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牧原股份:業績增長、港股上市拓出海賽道、多項ESG指標居行業末位

2025-08-11 16:46

出品|網易財經ESG

作者|王曉麗

617日,牧原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已於2025527日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並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的申請,並於同日在香港聯交所網站刊登了本次發行並上市的申請資料。

這是牧原股份繼2014年深交所上市后,第二次登陸資本市場。作為中國生豬養殖行業的龍頭企業,其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穩居全球生豬出欄量第一,2024年出欄量達7160萬頭,全球市佔率5.6%,產能利用率高達89.5%

根據公司近期披露的半年度業績預告,預告顯示,今年上半年牧原股份預計實現淨利潤為105億元至110億元,同比增長924.60%973.39%;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102億元至107億元,同比增長1129.97%1190.26%

然而在業績增長的背后,根據MSCI最新ESG評級,牧原股份獲評「B」級,位於行業落后水平。具體指標表現中,牧原股份在水資源壓力、供應鏈勞工標準、碳排放以及安全和健康等指標表現不如同行。對此,公司在環境、社會與治理維度仍然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來源:

MSCI

環境議題相契合、數據披露與廢棄物管理存不足

在環境維度,根據MSCI披露的包裝食品和肉類行業ESG評級標準,MSCI關注企業在水資源管理、包裝材料和廢物、原材料採購與產品碳足跡的表現。但據MSCI信息,牧原股份在水資源管理、碳排放方面表現處於行業末位。

來源:

MSCI官網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牧原股份2024ESG報告》的ESG議題重要性矩陣,與2023年報告相比,牧原股份提升了廢棄物與污染治理、氣候温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性,在環境維度着重關注廢棄物與污染治理、氣候温室氣體排放、水資源管理的表現。其環保理念與MSCI的評級標準愈發契合。

來源:《牧原股份 來源:《牧原股份

2024ESG報告》

來源:《牧原股份 來源:《牧原股份

2023ESG報告》

在水資源管理方面,牧原股份表示水資源在支撐生態系統穩定和保護人類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基礎。儘管公司披露了較多水資源循環利用舉措與績效,還展示了短期和中期節水目標,但在水資源績效數據披露方面,僅公佈了2024年數據,缺乏前期年份數據,數據不具備縱向可比性,對此公司在數據披露方面仍需改善。

與此同時,根據《牧原股份2023ESG報告》,在水資源管理績效與目標中,牧原股份列舉了一系列2024年目標值。其中,2024年公司廢水回用量合計達466.58萬立方米,完成了360萬立方米的目標值。不過,2024年報告中未披露下圖其他績效指標的表現情況。

來源:《牧原股份

2023ESG報告》

在廢棄物與污染治理方面,牧原股份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確保廢棄物處置合法合規。公司主動識別各環節的環境影響因素,從源頭減少廢棄物和污染物產生,並嚴格管控廢氣、廢水及固體廢棄物的排放。但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因環境問題繳納罰款130.64 萬元,不過已按監管要求完成整改,相關處罰未對生產經營造成重大影響。

據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統計,2024年,牧原股份共有7家子公司因環保問題而被處罰,涉及事例達12項。處罰原因多為廢氣超標、違反水污染防治管理規定、未落實環境自行監測要求及違反其他管理要求等。

來源:

IPE官網

在碳排放管理方面,2024年牧原股份範圍一和範圍二温室氣體排放量總計為1000.28萬噸CO2e,較此前大幅提升,2023年這一總量為798.01萬噸CO2e2022年為730.01萬噸CO2e

牧原股份在2024年報告中提出温室氣體減排目標:以2024年為基準年,到2025年温室氣體總排放強度降低1.5%,到2030年降低20%。面對2024年碳排放量的激增,公司目前仍面臨較大減排壓力。不過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牧原股份首次披露了範圍三温室氣體排放量為865.98萬噸CO2e

食品安全審查良好、員工健康與安全生產待加強

在社會維度,牧原股份關注食品安全與產品質量、供應商管理以及員工的安全與健康表現。然而,據MSCI信息,其在供應鏈勞工標準以及健康與安全方面的表現位於行業末位。

在食品安全與產品質量方面,牧原股份採用711」全產業鏈食品安全與質量管理體系,對產品全鏈條、全生命周期實施管理與監督。同時,公司明確了食品安全管理目標:2025年實現零食品安全事件,所有產品合格率100%,強化內控管理以確保外部審覈通過率100%,並保持全年產品零召回。

2024年,牧原股份在食品安全審查中表現良好。政府抽檢層面,當年在市場環節接受抽檢1828次(日均5次),合格率100%;客户審查層面,接受荷美爾、麥德龍、麥當勞、百勝、宜家等外部客户審查891次,通過率100%;內部自查層面,累計檢查項目2.8萬次,無嚴重不符合項,一般不符合項整改率100%

不過,2024年「養殖户訴牧原案」引發廣泛關注。常先雲於20243月從牧原子公司南陽市卧龍牧原養殖有限公司(后稱「卧龍牧原」)購入149頭懷孕母豬,后其豬場爆發藍耳病,致3416頭豬死亡,直接經濟損失686.75萬元。常先雲認為疫病由牧原銷售的種豬攜帶病毒引發,於202516日向河南省內鄉縣法院提起訴訟索賠,並向證監會、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實名舉報牧原股份存在檢疫證明造假、違法自制疫苗等問題。

對此,牧原方面稱合同中明確告知「商種兩用」模式(即商品豬與種豬用途可轉換),檢測顯示病毒毒株不同源,否認銷售帶病種豬及自制疫苗。經覈查,常先雲購買的懷孕母豬來自卧龍牧原1場,售前檢測、動物檢疫、客户自提運輸等購銷全流程均合法合規,且卧龍牧原12024年生產穩定,未發生重大疫病。

2025512日,該案一審判決出爐,河南省內鄉縣人民法院駁回原告內鄉縣鴻福農牧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認定被告卧龍牧原已按合同約定和相關規定依法檢疫並完成合同義務,原告提交的證據無法證明被告違約、相關措施引發藍耳病毒或其場區病毒由被告交付的生豬感染,最終判定原告承擔案件受理費6萬元。

在員工健康與安全方面,牧原股份表示始終堅持「安全第一」原則,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明確「零事故」安全目標,貫徹「管業務必管安全」原則,要求各業務條線全面承接公司安全管理要求,強化安全管理體系以確保風險可控和安全形勢穩定。但從實際表現來看,其在員工健康與安全管理上存在明顯不足。

202311日,牧原股份旗下全資子公司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33歲銷售人員蔣鄧帥加班至凌晨次日身亡。此后,其家屬馮女士先后向內鄉縣人社局、縣政府申請工傷認定及行政複議均告失敗,隨后向內鄉縣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2024731日,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人民政府網站發佈人社局工傷認定公示,顯示蔣鄧帥被認定為工傷;87日,馮女士收到《認定工傷決定書》。

該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牧原股份的加班文化也遭詬病。據媒體報道,牧原股份常呼籲員工的「奉獻」精神,南陽牧原一處辦公樓內整面牆刻有牧原老闆秦英林所寫《拜豬文》,要求員工像豬一樣奉獻,文中多次提及「像豬一樣,少算計,多奉獻」「像豬一樣坦然奉獻我們的一切」「讓我們和豬一起,傻乎乎,樂呵呵,奉獻自己」。20246月,牧原股份微信公眾號文章提到,在牧原第十九屆養豬節期間,干部代表誦讀《拜豬文》,這被視為牧原人最高榮譽的象徵。

此外,牧原股份旗下多家子公司此前也發生過安全生產事件:

2023521日,新絳牧原農牧有限公司第七養殖場一員工在無防護措施情況下進入罐內通堵塞作業時中毒窒息,工友在無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冒險施救,吸入罐內硫化氫氣體,造成2人中毒窒息死亡

2022624日,黑龍江蘭西牧原農牧有限公司人員在該廠十四場育肥區八舍網格下排污作業時,發生有限空間作業事故,致一死一傷;

2021719日,山西繁峙牧原農牧有限公司位於山西繁峙縣小柏峪村分廠發生安全事故致1人死亡,事故后公司未上報當地應急部門,被舉報后賠償死者家屬95萬元私了。事后,山西繁峙縣應急管理部門查證屬實,於202210月底對該公司處以130萬元罰款(處罰文書號:繁應急罰【2022】事執5號)。

短時間內安全事故頻發,凸顯出牧原股份在各生產基地安全生產意識淡薄、管控措施缺位,對此,牧原股份亟待加強旗下子公司的安全生產管理。

業績增長背后高負債、港股上市拓出海賽道

在治理維度,據MSCI信息,牧原股份在公司治理與公司行為的表現位於行業平均水平。與此同時,牧原股份也着重關注其公司治理與合規經營的表現。

在業績表現上,受豬周期影響,2021年至2023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88.9億元、1248.26億元、1108.6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0.18%58.23%-11.19%;同期,公司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69.04億元、132.66億元、-42.6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4.85%92.16%-132.14%

不過,進入2024年,生豬價格開始反彈,上漲至16.7/kg,牧原股份的業績也開始回暖。2024年,牧原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379.47億元,同比增長24.43%;實現歸母淨利潤178.81億元,扭轉2023年淨虧損的局面。今年一季度,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60.61億元、歸母淨利潤44.9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7.26%288.79%

在高增長背后,牧原股份的高負債問題不容忽視。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牧原股份負債總額分別為1048.77億元、1213.68億元和1101.12億元,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4.36%62.11%58.68%2025年第一季度,其資產負債率進一步上升至59.20%,負債總額達1173.16億元,其中流動負債926.48億元,同期賬面貨幣資金為235.66億元。

在一季度業績説明會上,牧原股份迴應稱,短債高企主要因生豬養殖企業資產多為生豬和豬舍,生豬作為活體資產難以確權,豬舍多建於租賃的集體土地,金融機構普遍視其為非有效抵押物,主要使用短期借款。公司表示會逐步降低負債總額及資產負債率,改善財務結構,預計2025年整體負債規模降低約100億元。

牧原股份的高負債問題此前已受深交所關注。20245月,深交所對牧原2023年年報發出多項質詢,重點包括「大存大貸」問題,如貨幣資金余額194億元與761億有息負債並存,要求説明流動性風險。還有關於存貨跌價計提不足的質疑,2023年僅對消耗性生物資產計提當期存貨賬面余額的0.49%跌價準備。關聯交易的公允性,繼續追問與牧原建築的工程採購合理性與必要性。

對於上述問題,牧原股份一一回復,而關於外界關注的「大存大貸」問題,牧原股份表示,公司設有專業的資金籌劃團隊,將合理安排資金收支及有息負債償還工作,防範流動性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牧原股份稱本次港股發行是推進全球化戰略的重要一步。自2024年起,其出海意圖愈發明顯,2024年與越南BAF公司達成合作,輸出豬場設計、生物安全等核心技術;20253月在胡志明市設立全資子公司越南牧原,將智能飼餵系統、環境控制設備和智能巡檢機器人引入當地。

據報道,牧原股份選擇此時赴港上市,實則在探索破局新路徑:一方面,通過港股平臺引入國際資本,優化債務結構,降低融資成本;另一方面,藉助香港市場的國際化優勢,拓展海外業務佈局,分散單一市場風險。

參考資料:

[1]《牧原股份:日賺1億卻管不好污染問題,安全事故頻發ESG存重大短板》;九號觀察

[2]《帶着1100億負債,河南首富又要IPO了》;鳳凰網財經

[3]ESG解讀|牧原股份被指檢疫造假,商種兩用模式模糊監管邊界》;搜狐財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