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1 18:21
(來源:紀要頭等座)
1、美國儲能市場分析
·大美麗法案影響及應對策略:大美麗法案對美國儲能市場存在雙重影響:一是關税緩釋期導致年底及明年發貨項目出現搶裝,已有談妥項目陸續發貨;二是對SCOE實體的限制提高了補貼獲取門檻,項目若想享受ITC補貼需規避該影響。規避大美麗法案的主要方式有兩種:其一為在北美設立本土工廠且中國實控股權需低於25%;其二為通過技術授權模式,與當地集成商聯合建設電芯Pack廠並授權技術。重點企業應對方面,遠景在美國擁有100%中國實控的已投運工廠,按法案要求需將股權比例降至25%以下。遠景嘗試通過尋找一致行動人(如創始人張雷與紅杉的基金)收購股權以保持實控權,但因重資產投資導致資金不足;后與有需求的客户協商提前預支未來訂單資金以稀釋股權,但客户實際投資意願有限,目前可能面臨將工廠轉賣弗倫斯的選擇。轉賣后弗倫斯將限制價格和銷售權,影響遠景盈利空間。國軒高科因最大股東為德國大眾,穿透后屬德國公司,或不受SCOE實體影響,無需調整;LG作為韓國企業,政策對其有利。此外,從中國直接出口或東南亞轉口貿易的設備不僅需繳納關税,且無法獲得補貼;易偉東南亞工廠供貨及沙特合資工廠供貨均難以獲得補貼。
·美國儲能裝機預測:歷史裝機方面,2024年北美儲能裝機約38-39GWh。2025年受關税緩釋期影響,年底發貨及2026年關税上升引發搶裝,預計2025年裝機接近50GWh。2026年因高關税及大美麗法案導致部分項目取消或延期,裝機將回調至38-40GWh。到2027年市場趨於穩定后,裝機量將恢復增長,呈現波浪形曲線趨勢(參考SMP數據)。需注意,2025年搶發的設備可能影響2026年一季度至二季度的裝機量,但整體2026年裝機仍下降。
·美國儲能系統價格動態:美國儲能系統價格呈現差異化特徵。本土產能方面,LG賣給特斯拉的電芯價格為160美元/個,遠景美國電芯在補貼前價格為100美元/個,補貼后約115美元/個,因本土產能稀缺性(軍方、國安部等項目僅接受MADEinUSA設備)存在溢價。中國出口方面,FOB直流側價格約70-80美元/個,較之前下降約10美元,主要因項目盈利空間收窄,業主壓價所致,但實際成單較少。整體來看,北美本土產能建設周期長(3-5年),完全依賴本土供應不現實,預計至少一半項目仍依賴中國出口。部分業主因無法獲取本土電芯,轉向採購二三類品牌電芯以緩解供應壓力。
2、歐洲儲能市場分析
·歐洲裝機與價格情況:歐洲儲能市場中,東歐及英國地區儲能項目活躍。裝機方面,2024年歐洲儲能裝機量約8-9GWh,2025年預計約17GWh,增長態勢良好。新增項目主要集中在中歐,如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等。價格上,中歐新增項目價格低,基本為FOB約70美元/個;大項目參考中東項目價格可能更低。
3、中東儲能市場分析
·中東項目進展與裝機預測:中東地區儲能項目進展方面,重點項目推進情況存在差異。迪拜迪瓦7項目(1.6吉瓦,6吉瓦時)為確定性較高的項目;阿布扎比二期項目原計劃2025年下半年招標,但因(更多實時紀要加微信:aileesir)一期項目(19.5吉瓦時)合同未最終確定仍在洽談中,招標延后;沙特CPPC年初4吉瓦時項目已完成招標但因業主資金問題廢標;STBC8吉瓦時項目按計劃推進。今年裝機預期方面,確定性較高的項目包括迪瓦7項目(6吉瓦時)、STBC8吉瓦時項目,加上埃及及摩洛哥nowMega11.2吉瓦時項目(由Aquapower中標,採用國軒高科設備),預計2025年中東(含北非阿拉伯國家)裝機量約18-19吉瓦時。原計劃2025年裝機的寧德時代19.5吉瓦時項目因合同仍在修改,裝機時間可能推迟至2026年。中長期裝機展望方面,中東(含北非)市場預計到2028年前穩定在每年20吉瓦時左右。其中,沙特因每年光伏新增裝機超15吉瓦,配套儲能需求支撐其年裝機約10吉瓦時;阿聯酋因新能源滲透率較低且依賴燃機發電,約兩年推進一個5-6吉瓦時的大型項目;埃及、摩洛哥因新能源(風電、光伏)裝機增長,預計每年貢獻3-5吉瓦時;其他小國家零散項目合計約12吉瓦時。
·中東儲能價格特點:中東儲能市場價格呈現明顯低價特徵。以海晨為例,其在沙特4小時儲能系統項目中報出65美元的DAP(完稅后交貨)整個系統價格,扣除約5美元的運費后,FOB(離岸價)約60美元,直流側系統FOB價格僅50美元出頭(換算成人民幣約0.5元/瓦時)。特斯拉中國在中東項目中報價整個系統約6.65元/瓦時,相比其自身定價低了很多。中東市場低價的主要成因在於項目體量大,企業以‘博彩’心態參與競爭,爭取單個大項目即可完成年度指標。
4、國內儲能市場分析
·政策驅動與裝機預測:國內儲能市場發展受136號文顯著驅動。該文件出臺后,每年新增新能源(光伏+風電)約200GW,自2025年6月1日起併網的項目中,大部分甚至全電量需進入市場化交易,新能源項目不配儲能將導致交易能力下降。例如光伏若中午發電,可能面臨零電價或負電價,需通過儲能調節發電曲線以保障投資邏輯。從裝機數據看,去年全國儲能裝機約150GWh(按75GW功率、2小時時長計算),其中一半為獨立儲能。今年裝機預計超過去年,可能達到200GWh。主要驅動因素包括:內蒙西等省份為享受3.5毛/度的十年補貼,需在今年併網,僅蒙西地區今年預計併網約40-50GWh;江蘇因電價較好、上海因容量補貼(如特斯拉2GWh項目)、山西因開放一次調頻等政策支持,均推動儲能項目進展。
·獨立儲能收益模式:獨立儲能主要通過三部分收益實現經濟性:一是電價差,現貨市場平均價差約3毛/度;二是輔助服務,如山西開放一次調頻提升收益;三是容量補貼,如內蒙西3.5毛/度的補貼。對比發電側儲能,其僅用於自身場站負荷調整,無法參與市場交易,收益可能僅參考部分省份容量電價(如煤電100-200元/兆瓦·年)。今年獨立儲能佔比將提升,因發電側儲能應用場景受限。此外,投資商因搶佔優質電網節點(靠近升壓站影響調頻收益)加速佈局獨立儲能,認為提前佈局好節點將在未來電力市場化中獲得更優盈利性。
·儲能電芯價格動態:近期儲能電芯存在漲價預期,主要原因包括:碳酸鋰價格上升趨勢、國家反內卷政策抑制低質量競爭、前期電芯價格已達成本線(2.1-2.3毛/Wh)不可持續。當前頭部企業(如遠景)電芯報價穩定在2.8毛/Wh,小廠因競爭壓力暫未明顯漲價。從產能看,行業整體產能過剩,例如遠景今年產能43GWh,實際生產30-40GWh,明年計劃60GWh但實際產量有限,若供應緊張可通過提產快速補充。因此,除非碳酸鋰價格飆升,短期電芯價格預計止跌但難大幅上漲。
5、全球儲能增長預期
·全球增長趨勢與驅動:全球儲能市場整體呈增長態勢,雖美國增速減緩,但整體仍增長。全球儲能年複合增長率預計在15%-20%,中國市場穩定,未明顯下降;歐洲、澳洲、日本、拉美等市場需求補位,多區域複合使全球儲能增長較樂觀,基本維持20%左右的年複合增長率。
·重點區域市場特徵:日本儲能市場小眾但毛利高,規模約為每年1-2吉瓦時,值得關注。當前美國等主流市場存在價格競爭,而日本市場相對閉塞,調頻市場突出,投資回報率高,據諮詢機構報告,日本儲能投資2-3年可回本。
·新興市場潛力與挑戰:東南亞儲能市場受限,煤電裝機佔比大且行政效率低,前景較謹慎。印度市場進入難,但中長期儲能需求可期:前兩年新能源項目發展快,新能源裝機提升后需儲能調節;受地理條件限制,電化學儲能成主要調節電源。預計到2030年,印度儲能年增長量或達60吉瓦時。
6、儲能項目收益與投資考量
·收益來源與資金渠道:儲能項目收益主要有三部分:電價差套利、調頻輔助服務及容量電價。電價差通過儲能低買高賣實現,無特定支付方。調頻輔助服務費用由電網支付,資金源於發電企業,因發電不穩定需電網輔助,發電企業電費結算單含相關費用。如內蒙3毛5的容量補償資金,是發電企業每發一度電扣3釐歸集。容量電價資金來源各省不同,部分省份從新能源發電企業收,部分從用户側收。2024年煤電容量電價政策或使用户每度電增加3釐,但因2024年煤炭價格下跌,且多數省份電源點以煤電站為主,整體電費降3釐,用户未感電價變化。
·政策變動對收益的影響:政策變動顯著影響儲能項目收益,如山西調頻政策調整,原8元/兆瓦,修改k值計算方式后降至2-3元/兆瓦。政策調整衝擊項目收益:按調頻計劃預留容量(無法進行電價差套利),實際損失約60%;放棄調頻做現貨交易,整體仍損失30%。政策微調可能使項目從盈利轉虧損。
·投資決策的核心考量:儲能項目投資需考量市場供需平衡、政策不確定性及剛需驅動因素。市場上,儲能設備增多壓縮電價差套利空間,減少則因新能源裝機增長擴大套利空間,形成自發均衡。投資方面,國央企多自主開發儲能項目,因政策不確定且收益測算難(如電價差可參考歷史數據,但政策持續性難解釋)。剛需上,中國新能源年裝機量保持200-300GW,抽水蓄能受限,燃煤電站「十四五」為最后熱潮,2026年開始的「十五五」除跨省大基地外無新建計劃,調節性能源需求支撐儲能發展。
Q&A
Q:美國市場終端情況及當前簽單、發貨情況如何?
A:美國市場受大美麗法案上月落地及關税90天減免緩衝期影響,呈現兩大變化:一是法案影響儲能經濟性,廠家通過兩種方式規避其對產品競爭力的影響,包括在北美設立本地工廠或採用技術授權模式;二是關税緩釋期推動年底或明年發貨項目搶裝,已談項目陸續發貨。當前,中國直接出口或東南亞轉口貿易需繳納關税且無補貼;東南亞工廠供貨或沙特合作工廠供貨仍難以獲得補貼。受此影響,北美儲能系統設備價格將上升,主要因無補貼或有補貼設備成本增加。
Q:大美麗法案對PFE的影響及美國本土當前電池產能情況如何?
A:大美麗法案對PFE的影響主要集中於遠景。國軒因控股股東為德國大眾,穿透后屬於德國實體,不受海外實體控制影響;LG作為韓國企業,在相關榜單中處於有利地位,二者受影響較小。當前北美本土電池產能主要來自遠景;國軒高科產能將於明年投產,LG產能也計劃於明年落地。遠景面臨實控權挑戰:其嘗試通過聯合可控制的一致行動人收購股權,但因工廠重資產屬性,一致行動人資金不足;另一方案是與未來有北美產能需求的客户協商預支資金,但客户實際投資意願低。若出售工廠給弗倫斯,弗倫斯將限制電芯定價,並禁止遠景對外銷售或自主競爭,可能導致其錯失北美市場先發紅利。
Q:美國電池產能目前較少,非美國區域的電池產能是否均由中國公司投資?未來美國儲能電芯供應是否可能不足?
A:非美國區域的電池產能並非均由中國公司投資。未來美國儲能電芯供應可能面臨不足,僅依靠北美本土產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預計至少一半北美項目仍依賴中國供應,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實現:一是價格上漲;二是供應鏈下沉。此外,MADEINUSA產品在軍方、國安部等特定項目中因投標限制存在溢價空間。
Q:明年北美裝機量是否會大幅下調?涉及的口徑是電池發貨口徑還是裝機口徑?今年搶裝對明年裝機量有何影響?
A:今年搶發可能增加明年一季度裝機,但明年整體裝機量仍會下降;SMP數據支持這一預測。今年搶裝的原因包括特朗普年初上臺及今年存在搶裝行為。
Q:當前美國儲能系統的價格情況如何?
A:美國儲能系統價格需分市場來源看:北美本土產能及LG等品牌在北美市場售價較高,且受政策影響價格未下降;中國出口的儲能系統價格有明顯下降,當前部分客户壓價至FOB直流側70-80美元,降幅約10美元,主要因北美項目盈利性下降,業主為維持項目收益需降低整體成本。
Q:歐洲市場近期情況如何?今年裝機量及未來兩年的發展預期如何?
A:歐洲市場去年裝機量約8-9GWh,今年預計達15-16GWh。當前東歐地區儲能項目活躍,新增項目較多;英(更多實時紀要加微信:aileesir)國等傳統儲能活躍地區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Q:歐洲儲能市場今年的預期規模如何?近期補貼政策對市場的影響是否顯著?
A:歐洲儲能市場去年規模約8-9GWh,今年預計可達17GWh左右,增長態勢良好。
Q:歐洲當前市場價格水平如何?
A:歐洲價格較低,主要因新增項目集中在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等中歐地區,該區域項目主打低價,FOB價格約70美元;大項目參考中東項目價格可能更低。
Q:中東儲能市場今年的發展情況如何?
A:中東儲能市場今年增長不及年初預期,主要因項目招標落地進度較慢。年初預期的重點項目中,迪拜迪瓦7項目、阿布扎比二期、沙特CPPC4吉瓦時項目等進展未達預期;僅迪瓦6項目與STBC8吉瓦時項目確定性較高,合計約14吉瓦時。若包含埃及、摩洛哥等泛中東地區,今年中東市場預計規模約18-19吉瓦時。此外,原計劃今年裝機的寧德時代19.5吉瓦時項目因合同仍在調整,裝機時間可能延至明年。儘管今年裝機不及預期,但中東光伏新能源需求支撐下,市場底層邏輯健康,明年裝機有望回升。
Q:中東儲能市場部分項目進度及招標延迟對市場節奏產生了哪些影響?
A:中東儲能市場因單體項目規模較大,市場波動性顯著,單個項目未順利推進即會對年度增長造成較大影響。今年ADQ二期未如期啟動招標,導致市場少約19.5吉瓦時的增量。儘管當前市場節奏慢於年初預期,但儲能在中東已成為剛需,各國持續推進新儲能項目,市場底層邏輯依然穩固。
Q:中東市場未來裝機體量預測情況如何?
A:若將北非阿拉伯國家納入中東範圍,中東市場每年新簽訂單可換算為隔年裝機,預測未來至2028年或2030年,每年穩定在20吉瓦時左右。其中,沙特因2030年或2028年前每年光伏新增裝機超15吉瓦及配套儲能需求,預計每年貢獻約10吉瓦時;阿聯酋因以燃機發電為主、新能源滲透率低且含光熱,約每兩年有7-5吉瓦時大項目;埃及、摩洛哥因新能源裝機增加,每年貢獻3-5吉瓦時;其他小國家零散項目合計約1-2吉瓦時。儘管中東項目毛利較低,但體量大,中標大項目對完成年度指標有重要作用。
Q:中東市場儲能系統當前價格水平如何?
A:中東儲能系統價格整體較低。以海晨為例,其對沙特市場的儲能系統報價為65美元/DAP,扣除5美元運費后FOB約60美元/4小時系統;PCS價格壓至低位,直流側系統FOB約50美元出頭,換算成人民幣約0.5元/Wh以下。特斯拉中國對中東項目的系統報價為人民幣6.65元/Wh,雖較其自身歷史價格有所下調,但因特斯拉定價通常較高,市場仍認為其價格相對偏高。中東儲能項目體量普遍在300兆瓦時以上,價格受組件行業漲價影響可能小幅上漲,否則整體維持較低水平。
Q:國內儲能市場當前發展情況如何?
A:國內儲能市場發展態勢良好,尤其對遠景等企業而言是重要新增市場。受136號文影響,電化學儲能成為新能源項目必要配套設施,2023年起新增新能源規模約200GW/年,6月1日后併網項目需通過儲能提升市場化交易能力,否則可能面臨谷電甚至負電價導致投資邏輯失效。市場需求從強配轉向性能驅動,儲能開機率提升推動對設備性能效率的更高要求,頭部企業受益,低價低質產品逐步淘汰。政策激勵方面,蒙西、上海、山西等多地推出補貼或開放調頻服務,推動儲能裝機熱潮。2023年全國儲能裝機75GW,2024年預計超去年水平,僅蒙西地區即有40-50GWh電池因3毛5/度十年補貼需年內併網,上海特斯拉2GWh項目也將投產。獨立儲能佔比提升,其收益模式包括電價差、輔助服務及容量補貼,疊加融資對品牌設備的偏好,推動市場向健康化發展,短期內電池訂單增加。
Q:國內今年大型儲能裝機量預計達到多少?
A:去年國內大型儲能裝機量約150GWh,今年預計可達200GWh,主要因內蒙古地區今年新增裝機約50GWh。
Q:國內儲能去年裝機數據及今年增長預期如何?
A:國內儲能去年裝機容量約150GWh,今年預計增長30%左右。增長主要受三方面驅動:一是被136號文取消訂單的替代需求;二是內蒙古等省份因政策時間限制引發搶裝熱,部分項目因補貼驅動呈現非理性特徵;三是光伏投資收益下降推動獨立儲能投資,五大四小等投資商為搶佔優質節點加速佈局,看好未來電力市場化下的儲能價值。綜合來看,國內儲能未來兩年增速可期,頭部企業因產品性能、融資優勢及投資商信任度更受益。
Q:明年國內儲能市場的發展前景是否清晰?
A:明年國內儲能市場預計保持與今年相近的增速,作為電力市場化正式實施的第一年,問題與機會將更集中體現。當前各省仍在制定機制電價、機制電量等政策,現貨市場方面,雖浙江已成為第七個全面進入現貨的省份,但多數省份仍處於試運行階段,電價差具體水平尚不明確。自明年1月1日起,新項目將100%進入現貨市場,預計短期個別省份電價差將增大,長期隨儲能規模增加趨於收斂。未來三年儲能市場仍將保持增長趨勢,2027-2028年可能因前期產能快速擴張導致價差收窄,增長或階段性放緩,但今明兩年仍將維持高速增長。
Q:近期儲能電芯出現漲價趨勢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A:儲能電芯漲價主要受三方面因素驅動:一是碳酸鋰價格呈上升趨勢疊加國家反內卷政策,形成漲價預期;二是此前電芯價格已降至2毛3甚至2毛1的成本價水平,不可持續;三是國家推動高質量發展,未來對儲能系統質量要求提升,理論上需要系統價格回升以支撐高質量儲能發展。目前漲價尚未明顯傳導至客户端,市場普遍預期小幅漲價。
Q:當前儲能電芯的採購價格水平如何?
A:當前儲能電芯採購價格方面,以遠景為例,其對外報價約為0.28元,且價格未低於過0.28元。
Q:全球儲能市場今年及未來幾年的增長預期如何?
A:全球儲能市場整體保持增長,儘管美國增速放緩,但中國、歐洲、澳洲、日本及拉美等地區需求支撐下,預計年複合增長率約15%-20%。新增長點包括國內個別省份的高質量儲能需求,以及中東歐、拉美市場。日本市場雖規模較小,但因市場相對閉塞、調頻業務收益高,投資回報率可達2-3年回本,毛利表現突出。東南亞市場因煤電裝機佔比高、行政效率較低,增長預期較弱。印度市場中長期需求潛力大,因新能源項目快速發展且缺乏抽水蓄能條件,依賴電化學儲能調節,預計2030年年需求達60吉瓦時。企業層面,國際化佈局完善及具備成本優勢的企業更具發展潛力,當前低價電芯仍有市場需求以滿足項目經濟性。
Q:儲能項目涉及的容量電價、調頻、調峰費用由地方政府、電網還是中央政府支付?
A:當前儲能項目收益主要來源於三部分:電價差、輔助服務、容量電價。電價差為儲能通過低買高賣的套利行為獲得,無特定支付主體;調頻輔助服務費用由電網支付,資金來源於發電企業——(更多實時紀要加微信:aileesir)發電企業因電力不穩定需向電網支付輔助服務費用,形成資金池補貼儲能。以內蒙古為例,其容量補償資金通過向發電企業每度電加收3釐錢建立。容量電價方面,部分省份從新能源發電企業收取,部分從用户側收取。長期看,國家財政難以持續專項補貼,未來儲能費用將轉向市場機制,主要依賴電價差現貨與調頻現貨,類似歐洲通過投標方式由電網向發電企業收取費用。
免責申明:以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以此作為投資依據出現任何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