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1 16:25
動力電池
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電池使用量同比增長37.3%
8月4日,韓國市場研究機構SNE Research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電動汽車、以及各種混合動力汽車的電池使用總量達到了504.4吉瓦時(GWh),同比增長37.3%。同時,韓國的三大電池製造商,即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它們的市場佔有率為16.4%,同比下降5.4個百分點。
電動車
豐田汽車上調2025年全球產量目標至1000萬輛
8月4日,據媒體報道,豐田汽車已告知供應商,儘管美國政府的關税政策將帶來一定影響,但得益於混合動力汽車的強勁銷量,該公司依然將其2025年全球產量目標提高至約1000萬輛。今年1月,豐田汽車的計劃是今年汽車產量約為990萬輛。此前,該公司的最高年度產量紀錄是在2023年,為1003萬輛,其中包括雷克薩斯品牌的汽車產量。
長安汽車朱華榮拜訪華為任正非,就產業競爭態勢和未來競爭格局交流學習
8月10日,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深圳拜訪了華為董事、CEO任正非,雙方就產業競爭態勢和未來競爭格局進行了交流學習。朱華榮表示,任正非對支持長安汽車及旗下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品牌阿維塔提出了針對性和指導性的意見,其視野、格局、睿智、激情令他感觸頗深,受益匪淺,令人敬佩。
特斯拉Robotaxi獲得州網約車運營許可,車費統一每趟約30元
8月10日消息,美國得克薩斯州許可和監管部門(TDLR)官網顯示,特斯拉已正式獲得共享出行許可,這為特斯拉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在得州開展業務鋪平了道路。得州監管部門表示,不要求特斯拉在車上配備安全駕駛員。此前,特斯拉無人駕駛出租車試運營,車費統一為每趟4.2美元(約合30.2元人民幣)。儘管駕駛座無人,但一名特斯拉工作人員會在副駕駛擔任安全員,車輛同時還受到運營中心員工的遠程監控。
現場簽單270台,吉利醇氫商用車下線
8月9日,遠程星瀚G醇氫電動牽引車與遠程星際U11M醇氫電動城際客車在呼和浩特正式下線。作為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向北戰役」的重要一站,活動當天,遠程新能源商用車與當地用户簽署共計270台醇氫重卡、客車產品訂單,並交付醇氫重卡、輕卡產品。
遠程新能源商用車是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的新能源商用車品牌,專注於「醇氫+電動」技術路線,有效解決了純電動汽車在極寒氣候條件下續航里程衰減的問題,是城鄉城際運輸、中長途運輸場景下最優的低成本綠色解決方案。預計到2027年,成為行業首個新能源商用車累計銷量突破百萬輛的企業。
美國消費者在税收抵免結束前狂購電動汽車
8月10日,據報道,今年7月,美國國會通過了總統特朗普力推的所謂「大而美」法案。其中規定,美國從今年9月30日起將不再為電動汽車提供税收抵免。為在最后期限前享受每輛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美國消費者正在競相購買電動汽車。數據顯示,美國7月電動汽車銷量佔當月全部乘用車總銷量的比例達到9.1%,創下歷史新高。另外,美國7月二手電動汽車銷量也接近36700輛,同樣創下單月新高。預計第三季度美國市場可能會創下電動汽車銷量紀錄;而今年第四季度美國電動汽車銷量可能會暴跌。
新能源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可再生能源在全球電力市場保持成本優勢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7月22日發佈《2024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報告》,該報告顯示,在技術創新、競爭性供應鏈以及規模經濟的推動下,可再生能源在全球電力市場中的顯著成本優勢得到保持,並在去年幫助全球進一步減少了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提升了能源安全。
報告稱,2024年,太陽能光伏發電平均成本比最便宜的化石燃料方案低41%,陸上風電項目成本則低53%。此外,電池儲能系統等技術進步也在改善可再生能源的經濟性。報告還稱,2024年,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新增582吉瓦,顯著節約了成本,替代了價值約570億美元的化石燃料使用。針對全球各地區可再生能源發展情況,報告表示歐洲和北美受制於審批延迟、電網容量有限等挑戰,可再生能源成本可能持續高企。而亞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區憑藉更高的學習效率和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潛力,有望實現顯著的成本下降。
「死亡之海」崛起一座現代化零碳智能超深油田
日前,全國最大的沙漠油田——塔里木油田哈得-富滿油田傳來捷報:油氣產量當量累計突破5000萬噸,標誌着在沙漠腹地高質量建成一座綠色低碳智能的現代化超深油田。依託新疆豐富的風、光資源,哈得油田積極推進綠電、余熱、余壓等清潔能源的替代,加速實現零化石能源消耗。哈得遜油田率先建成中國石油首座百萬噸級零化石能源消耗油田。富滿油田立足24兆瓦的配套光伏發電項目,達成首單國際碳資產交易,首期碳減排量交易完成2.67萬噸,實現了國際碳資產交易從「0」到「1」的突破,為傳統能源企業提供了碳資產開發的「石油範本」。截至目前,哈得油田在綠色低碳轉型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果,電氣化率到56.08%,清潔能源利用率24.68%。
循環經濟
9項再生塑料國家標準正式發佈,2026年2月1日實施
8月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25年第19號公告一次性發布9項塑料、再生塑料相關的國家標準,均將於2026年2月1日起實施。發佈的標準涵蓋再生塑料的質量標準、產品評價、成分鑑別、可回收再生設計、可追溯性與環境因素評估,為塑料閉環回收體系建設提供全流程技術支撐,也為再生塑料的生產、使用等提供了更明確的規範。
ESG
歐盟委員會採納小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標準
日前,歐盟委員會宣佈採用中小企業資源標準(VSME),這是一項新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標準,旨在使微型、小型和中型公司能夠以簡化和一致的方式報告ESG問題,並回應金融機構和大公司對可持續發展信息的要求。
雖然VSME最初是為沒有被歐盟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涵蓋的小型企業提供自願報告標準,但此次新標準可能與更廣泛的公司相關,因為歐盟委員會的綜合倡議大幅減少了CSRD範圍內的公司數量。新標準的發佈者歐洲財務報告諮詢小組(EFRAG)表示,此次標準的主要目標包括使中小企業能夠滿足大公司的數據要求,並向銀行和投資者提供信息,以幫助改善融資渠道,同時助力中小企業更好地管理自身的可持續問題,「為更可持續、更具包容性的經濟做出貢獻」。
歐洲央行將氣候因素引入抵押品框架
近日,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簡稱ECB)將氣候因素引入抵押品框架,旨在應對氣候相關金融風險。歐洲央行認為,新的抵押品框架可以保護再融資業務中的抵押品,避免氣候轉型衝擊導致抵押品價值下降。
歐洲央行對歐元體系資產負債表的氣候壓力測試表明,金融資產價值可能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氣候變化可能對再融資業務中的抵押品價值產生影響,而氣候因素將起到緩衝作用,通過提前調整抵押品資產價值的方式,降低這些資產抵押產生的價值。
歐洲央行計劃在2026年下半年正式實施新的抵押品框架,並基於第一季度的氣候數據制定具體規則。當不確定分數較高時,抵押品價值會較低,對再融資的流動性產生負面影響。歐洲央行計劃定期審查氣候因素,並考慮數據可用性、監管政策和風險評估能力的發展。
大量木材製作的可持續數據中心正在崛起
Facebook、Instagram 和 WhatsApp 的所有者 Meta 宣佈了一項新舉措,旨在減少其數據中心的碳足跡,試點在設施建設中使用大量木材,以取代鋼鐵和混凝土等排放密集型材料。Meta正在測試更具可持續性的建築材料替代品,包括膠合層壓梁(膠合木)等產品,可以將替代建築材料的隱含碳含量降低約41%。科技巨頭Meta正通過「膠合木」材料革新其數據中心建築,摒棄傳統高碳排放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用可持續木材顯著降低碳足跡。
Meta 的這一舉措,是其邁向2030年價值鏈淨零排放目標的重要一環,也為行業提供了建築可持續化的新範本。通過創新材料整合與生態友好設計,Meta 正將科技基礎設施建造成兼具性能與環保的新維度。
綠色金融
MSCI:聚焦轉型的氣候基金規模正快速增長
日前,MSCI可持續發展中心發佈最新一期《轉型金融追蹤報告》,報告顯示亞太地區正面臨日益加劇的氣候及投資風險。
最新一期報告認為,到2050年,在全球氣温上升3°C的情景下,墨爾本、東京和上海等城市的平均極端高温天數預計將增加多達31%。與此同時,在亞太地區主要市場,超過70%上市公司當前的排放路徑偏離2°C温控目標。儘管面臨氣候挑戰,報告也分析了全球資本市場在氣候轉型方面的進展與機遇:聚焦轉型的氣候基金正在快速增長。去年,轉型基金的資產規模增長了20%,佔所有公募氣候基金近40%。這表明投資者日益認識到,要在現實世界中實現減排目標,需要為支撐全球經濟但難以減排的行業提供資金支持。具體投資領域中,私募氣候基金中37%的投資流向了公用事業領域。這一高排放行業也為支持能源轉型提供了重大機遇。
摩根大通Mansart推出可持續發展全球股票基金
近日,摩根大通(J.P Morgan)旗下專業資產管理公司Mansart推出了摩根大通Mansart iCubed全球股票精選基金(J.P. Morgan Mansart iCubed Global Equity Select Fund),這隻新基金旨在提供發達市場股票的敞口,同時提供大幅增強的可持續性特徵,並保持對母基金的低跟蹤誤差。
新基金將跟蹤Solactive iCubed全球可持續發展指數。該指數由指數開發商Solactive和專注於可持續發展的投資顧問和數據提供商Impact Cubed設計,追蹤納入Solactive GBS發達市場大中型股指數的發達市場大中型股,旨在提供可持續發展屬性,包括將範圍一和範圍二排放減少80%,將範圍三排放減少50%,將用水量和廢物產生強度降低90%,同時在環境和社會層面加強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一致性,加強董事會獨立性、性別多樣性等治理。
林農分紅60%!雲南寧洱完成碳匯「百筆交易」 交易量達7681.77噸
8月9日消息稱,截至7月30日,雲南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已完成碳匯交易100筆,交易量達7681.77噸,交易金額26萬余元。
寧洱縣位於雲南省普洱市,為滇南要衝,當地林業碳匯資源豐富,於2022年入選國家林業碳匯試點縣。
自入選碳匯試點縣以來,寧洱縣一直探索林業碳匯發展模式、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此次實現「百筆交易」,是該縣深耕試點建設三年多結出的碩果,7681.77噸碳匯的順利交易和26萬余元資金的流入,為該縣林業可持續經營和林區鄉村振興注入金融活水,驗證了市場化機制推動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的可行性,為廣大生態資源富集區提供了「寧洱經驗」。
據悉,寧洱縣碳匯獲得的利潤中,60%通過分紅交給林農,其余資金則投入碳匯公司運營以及碳匯保險、林下經濟等附加產業,讓生態資源持續「活起來」。「碳匯試點給我們村帶來户均2000元收入,村民通過森林撫育增匯、林下滇黃精種植,實現不斷增收。」該縣寧洱鎮化良村黨總支書記羅才如是説。
綠色消費
3d打印助力Nike開啟環保鞋履產品線
Nike 與德國 Zellerfeld 合作推出的3D打印鞋款 Air Max 1000,將創新與可持續完美融合,為經典 Air Max 注入科技新生命。Air Max 1000採用 zellerFOAM(一種100%可回收的 TPU 複合材料)3D打印而成,擁有豐富的紋理和品牌元素,省去針線和膠水,結構精準—堅韌處支撐、柔軟處靈活。
「Oatmeal」 中性色款於2025年夏季登陸 Nike SNKRS,零售價約$210;而「Black」 款設 neon 綠色 Air 氣墊,則將在同日於 Zellerfeld 官網上限量發售。
這雙鞋不僅展現了未來製造方式,還踐行循環設計理念——從材料減少浪費到數字製造流程優化,展現 Nike 對環保與創新的實際行動。
重慶啟動全國首個筆記本電腦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
8月6日,重慶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召開「重慶市筆記本電腦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啟動會。作為全國首個且唯一的筆記本電腦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地區,此次試點標誌着重慶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落實「雙碳」目標進程中邁出關鍵一步。
崔東樹:2025年上半年汽車行業利潤率4.8%
8月3日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祕書長崔東樹發文表示,2025年1-6月,汽車生產1557萬量,同比增11%;同期汽車行業收入50917億元,同比增8%;成本44780億元,同比增9%;利潤2444億元,同比增3.6%;汽車行業利潤率4.8%,相對於下游工業企業利潤率5.7%的平均水平,汽車行業仍偏低,但較1-5月的4.3%利潤率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