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1 18:13
轉自:新華財經
新華財經上海8月11日電 (谷青竹) 醫美再生注射產品賽道(童顏針和少女針)持續升溫,僅7月便動作頻頻:7月10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公佈兩款童顏針獲批,分別是引進的韓國產品愛唯緹和西宏醫藥的麗真然。7月19日,四環藥業也推出了童顏針和少女針兩類共三款再生類注射新品。7月31日,普麗妍宣佈完成近5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整體來看,市場動態呈現價格下探明顯、資本併購頻發、企業爭端加劇等特點。
激增的醫美「新勢力」
公開資料顯示,童顏針和少女針的核心活性成分分別為聚左旋乳酸(PLLA)和聚己內酯(PCL)。早先,PLLA可用於製作骨科材料以及手術縫合線、組織修復支架等;PCL則被用作實現藥物緩釋和靶向輸送的載體。由於兩種材料均具有生物相容性高、可降解性好的特性,且可通過刺激人體自身膠原蛋白再生來實現長期填充和皮膚改善,故而被引入醫美領域。
創新工場高級投資總監李佳蓬認為,顧名思義,屬於醫美再生注射產品的童顏針和少女針,與神經調節劑類注射產品肉毒素通過抑制肌肉活動來改善動態皺紋、填充塑型類注射產品玻尿酸通過物理性充盈來實現凹陷平復和輪廓塑造,存在着核心作用機制上的本質不同。新賽道的開闢,正是醫美再生注射產品備受歡迎的原因。並且,雖然童顏針和少女針構成競爭關係,但二者與肉毒素、玻尿酸都是補充關係——不會相互搶奪市場,對新品類的發育亦是重要利好。
據公開資料,2008年瑞藍2號拿到藥監局批文上市玻尿酸產品,2009年美國艾爾建公司的肉毒素保妥適成為首個在中國獲批用於醫學美容的肉毒素產品。「但此后,國內醫美市場多為既有品類的迭代,在全新的產品類型出現前,已經歷長達10多年的‘空窗期’。因此,2021年國家藥監局批准醫美再生注射類產品上市,就直接點燃了積累已久的消費熱情。」李佳蓬表示。
業內人士告訴新華財經,從2021年到2024年,我國醫美再生注射產品的市場規模已從1億元快速擴張至30億元。《2025中國醫美行業年度洞悉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超2500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近3000億元。龐大的增量市場為醫美再生注射產品帶來了可預期的持續擴張潛力。「童顏針和少女針至少還能再高速增長兩到三年,然后進入穩定期。」李佳蓬如此判斷。
「價格戰」打響
隨着醫美再生注射市場的供給端快速擴容,當下終端零售價格開始出現明顯下探。據李佳蓬介紹,目前除了長春聖博瑪的艾維嵐和愛美客的濡白天使等率先獲批的頭部產品仍能保持價格穩定外,后進入市場的同質新品爲了搶奪份額,不得不選擇降價銷售。
在此背景下,投資者開始出現持幣觀望、謹慎入局的跡象。「對比先前資本湧入的態勢,現在醫美再生注射領域的投資則呈現出過熱后的回調趨勢。」李佳蓬告訴新華財經。
而終端價格的下行波動,也直接引發了品牌方與渠道端的衝突。6月,新氧旗下的輕醫美連鎖品牌「新氧青春診所」,將長春聖博瑪旗下市面平均售價約18800元的艾維嵐童顏水光針大幅降至5999元的低價,引發行業震動。
6月19日,新氧創始人金星在社交媒體「新氧金星」發表《「天價童顏針」的定價迷思》一文,公開對童顏針的高價提出質疑:「明明是超低的成本,卻非要定出2萬左右的終端消費價,這就讓我非常疑惑了」。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陳禮騰認為,新氧與長春聖博瑪圍繞艾維嵐價格產生的衝突,本質是醫美行業上下游對定價權與渠道合規的博弈——聖博瑪作為生產方維護品牌定價與渠道管控,新氧則通過復配項目壓低價格並強調驗真合規,折射出行業長期存在的價格不透明與渠道亂象。
企業傾軋頻發
愛美客年報數據顯示,2023年其以濡白天使為主的凝膠類注射產品營收為11.5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1.43%,毛利率達97.49%;2024年該類產品營收則為12.16億元,同比增長5.01%。愛美客認為,凝膠類注射產品高增長主要源於「濡白天使」童顏針持續推廣銷售拉動了增速,以及其佔比提升帶動了凝膠類產品毛利率提升。
可見,醫美再生注射類產品為先發企業帶來了豐厚利潤。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不斷有廠商入局這一賽道,甚至不乏「跨界玩家」投身「顏值經濟」。例如,深耕心臟介入醫療器械的樂普於6月3日發佈公告稱,其自主研發的聚乳酸面部填充劑(即少女針)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註冊批准,標誌着公司正式進軍皮膚科領域。
但在高額利潤的誘惑下,企業間的競爭愈發呈現高壓化態勢,爭議事件集中爆發,行業內卷和企業傾軋的現象均明顯加劇。
2025年3月,愛美客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愛美客香港與首瑞香港共同設立的愛美客國際,擬以1.9億美元收購韓國麗臻85%的股權。值得注意的是,江蘇吳中所代理銷售的艾塑菲正由麗臻所生產。
到6月30日,愛美客完成對麗臻的董事會改選並佔有多數席位。7月18日,成為愛美客控股子公司的麗臻正式向江蘇吳中下屬的達透醫療器械送達解約函,解除關於艾塑菲的獨家經銷協定。截至目前,江蘇吳中尚未認可解約的合理性,雙方已啟動法律程序。
而在此之前,2024年10月,另有華東醫藥旗下欣可麗美學就山東谷雨春生物等公司的少女針產品「塑妍真·真妤」,涉嫌侵害其少女針產品「伊妍仕」發明專利權,向上海知識產權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截至目前,該案仍在審理中,尚未有判決結果。
在上述訴訟案件折射出的市場競爭壓力下,廠商當如何破局?「一種路徑是尋求產品的差異化發展,如艾維嵐宣稱的‘活性再生’就有別於塑妍萃主打的‘炎症再生’。」李佳蓬表示。但同時他認為,技術上的細節差異無力扭轉內卷加速的整體趨勢,國產醫美再生注射廠商出海開闢增量市場纔是出路。(參與採寫:實習生劉子萌)
編輯:李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