓孩子學習,反而引發了逆反心理,導致孩子成績下降,「后來才明白,教育孩子也得講究方法。」

7號家庭走出16個孩子,在她悉心照料下,有10人考上本科,1人讀完研究生。「有文化和沒文化是不一樣的,我就是想讓他們通過學習改變命運。」這是格桑卓瑪常掛在嘴邊的話。

雙向奔赴的愛:「他們的第二次生命,是國家給的」

格桑卓瑪的付出,潤化於孩子們心中。長大成人后的他們雖然搬離了兒童村,卻從未真正離開這個「家」。「只要我不舒服,在拉薩市區工作的孩子就會回來。」格桑卓瑪的語氣里滿是欣慰。有一次,她身體不適,孩子硬給她買了機票,讓她去成都看病,還特意找人陪同她坐飛機。

最讓她感動的是,數年前一個孩子重病的經歷。當時孩子被查出患了嚴重的結核病,心臟積水需要手術。在西藏幾經輾轉后,她決定帶孩子去成都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治療。「那是我第一次去內地大醫院,一個小時能辦完的事,我花了兩個小時,特別害怕自己一個人帶不好這個快不行的孩子。」

在內地住院需要親屬準備輸血時,她急得哭着給已經工作的孩子打電話。讓她沒想到的是,遠在各地的孩子們紛紛想辦法:在重慶工作的孩子説「我貧血輸不了,但你們四個的機票我來出」,其他在全國各地上學的孩子都在查自己的血型,隨時準備趕來成都。

「看到他們那麼團結,我心里又暖又酸。」最終,孩子治療后順利康復,「所有醫藥費都是醫保出,國家給了孩子第二次生命。」格桑卓瑪感慨道。

如今,孩子們早已把她當作親生母親。「小時候聽那麼多小孩喊‘媽媽’,覺得好煩。」格桑卓瑪邊説邊哈哈大笑,眼里卻閃着光。

愛與被愛:退休不褪色的「家」

今年,格桑卓瑪即將退休。政府為職業媽媽們在兒童村準備了一套一室一廳的公寓,家俱家電一應俱全,真正實現「拎包入住」,「這些都是國家給我們準備的,特別齊全。」

更讓她暖心的是孩子們的心意:牆上的掛畫、櫃子上的擺件、沙發上的抱枕、廚房里的小電器,甚至淨水器,都是孩子們精心挑選的。「按規定,他們已經離村工作了,一回到我這個退休房,總説房子太小,住不下這麼多兄弟姐妹。」話語間,幸福溢於言表。

圖為格桑卓瑪在她退休房內,牆上掛有全家福,書架上擺滿了孩子們送的禮物。趙朗 攝 圖為格桑卓瑪在她退休房內,牆上掛有全家福,書架上擺滿了孩子們送的禮物。趙朗 攝

這個特殊的家庭里,愛早已超越了血緣。3歲就來到村里的次仁旺姆,直到高中才知道格桑卓瑪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她們的感情。「相處起來像朋友,她總叮囑我要做好人、要人品好。」今年剛大學畢業的次仁旺姆説,哥哥姐姐們也格外照顧她,「我想要平板電腦,姐姐就把她正在用的送給我,哥哥姐姐工作后,一兩周就會回來一次,給我們帶零食和禮物。」

像普通家庭孩子一樣,次仁旺姆也會對媽媽的嘮叨不勝其煩,「今年大四畢業前我在忙論文,急得不行,媽媽一遍遍嘮叨起我的工作,那時覺得媽媽催得好煩呀,后面才理解媽媽對我未來的擔憂。」

格桑卓瑪説,養育這些孩子感到無比榮耀。而在孩子們心中,這位「格桑媽媽」早已是生命中最温暖的光。

格桑卓瑪僅是中國拉薩SOS兒童村職業媽媽們的縮影。在職業媽媽們的呵護下,兒童村已經撫育了來自西藏全區各地300名孤兒及事實無人撫養的兒童,194名已經離村走上工作崗位,不少在民政、教育等崗位工作,為社會貢獻力量。(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