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1 17:16
(來源:電池工業網)
本網訊 近年來,我國鋰電池行業深陷殘酷的調整周期,但在背后,頭部企業的產能競賽已悄然開啟。
日前,比亞迪又一個項目即將獲批。海豐縣人民政府門户網站發佈的《深汕合作拓展區比亞迪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審批前公示》顯示,項目位於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梅隴鎮深圳市-汕尾市產業轉移合作園,主要建設9棟廠房、2棟綜合樓、2棟宿舍樓、1個綜合站房、1個消防站、6個倉庫、1個廢水處理站及事故應急池等建構築物,生產動力電池5088萬隻/年,總容量為15GWh/年。
此次公示標誌着項目即將進入新階段,也意味着新一輪鋰電產能擴張周期已經來臨。
01 300億資金投向深汕
據悉,上述項目由弗迪電池全資持股的汕尾弗迪電池有限公司投建,或意在進一步強化產業佈局,提高自身區域配套能力。
在深汕特別合作區,比亞迪早已佈下一盤大棋。
2021年,比亞迪在與深汕進行了嘗試性合作,計劃投資50億元建設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一期,主要用於生產汽車零部件。2022年,比亞迪計劃投資200億元,新建30萬輛新能源整車及核心零部件生產基地,主要生產仰望U9、騰勢Z9、比亞迪漢等高端新能源車型。而彼時比亞迪汽車業務收入首次超過千億元,亟需擴大產能並向中高端車型發力。
2024年,比亞迪將項目重心放在了供應鏈上,當年簽約的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三期項目計劃總投資65億元,主要建設電池PACK線(電池組裝線)、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工廠及刀片電池組裝。同年年底,比亞迪與深汕再度簽約,將投資建設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四期項目,用於擴產電芯等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
從一期項目至四期項目,比亞迪在深汕累計投資超315億元,覆蓋整車、電池、電機、電控全產業鏈,滿產年產值將超2200億元。截至目前,一期已經滿產、二期產能持續爬坡,三期PACK電池及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及四期電池包PACK項目於上半年投產。
這樣的產能密度和擴張速度,不僅強化了比亞迪區域自主供應能力,還為其走向海外市場提供了「源頭活水」。
比亞迪又一次選擇深汕,絕非偶然。
從產業來看,深汕特別合作區正搶抓新能源汽車產業賽道,並以比亞迪為「鏈主」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羣,先后吸引了德方納米、速騰聚創、東風李爾、力勁科技、京西重工、佛吉亞、延鋒國際等近30家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產業集羣漸成規模。
深汕特別合作區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深汕已引進產業項目計劃投資額近1000億元,預計總產值近3000億元。
從企業來看,深汕是比亞迪重要的產業基地。在比亞迪佈局國內的各大生產基地中,深汕工業園是目前唯一實現廠港聯動發展的基地。2024年,比亞迪的第一艘自主滾裝船「開拓者1號」便是在深汕特別合作區小漠國際物流港啟航,船上裝載約4000輛新能源汽車。
值得一提的是,汽車從工廠抵達小漠港僅需5分鍾,無需從國內其他基地轉運,因此單車運輸成本降低了15%,解決了汽車出口的痛點。
如今,小漠港已成為國產汽車出口的重要渠道,現有的10條國際滾裝航線覆蓋了歐洲、南美、東南亞等地。而比亞迪海外出口市場整體表現也是十分亮眼,上半年比亞迪海外銷量達47.2萬輛,同比增長132%,已超過去年全年海外銷量。
在深汕,比亞迪真正實現了「零部件-整車-出口」全鏈條本地化。
02 鐵鋰電池連續擴產
磷酸鐵鋰電池這個賽道,比亞迪是當值無愧的「代言人」。
時針撥回2009年,早在十六年前,比亞迪就開始研發12V磷酸鐵鋰電池系統,作為鉛酸電池的替代方案,2017年在產品上實現成熟應用。2020年,也就是五年前,比亞迪發佈採用磷酸鐵鋰技術的刀片電池,能量密度可達到180Wh/kg,電池在同等體積下能量密度上比傳統鐵電池提升了約50%。
此后,磷酸鐵鋰電池一掃頹勢,拉開了「反攻」三元電池的序幕。
與三元電池相比,磷酸鐵鋰電池安全性高、充放電次數多、原材料不含稀有元素、成本可控性強。因此,近些年磷酸鐵鋰電池在全球範圍內的應用熱潮愈發明顯,無論是在動力電池還是儲能領域的訂單量都出現了大幅增長。
比亞迪,自然也不例外。
1月,沙特電力公司宣佈授予一系列電池儲能系統項目合同,總裝機容量達2.5GW/12.5GWh,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成功中標;2月,比亞迪中標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2024年度磷酸鐵鋰電池儲能系統框架採購;3月,比亞迪儲能與葡萄牙Greenvolt集團簽署協議,將在波蘭分別建設兩個200MW/800MWh的儲能項目……
此外,比亞迪還完成了一項對外授權。年初,博格華納與弗迪電池簽署了為期8年的戰略合作協議,將在歐洲、美洲及亞太部分地區擁有使用刀片電芯為商用車本地化生產磷酸鐵鋰電池包的權利,側面説明歐美汽車產業可能會加重對中國鋰電池產業的依賴。
比亞迪披露的產銷快報顯示,1~7月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裝機總量累計裝機總量約為156.876GWh。
生產方面,憑藉100%自主研發、設計和電池生產能力,比亞迪「刀片電池」目前累計產值超600億元。技術方面,比亞迪已形成「專利矩陣」,刀片電池技術相關專利族羣超300項。
可以説,如今頭部電池企業自身地位持續穩固,市場需求與技術升級正加速驅動其進行產能擴張。相反,尾部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出清危機,在技術、資金、市場的壓力下不得不收縮產能保全自身。2025年,或許是鋰電產業快速出清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