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西部海外政策】解讀半導體關税:區域國別成為半導體供應鏈重構的新變量

2025-08-11 13:52

(來源:西部證券研究發展中心)

86日,特朗普總統在橢圓形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宣佈將對進口到美國的半導體徵收100%的行業關税。他還指出,已在美國投資或承諾在美國投資製造設施的公司將免徵這些關税。

當前美國半導體關税政策缺乏具體實施細節。時間、關税疊加規則和豁免標準尚未確定。國別差異方面,截止202589日,各國最新消息如下:

  • 歐盟得到白宮確認,芯片屬於15%的統一關税範疇。

  • 韓國首席貿易代表表示,韓國將在多個國家中面臨最優惠的芯片關税税率。

  • 日本官員稱其芯片將獲得最低關税保障,但白宮的情況説明書中並未提及,而最近的一份報告則給出了相反説法。

短期來看,半導體行業關税將顯著推高生產成本,抬高電子產品價格壓制需求。消息公佈后,在美國有投資計劃的公司股市表現較好。

長期來看區域國別成為半導體供應鏈重構的新變量我們認為,關税及其設計和實施可能對半導體和科技行業產生深遠影響,因為生產地點的價值從無形因素轉變為由關税量化的指標。未來局勢演變,可能包括三種情形:

  • 情景一:國產替代拓展國內市場,全球市場出現並行體系。

  • 情形二:國產替代拓展國內市場,美國製造拓展美國市場,其他國家推進半導體產業本地化。

  • 情形三:美國製造拓展美國市場,全球市場出現並行體系。

爲了適應國際環境的變化,半導體實力領先的國家正在投入大量資金,以保持企業的領先地位除了中美之外,日本、韓國和歐洲也投入了大量公共資金用於國內半導體制造。日本政府已宣佈為其國內半導體初創公司Rapidus提供高達1.7萬億日元的補貼,該公司的目標是到2027年生產出尖端芯片。韓國去年公佈了到2047 年打造全球最大半導體集羣的計劃。歐盟的《歐洲芯片法案》將調動約430 億歐元來吸引外國公司並促進國內公司的發展。自從歐洲提出芯片法案以來,確實吸引了不少廠商前來建廠,選址大都集中在德國。此外,印度、德國、新加坡也在基於自身優勢發展半導體產業。

風險提示:海外地緣政治風險超預期。

一、本周聚焦事件:

1.1 解讀半導體關税:區域國別成為半導體供應鏈重構的新變量

事件

8月6日,特朗普總統在橢圓形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宣佈將對進口到美國的半導體徵收100%的行業關税。他還指出,已在美國投資或承諾在美國投資製造設施的公司將免徵這些關税。

美國半導體關税政策缺乏具體實施細節

1)時間:市場預計2025年8月中旬至9月實施,具體時間尚未公佈。

2)關税疊加規則:市場猜測税率可能在25%至100%之間,但是否按產品類型或供應鏈環節差異化徵收尚未完全披露。

3)國別差異:截止2025年8月9日,各國最新消息如下:

歐盟:得到白宮確認,芯片屬於15%的統一關税範疇。

韓國:首席貿易代表表示,韓國將在多個國家中面臨最優惠的芯片關税税率。

日本:官員稱其芯片將獲得最低關税保障,但白宮的情況説明書中並未提及,而最近的一份報告則給出了相反説法。

4)豁免標準:特朗普所謂「在美國建廠」,具體需要企業在美投入多少產能才能獲得關税豁免資格,尚不清楚。市場預期在美國投資公司可能會得到豁免(如臺積電、蘋果、英偉達等),但在亞太等非美地區建廠的國家可能被徵收100%關税(如美光、聯電、Vanguard等),除非這些國家為232條款談判爭取到更低的税率。這意味着后一類公司面臨的關税税率將高於在歐盟、韓國等國的競爭晶圓廠,處於劣勢地位。

短期影響:生產成本上升,需求承壓

供給方面,美國半導體關税將顯著推高生產成本。據SIA分析,半導體關税每增加1%,預計將導致晶圓廠建設總成本上升0.64%。這將對晶圓製造廠商和依賴晶圓代工的芯片設計廠商產生直接影響。其生產成本將顯著增加,海外業務拓展難度加大。企業即使選擇赴美建廠,也將面臨更高的建造成本(比亞洲高30%-50%)、原材料與設備約束(約60%的關鍵材料與設備在美國缺乏足夠的本地供應)和五年左右的建設周期。

需求方面,半導體關税抬高電子產品價格、壓制需求。據SIA分析,每片芯片價格上漲1美元,包含嵌入式半導體的產品價格可能需上調3美元以維持利潤。根據麥肯錫測算,半導體零件成本分別佔智能手機、通用服務器、人工智能數據服務器、電動汽車轎車和電動皮卡卡車總成本的59.1%、81%、87%、6.1%和3.2%。美國生產帶來的更高成本,最終將由消費者和供應鏈的不同環節共同承擔。

消息公佈后,在美國有投資計劃的公司股市表現較好。比如,蘋果因投資承諾(周三宣佈未來五年在美投資1000億美元)和強勁財報,股價顯著反彈,本周三和周四分別上漲5.1%、3%。臺積電計劃在亞利桑那州已建成一家工廠並投入運營,另有兩家工廠正在規劃中。投資者預期將得到關税豁免,周四股價上漲近5%。

長期影響:區域國別成為半導體供應鏈重構的新變量

我們認為,關税及其設計和實施可能對半導體和科技行業產生深遠影響,因為生產地點的價值從無形因素轉變為由關税量化的指標。這意味着,半導體產業鏈重構的邏輯發生了變化。未來局勢演變,可能包括三種情形:

  • 情景一:國產替代拓展國內市場,全球市場出現並行體系。

  • 情形二:國產替代拓展國內市場,美國製造拓展美國市場,其他國家推進半導體產業本地化。

  • 情形三:美國製造拓展美國市場,全球市場出現並行體系。

爲了適應國際環境的變化,半導體實力領先的國家正在投入大量資金,以保持企業的領先地位。除了中美之外,日本、韓國和歐洲也投入了大量公共資金用於國內半導體制造。具體説:

1)日本政府已宣佈為其國內半導體初創公司Rapidus提供高達1.7萬億日元的補貼,該公司的目標是到2027年生產出尖端芯片。Rapidus是一家2022年剛成立的公司,由軟銀、索尼、豐田、三菱日聯等8家日本大公司合力出資,2nm芯片的生產技術來自美國IBM。

2)韓國去年公佈了到2047 年打造全球最大半導體集羣的計劃。2023年3月,韓國政府通過《K-Chips法案》,為半導體等國家重點戰略產業的大型企業提供15%的税收抵免,為中小企業提供25%的税收抵免。2024年1月,韓國政府公佈打造全球最大規模半導體超級集羣的計劃,預計總投資規模達622萬億韓元。計劃的重點是在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私營企業的主導下,以2納米制程芯片和高帶寬存儲芯片等尖端產品為中心,到2047年建造總計16個半導體生產設施基地。根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和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的預測,得益於韓企通過興建芯片工廠大幅提高產量,到2032年韓國芯片產量在全球所佔份額將達到19%。2022年至2032年,韓國芯片產能增幅有望達到129%,僅次於美國(203%)居全球第二。儘管如此,韓國半導體供應鏈發展仍面臨挑戰。首先在供應鏈韌性方面,韓國在半導體制造領域仍然依賴於全球供應鏈的其他國家,特別是在半導體設備、原材料和關鍵零部件的供應上,如果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導致供應鏈中斷,韓國半導體生產能力可能受到明顯影響。其次是行業競爭壓力大,雖然韓國在內存芯片領域佔據領先地位,但在邏輯芯片和先進製程方面仍面臨來自臺積電和英特爾等公司的激烈競爭。

3)歐盟的《歐洲芯片法案》將調動約430 億歐元來吸引外國公司並促進國內公司的發展。《歐洲芯片法案》於2022年2月首次提出,到2023年7月25日,這項由22 個歐盟成員國《歐洲芯片法案》正式通過。《歐洲芯片法案》旨在調動430 億歐元,通過提供補貼、吸引投資和鼓勵研發來促進歐洲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最終目標是到2030年將歐洲

生產的芯片的市場份額從目前的10%左右提高到20%左右。此舉的一大目的是爲了振興歐洲的芯片製造業,吸引臺積電、三星和英特爾這樣的晶圓廠的入駐。

自從歐洲提出芯片法案以來,確實吸引了不少廠商前來建廠,選址大都集中在德國。但由於成本壓力,部分工廠也處於「暫停」狀態。英特爾已承諾在德國馬格德堡附近建立一家領先的晶圓廠,並在波蘭建立一家先進的芯片封裝工廠。其中德國的晶圓廠預計投資330億美元,定位於為英特爾產品和英特爾代工服務客户。緊接着,臺積電、博世、英飛凌和恩智浦宣佈聯合投資歐洲半導體制造公司(ESMC),在德國德累斯頓建設一座價值100億歐元的300毫米晶圓廠。該廠預定2027年底生產,主要產品為成熟製程的芯片,以響應快速增長的汽車和工業領域的發展需求。但由於需求低於預期、成本壓力較高,該工廠目前處於「暫停」狀態。

此外,印度、德國、新加坡也在基於自身優勢發展半導體產業。印度正致力於利用其市場規模和勞動力優勢,將自身打造為半導體制造中心,但在關鍵基礎設施方面仍落后於領先國家。德國是美國和東亞以外最大的半導體強國,憑藉其在其他製造業重工業領域的領先地位,在歐盟芯片製造業中保持領先地位。新加坡正利用其比較優勢和地理優勢,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站穩腳跟,並拓展新的細分市場。

二、本周特朗普政府聚焦關税等議題

本周(20250804-20250810),特朗普政府出臺6項政府舉措,主要分佈於關税、經濟、教育等板塊:

三、本周其他重要國際事件

3.1 美國

3.1.1 特朗普對印度加徵25%的額外關税

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8月6日簽署行政令,以印度「以直接或間接方式進口俄羅斯石油」為由,對印度輸美產品額外徵收25%的關税。這意味着美國對印度總體關税税率將達到50%。根據白宮當天發佈的公告,特朗普稱俄羅斯政府的行為和政策繼續對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構成「異常威脅」,為應對俄烏衝突引發的國家緊急狀態,「對直接或間接進口俄羅斯石油的印度徵收額外從價關税是必要和合適的」。公告表示,除一些例外情況,新的關税措施將在行政令公佈21天后實施。根據特朗普7月31日簽署的行政令,美國將從8月7日開始對印度輸美商品徵收25%的關税。與6日公佈的額外關税疊加后,印度輸美商品將總體適用50%的關税税率。特朗普近日以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為由,威脅大幅提高對印度產品的關税。他稱,印度不僅大量購買俄羅斯石油,還在二級市場上銷售並獲取大額利潤,為俄羅斯戰爭機器提供「燃料」。印度外交部:不公平、不正當和不合理。(資料來源:央視新聞)

3.1.2 特朗普任命臨時美聯儲理事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當地時間8月7日表示,他已選定現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斯蒂芬·米蘭(Stephen Miran)接替剛剛空出的美聯儲理事席位,任期至2026年1月31日。(資料來源:央視新聞)

3.1.3 特朗普:下周五見普京,俄方已證實

美國總統特朗普8月8日下午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説,他將於下周五,即8月15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美國阿拉斯加州會晤。俄羅斯總統助理烏沙科夫稍后證實了這一消息。

當天早些時候,特朗普在白宮回答媒體記者提問時説,他將「很快」與普京會晤,討論俄烏衝突。

俄羅斯衞星通訊社援引烏沙科夫的話報道,普京和特朗普將集中討論烏克蘭危機的長期和平解決方案。接下來幾天,雙方將就會晤具體安排進行接洽,「這不會是一個輕松的過程」。

烏沙科夫説,俄羅斯與美國是「近鄰」,兩國領導人在阿拉斯加州會晤「合乎邏輯」。俄方已向特朗普發出了在俄羅斯舉行俄美領導人下一次會晤的邀請。(資料來源:新華社)

3.2 歐洲

3.2.1 歐盟暫停針對美國關税的兩項反制措施6個月

當地時間8月4日,總檯記者獲悉,歐盟委員會發言人當天表示,根據歐盟與美國達成的協議,歐盟將在6個月內暫停實施針對美國關税的兩項反制措施。

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歐盟將繼續與美國合作,努力落實7月27日達成的關税協議。聲明説,為實現這一目標,歐盟委員會將採取必要措施,暫緩原定於8月7日生效的針對美國的反制關税,為期6個月。此次暫停的報復性關税措施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針對美國對鋼鐵和鋁產品徵收關税的迴應,以及迴應特朗普政府此前實施的基準關税及擬議中的汽車關税。

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於當地時間7月27日在英國蘇格蘭舉行非正式會晤,會后特朗普稱美歐達成新貿易協議共識。在與馮德萊恩舉行非正式會晤后,特朗普透露了新協議的部分細節,包括美國將對歐盟輸美產品徵收15%的關税、歐盟將對美增加6000億美元投資及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等。(資料來源:央視新聞)

3.3 亞洲

3.3.1 日本稱美關税公告與協議不一致,要求糾正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8月6日上午,正在美國訪問的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對記者表示,美國方面公佈的8月7日開始徵收關税的官方公告與此前日美雙方達成的協議不一致,將使日本面臨更高關税,日本要求美方予以糾正。日方認為在8月税率提高后總税率應為15%。而美國政府日前發佈的公告顯示,日本已被徵稅商品需在現有税率之上再加15%,內容與協議不符,對日本不利。此外,日美已就將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關税下調至15%達成一致,但具體下調時間尚未確定。而關於日美貿易協議中,日本承諾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雙方就實際投資方式和領域也未達成一致。根據本貿易特使赤澤良聖的最新聲明,美國將糾正關税令並償還所有錯誤徵收的税款。(資料來源:央視新聞)

3.3.2 印度總理莫迪將於8月31日至9月1日訪華,出席上合組織天津峰會

據環球網援引印度新德里電視臺、《印度斯坦時報》等印媒6日最新消息,印度總理莫迪將於8月31日至9月1日訪問中國並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

新德里電視臺稱,莫迪此訪,正值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印度加徵高額關税、針對印度採購俄羅斯石油持續施壓之際。外界預期,在此背景下,印度重新調整對華關係或將形成制衡美國的關鍵因素。

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將於8月31日至9月1日舉行。屆時,20多個國家領導人和10個國際組織負責人將出席峰會相關活動。知情人士此前向《印度斯坦時報》透露,印度外長蘇傑生7月訪華是中印雙方為推動雙邊關係正常化所做努力的一部分。(資料來源:環球網)

四、風險提示

海外地緣政治風險超預期。

證券研究報告:《解讀半導體關税:區域國別成為半導體供應鏈重構的新變量?——海外政策周聚焦 

對外發布日期2025年8月11日報告發布機構:西部證券研究發展中心

分析師信息

張蕾(S0800525060001):zhanglei09617@xbmail.com.cn

免責聲明:本報告由西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備中國證監會批覆的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製作。本報告僅供西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機構客户使用。本報告在未經本公司公開披露或者同意披露前,系本公司機密材料,如非收件人(或收到的電子郵件含錯誤信息),請立即通知發件人,及時刪除該郵件及所附報告並予以保密。發送本報告的電子郵件可能含有保密信息、版權專有信息或私人信息,未經授權者請勿針對郵件內容進行任何更改或以任何方式傳播、複製、轉發或以其他任何形式使用,發件人保留與該郵件相關的一切權利。同時本公司無法保證互聯網傳送本報告的及時、安全、無遺漏、無錯誤或無病毒,敬請諒解。本報告基於已公開的信息編制,但本公司對該等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為本報告出具日的觀點和判斷,該等意見、評估及預測在出具日外無需通知即可隨時更改。在不同時期,本公司可能會發出與本報告所載意見、評估及預測不一致的研究報告。同時,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的價格、價值及投資收入可能會波動。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對於本公司其他專業人士(包括但不限於銷售人員、交易人員)根據不同假設、研究方法、即時動態信息及市場表現,發表的與本報告不一致的分析評論或交易觀點,本公司沒有義務向本報告所有接收者進行更新。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客觀、公正,但本報告所載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投資者參考之用,並非作為購買或出售證券或其他投資標的的邀請或保證。客户不應以本報告取代其獨立判斷或根據本報告做出決策。該等觀點、建議並未考慮到獲取本報告人員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客户私人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特定狀況,並完整理解和使用本報告內容,不應視本報告為做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必要時應就法律、商業、財務、税收等方面諮詢專業財務顧問的意見。本公司以往相關研究報告預測與分析的準確,不預示與擔保本報告及本公司今后相關研究報告的表現。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及本公司其他相關研究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本公司可能與本報告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爭取建立業務關係或服務關係。因此,投資者應當考慮到本公司及/或其相關人員可能存在影響本報告觀點客觀性的潛在利益衝突。對於本報告可能附帶的其它網站地址或超級鏈接,本公司不對其內容負責,鏈接內容不構成本報告的任何部分,僅為方便客户查閲所用,瀏覽這些網站可能產生的費用和風險由使用者自行承擔。本公司關於本報告的提示(包括但不限於本公司工作人員通過電話、短信、郵件、微信、微博、博客、QQ、視頻網站、百度官方貼吧、論壇、BBS)僅為研究觀點的簡要溝通,投資者對本報告的參考使用須以本報告的完整版本爲準。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翻版、複製、發表、引用或再次分發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權。如徵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範圍內使用,並註明出處為「西部證券研究發展中心」,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如未經西部證券授權,私自轉載或者轉發本報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及法律責任由私自轉載或轉發者承擔。本公司保留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力。所有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均為本公司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本公司具有中國證監會覈準的「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經營許可證編號為:91610000719782242D。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