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專訪海南自貿港研究院郭達:海南要成為引領經貿規則重構的新高地

2025-08-11 15:19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張旭 報道

經過五年的準備后,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將於2025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封關將給海南帶來哪些變化?在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方面,海南在哪些領域進入深水區?針對這些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了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院執行院長郭達。

郭達表示,以「打造成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鮮明旗幟和重要開放門户」為戰略目標的海南自由貿易港,要在深化制度型開放與制度性變革中成為我國主動參與和引領全球經貿規則重構的新高地。

郭達建議,海南自貿港可以主動對接高標準經貿規則,在服務貿易、競爭政策、知識產權保護等深度一體化議題率先實現突破。主動對接CPTPP、DEPA數字貿易規則,特別是在對接跨境數據流動規則、數字信息保護規則方面率先突破。

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院執行院長郭達,受訪者供圖 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院執行院長郭達,受訪者供圖

「零關税」居「核心政策」首位

《21世紀》:12月18日海南自貿港將封關運作,準備工作主要面臨哪些挑戰?

郭達:封關運作是海南自由貿易港擴大開放的重要舉措。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封關運作的難點主要有三個方面:

要明確海關監管特殊區域制度的特殊性何在?特別是海南自貿港「境內關外」的法律地位,由此建立與海關監管特殊區域制度相匹配的税收、金融、數據流動等政策體系。

需增強島內居民和企業的信心。例如,按照《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要求,儘快實施島內居民消費進境商品「零關税」清單,明顯提升島內居民獲得感。

封關運作的首要任務是「一線放開」。封關運作是海南自由貿易港擴大開放的重要舉措。要以「一線開放」為首要任務,儘快形成開放新優勢。「二線」是海南自貿港與國內大市場的連接線。「二線管住」既要服務保障「一線」高水平開放,也要適應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交匯點的要求。

《21世紀》:封關運作將給海南帶來哪些影響? 

郭達:全島封關運作是海南自貿港開放發展新階段的開始,也是一項長期持續推進的任務。

封關運作后,海南自由貿易港「零關税」政策將實現由正面清單+負面清單向統一負面清單轉變,「零關税」商品覆蓋度由21%提高至74%,在島內享惠主體之間可以免進口税收流通。

對於海南而言,封關運作將帶來幾點影響:通過「零關税」等政策降低生產成本,推動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等主導產業的競爭力提升,並將吸引跨國企業設立區域總部;在制度創新方面擁有更大試驗空間,尤其在服務貿易、數字經濟等領域,能為我國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積累經驗,推動我國制度型開放進程;將有助於吸引更多人才流入,促進就業結構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21世紀》:封關后,海南的哪些產業將會受益?

郭達:「零關税、低税率、簡稅制」是海南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的核心,是實現貿易、投資、跨境資金流動、交通運輸、人員往來自由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的重要條件。其中,「零關税」居「核心政策」的首位。

「零關税」等政策將對海南「四大主導產業」產生積極影響。第一,零關税政策為高端生產性服務業進口所需設備、原材料等提供了便利,有助於降低其運營成本。第二,「零關税」通過降低設備進口成本,有助於吸引航空航天等高端製造項目在海南落地。第三,加工增值免關税政策,將助力海南打造面向東盟的保鮮加工基地。

預計能從該政策中受益的還有海洋產業。海南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零關税」政策可幫助海洋裝備製造企業進口先進設備,從而降低生產成本;低税率則有利於吸引海洋漁業、海洋能源開發等領域的企業前來投資。

未來,海南海洋產業的發展還需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如港口、海上作業平臺等;同時也需要配套政策支持,包括海洋新興產業支持、海洋科技創新鼓勵等。

做好港灣「相向發展」大文章

《21世紀》:海南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哪些領域進入深水區?

郭達: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是我國以實際行動維護自由貿易的重大舉措,是我國制度型開放的重大任務。對標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以「打造成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鮮明旗幟和重要開放門户」為戰略目標的海南自由貿易港,要在深化制度型開放與制度性變革中成為我國主動參與和引領全球經貿規則重構的新高地。

海南自貿港成為全面實施已簽署自貿協定開放承諾的新高地。要全面實施我國RCEP開放承諾的新高地。在率先實施RCEP關税減讓承諾中實現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的重要突破;在率先實施RCEP原產地完全累積規則中穩定並增強中國-東盟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在率先實施RCEP通關便利化措施中實現中國與RCEP商品市場的更好聯通。

海南自貿港要成為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的新高地。一是主動對接CPTPP重點議題。例如,主動對接CPTPP服務貿易開放規則、國有企業條款、知識產權保護等深度一體化議題,率先實現突破。二是主動對接CPTPP、DEPA數字貿易規則。特別是在對接跨境數據流動規則、數字信息保護規則方面率先突破。

另外,海南自貿港要成為探索實施勞工保護等新一代經貿議題的新高地。率先探索投資者-國家間爭端解決機制(ISDS,Investor-Stat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在對標CPTPP中加快建立和完善包括ISDS在內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率先落實環境保護規則。特別是在綠色貿易認證、綠色供應鏈管理、更加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法規、強化企業社會責任等方面積極探索。

《21世紀》:海南自貿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可以在哪些方面深化合作?

郭達:爲了進一步發展,需要做好港灣「相向發展」這篇大文章。

粵港澳大灣區要成為我國高水平開放的重要戰略支點,海南自由貿易港要成為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鮮明旗幟和重要開放門户。實現港灣「相向發展」,將兩大國家戰略的疊加放大,將成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制高點。

例如,推進港灣海洋產業一體化。2023年,海南單位海岸線海洋經濟密度僅為廣東的28.3%,若提高到廣東2023年50%的水平,估計海南海洋生產總值將達到4500億元左右。港灣攜手發展海洋產業,將成為推動中國-東盟藍色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力量。

建議以「廣東技術+海南資源」「廣東研發+海南應用」,合作發展海洋牧場、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醫藥等產業。支持廣東與海南開展郵輪旅遊合作,聯合開發面向東盟的郵輪旅遊產品。支持廣東涉海企業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立遠洋漁業開發基地、船舶維護保養基地等。

再例如,依託金融開放政策取得雙港金融合作的「早期收穫」。據測算,雙港合作發展離岸人民幣債券,將為香港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帶來每年554億元人民幣的增量。若海南承接對東盟投資的內地企業的10%左右的離岸債券融資業務,將進一步新增1384.5億元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規模。

建議實行離岸人民幣債券融資「白名單」等合格機構制度,支持企業利用「外債項下自由可兑換」政策在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依託「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非金融企業,根據實際融資需要自主借用外債」政策,打造以「走出去」的中資企業、東盟以及中東企業為主體、政府為補充的離岸人民幣市場體系。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