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1 07:38
精彩內容
2018年開啟的集採和國談顛覆了醫藥行業格局。本文根據米內網剛剛發佈的《2025年度中國醫藥市場發展藍皮書》數據,通過七年來(2018~2024)中國城市公立醫院化藥及生物藥TOP20品種、TOP20企業的排名變化,來分析下集採和國談對醫藥行業產生的影響。
集採主要是在城市公立醫院進行的,國談品種除雙通道藥店外,也主要是在城市公立醫院銷售的,所以本文僅針對受集採和國談影響最大的城市公立醫院的西藥(化學藥+生物藥)用藥情況進行分析,不包括基層和民營醫療機構,也不包括院外零售藥店,不包括中藥。
TOP20品種
2024年中國城市公立醫院的TOP20品種與國採之初2018年的相比,冠、亞軍沒變,人血白蛋白仍是老大,氯化鈉注射液穩居第二。13個品種出局,只有7個仍保留在2024年TOP20中。
一、出局13個:11個國採品種悉數出局
2018年TOP20品種中納入國採的11個品種,在2024年TOP20中全部出局。
其中,納入4+7及擴圍集採的品種有5個(硫酸氫氯吡格雷片、阿託伐他汀鈣片、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瑞舒伐他汀鈣片、恩替卡韋分散片),納入第2批國採的品種有2個(阿卡波糖片、替吉奧膠囊),納入第4批國採的品種有1個(注射用泮托拉唑鈉),納入第5批國採的品種有2個(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多西他賽注射液),納入第7批國採的品種有1個(注射用美羅培南)。
另外兩個出局2024年TOP20的是「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品種(注射用磷酸肌酸鈉、前列地爾注射液)(詳見圖一)。
二、新增13個:國談品種過半
2024年TOP20較2018年TOP20新增的13個品種,過半是國談新葯(其中,6個是生物藥),還有3個國採藥以及他克莫司膠囊。
在新增的6個生物藥中,有2個為PD-1單抗(2019年國談成功的信達生物的信迪利單抗注射液/達伯舒,2020年國談成功的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百澤安),以及已有多款生物類似藥獲批的貝伐珠單抗注射液、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注射液、聚乙二醇化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沈陽三生製藥的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特比澳)。
此外,另3個新增的品種是注射用鹽酸瑞芬太尼、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和石藥恩必普的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
2024年TOP20新增的3個國採品種分別是第8批國採的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2:1)、注射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8:1),和第10批國採的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注射液。第八批國採落地執行(2023年7月)時間尚短,國採影響尚未釋放完畢,第十批國採於2024年底纔開標(2024年銷售尚未受影響),故上述3個國採品種暫仍保留在TOP20中。(詳見圖一)
三、保留7個:生物藥過半,氯化鈉、葡萄糖紅旗不倒
2018年TOP20仍保留在2024年TOP20的有7個品種,包括4個生物藥、免予國採的2個化藥以及地佐辛注射液。
其中,4個生物藥分別是人血白蛋白、靜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以及2017年國談成功的注射用曲妥珠單抗和利妥昔單抗注射液。
因無參比製劑而倖免國採的2個化藥注射液(氯化鈉、葡萄糖)成為極少數倖存的化藥,而且是唯二最大化藥。2024年,氯化鈉注射液穩居第2位不變,葡糖糖注射液排名不降反增,前進了6位,由2018年的第20位前進到了2024年的14位。
仍保留在2024年TOP20的7個品種中,有3個排名變化較大,其中2個單抗排名大幅上升,注射用曲妥珠單抗、利妥昔單抗注射液的排名分別由2018年的第15位、17位提升到2024年的第5位、7位,都前進了10位。地佐辛注射液排名則后退了10位,由2018年的第6位下滑到2024年的第16位。(詳見圖一)
TOP20企業
2024年中國城市公立醫院的TOP20企業與國採之初2018年的相比,前三名沒變,冠、亞軍仍是兩大外企阿斯利康、輝瑞,恆瑞穩居第三,本土企業老大。6家出局,有14家仍保留在TOP20中。相對於TOP20品種,TOP20企業排名變化幅度稍遜。
進口藥不可或缺成就了外企的顯耀地位,在中國城市公立醫院TOP20企業中,外企一直過半,2018年TOP20有12家(佔60%)外企,2024年TOP20有11家(佔55%)外企。本土企業有所進步,由2018年的8家(佔40%)增加到了2024年的9家(佔45%)。
一、出局6家:2/3是外企
跌出2024年Top20的4家外企是暉致、歐加農、勃林格殷格翰和費森尤斯卡比。
暉致的知名大品種絡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立普妥(阿託伐他汀鈣片)、萬艾可(枸櫞酸西地那非片)等均已納入國採;
勃林格殷格翰於2024年11月20日宣佈,將森福羅(普拉克索)和泰畢全(達比加羣酯)委託給國藥控股進行推廣,於今年1月7日宣佈,將第十批國採丟標的歐唐寧(利格列汀)在國內非醫療機構渠道的分銷及推廣交由上藥控股負責;
費森尤斯卡比的丙泊酚中/長鏈脂肪乳注射液、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分別納入第四、五批國採。
前9批國採,每批都有外企原研藥中選,第10批國採原研藥已不見蹤影,外企正集中調整戰略,放棄原研藥在華銷售權,加碼在華創新葯研發。但創新葯短期難以產生營收,致多家外企排名下滑。(詳見圖二)
二、新增6家:中外各半
2024年TOP20企業較2018年TOP20新增的6家企業中,中外各佔一半。
其中,新增的3家本土企業是宜昌人福、石藥歐意和信達生物製藥。
宜昌人福深耕小眾領域麻醉藥,石藥是大型傳統藥企成功向創新轉型的代表,信達生物憑藉強大的商業化能力而從大批Biotech中脫穎而出,被賦予「醫藥二哥」美稱。
新增的3家外企是強生、默克和武田。強生和武田在2021~2024年國談中,都有7個新葯成功納入醫保。(詳見圖二)
三、保留14家
仍保留在2024年TOP20的14家企業中,6家排名上升,5家排名下降,3家排名未變(阿斯利康、輝瑞、恆瑞仍穩居前三)。
1、排名上升6家:外企佔2/3
在排名上升的6家中,外企佔了2/3(4家)。即羅氏和諾華都前進了2位,分別由2018年的第6、7位前進到2024年的第4、5位。默沙東和諾和諾德都前進了3位,分別由2018年的13、14位上升到2024年的10、11位。羅氏、諾華、默沙東在2021~2024年5次國談中,分別有12個、5個、4個新葯經國談成功納入醫保,國採涉及諾和諾德的主要是第6批國採的胰島素,降幅都不大。
排名上升的2家本土藥企是齊魯、正大天晴,分別前進了3位、2位,分別由2018年的第9位、11位前進到2024年的第6位、9位。齊魯、正大天晴前9批國採分別涉及96個、83個產品,但兩家都在集中精力向創新轉型,其創新成果在國談中也得以明顯回報,僅2021~2024年5次國談,齊魯和正大天晴就分別有6個和5個成功納入醫保,實現了騰籠換鳥(由創新葯替代仿製藥)。如齊魯的安可達(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正大天晴的福可維(鹽酸安羅替尼膠囊)等新葯都已實現鉅額銷售。(詳見圖二)
2、排名下降5家
在排名下降的5家企業中,有本土企業3家、外企2家。
其中,兩家外企賽諾菲、拜耳在2024年的排名較2018年的都下降了3位。賽諾菲的波立維(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折戟4+7,拜耳的拜糖平(阿卡波糖片)以近80%降幅慘勝第二批國採。(詳見圖二)
集採國談七年,大品種大企業格局鉅變,集採導致仿製藥大品種跌出TOP20,國談助力新葯大品種躋身TOP20,創新葯替代仿製藥,實現騰籠換鳥。生物藥前景可期,本土藥企騰飛在即。
注:歡迎轉載!但在轉載或引用本文圖片時請標明作者及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