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1 17:33
來源:險企高參
回顧中國平安與華夏幸福的八年「相守時光」,這次減持恐別有深意。
中國平安,再度拋售華夏幸福。
8月8日,華夏幸福發佈公告,平安人壽及平安資管自9月1日至11月30日,計劃減持所持股份不超過1.1741161億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3%。其中,擬通過大宗交易方式進行減持的,在任意連續90日內減持股份數量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即不超過7827.4407萬股;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進行減持的,在任意連續90日內減持股份數量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即不超過3913.7203萬股。擬減持股份的價格區間視市場價格確定。
截至目前,中國平安通過子公司共計持有華夏幸福25.18%的股份。據Choice數據顯示,平安人壽持有華夏幸福10.64%的股份,平安人壽-萬能-個險萬能持有6.12%,平安人壽-分紅-個險分紅持有8.42%的股份。
回顧中國平安與華夏幸福的八年「相守時光」,這次減持恐別有深意。
於2011年借殼上市的華夏幸福,得力於2015年環京房價跳漲的市場環境,銷售規模飛速膨脹,躋身房企營收「千億俱樂部」;然而好景不長,2017年環京區域限購政策開始實施,華夏幸福面臨流動性僵局。困境初顯之時,中國平安以「白衣騎士」的姿態首次介入。2018年,中國平安首次入股華夏幸福。7月10日,華夏控股與平安資管簽訂《股份轉讓協議》,華夏控股向平安資管轉讓5.82億股華夏幸福股份,佔總股本的19.7%,轉讓價款共計137.70億元,中國平安成為華夏幸福第二大股東。同年9月11日雙方完成股份過户登記,平安資管派駐兩名董事。
首次入股后不久,中國平安選擇了繼續加碼,試圖助力華夏幸福走出困境。2019年1月31日,平安資管又與華夏控股、王文學共同簽署《股份轉讓協議》,獲得華夏幸福1.71億股股份,佔總股本的5.69%,轉讓價款共計42.03億元。本次權益變動后,平安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平安資管合計持股7.58億股,佔華夏幸福總股本的25.25%。
入主后的中國平安並未止步於股權合作,更通過債權形式深度參與華夏幸福的核心業務。2020年,平安養老發起設立「平安養老-九通基業債券投資計劃」等三次募集資金,總計100億,與華夏幸福加強合作,投資PPP項目,華夏幸福為上述債權提供本息全額無條件不可撤銷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然而,中國平安的深度介入未能阻止華夏幸福危機的最終爆發。2021年2月份,華夏幸福首次公告暴雷,稱截至公告日公司及下屬子公司發生債務逾期涉及的本息金額為52.55億元。截至2021年9月4日,華夏幸福累計未能如期償還債務本息合計878.99億元。由於第一大股東華夏控股所持部分股權被「強平」,導致其持股比例被動下降,平安人壽被動「接盤」成爲了華夏幸福的第一大股東,但平安並不尋求實際控制華夏幸福,華夏控股仍是控股股東,王文學仍為實際控制人。
華夏幸福的鉅額債務危機,不可避免地給作為主要股東和債權人的中國平安帶來財務上的「當頭一棒」。受華夏幸福拖累,中國平安2021年中報計提減值損失359億元,導致淨利潤下滑15%。
面對鉅額損失和持續惡化的局面,中國平安開始尋求退出路徑。2022年開始,中國平安計劃減持華夏幸福股份,6月15日平安人壽公告對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減持計劃,計劃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6%的股份,不過截至2025年8月8日,平安人壽、平安人壽-分紅-個險分紅、平安人壽-萬能-個險萬能一股未減。
漫長的債務重組最終為華夏幸福帶來了新的起點,也意味着中國平安徹底退出的時機趨於成熟。2023年末,華夏幸福重整計劃完成,華夏幸福於12月20日發佈公告,公司《重整計劃》已執行完畢,公司控股股東由華夏控股變更為安徽省黃山市國有企業徽州國有資產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但公司無實際控制人。
至此,中國平安這場始於2018年、耗資近180億的地產馬拉松,最終以慘淡的股價表現告終。以華夏幸福2018年9月28日收盤價17.41元計算,到2025年8月8日2.18元,股價下跌87.48%。
儘管在華夏幸福項目上遭遇了重大挫折,但作為金融巨頭的中國平安投資版圖廣闊,其重心早已轉向其他更具前景的領域。
就近兩年來看,平安人壽多次舉牌港股上市銀行。2024年1月12日,平安人壽耗資約6.26億港元,於1月3日至12日期間,通過二級市場買入工商銀行H股6802.1萬股,此次增持后,其對工商銀行H股的持股比例達到了15.06%,再次觸發舉牌。12月20日,平安人壽再次舉牌工商銀行H股,持股比例達到17.11%。12月31日,平安人壽耗資約1.6億元,通過二級市場買入郵儲銀行H股4563.9萬股,持股比例達到5.06%,觸發舉牌。
這種對港股銀行股的密集舉牌勢頭在2025年有增無減。平安人壽在1月3日至8日期間,耗資約10.96億港元,通過二級市場買入郵儲銀行H股2.1億股,持股比例達到8.1%,構成二次舉牌。1月10日平安人壽首次舉牌招商銀行H股,持股比例達到5%。2月17日平安資管受託平安人壽資金,投資於農業銀行H股股票,持股比例達到5%,觸發舉牌。3月13日平安人壽增持607.75萬股招商銀行H股,持股比例突破10%,形成第二次舉牌。5月9日平安人壽再度舉牌郵儲銀行H股,持股比例達到10%。5月12日平安資管受託平安人壽資金,投資於農業銀行H股股票,持股比例達到10%,構成二次舉牌。6月17日平安人壽增持629.55萬股招商銀行H股,持股比例達到15%,第三次觸發舉牌。
除了這些因持股比例達到舉牌線而必須披露的投資外,平安人壽在A股市場的佈局同樣廣泛且深入。據Choice數據顯示,大商股份、愛施德、南京高科、平安銀行、寧波華翔、開灤股份、魯陽節能、盤江股份、魯西化工、華陽股份、陝天然氣、唐山港、天健集團、皖通高速、東方環宇,恆源煤電、冀中能源、嘉化能源、葵花葯業、昊華能源、明德生物、蘭花科創、華夏幸福、廈門國貿、鄂爾多斯、山東出版、山煤國際、郵儲銀行、山東高速等公司,行業涉及銀行、能源、基建、港口等行業。持股佔比大多在1%以下(華夏幸福真顯眼),但若按照持有市值來看,郵儲銀行位於前列,自去年8月30號公告之日起,郵儲銀行股價從4.47元上漲至今年8月8日的6.02,累計漲幅達34.67%。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平安人壽以原始股東的身份參與華電新能IPO,發行前,二者持股比例為0.61%。7月16日,華電新能登陸A股,首日大漲125.79%;7月21日,收報7.56元/股,較發行價累計漲幅137.74%。
支撐中國平安進行如此龐大且多元化資產配置的,是其雄厚的資本實力和成熟的投資策略。作為國內頭部保險集團,中國平安總資產已達13.18萬億,得益於龐大的資產規模,中國平安在多元化資產配置,分散風險等方面具有諸多優勢,資產的穩健增值同步實現。2024年,中國平安保險資金投資組合實現綜合投資收益率5.8%,同比上升2.2個百分點,投資收益水平位於市場前列。其中,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綜合投資收益率6.0%,同比上升2.4個百分點。近10年,實現平均淨投資收益率5.0%,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5.1%。
中國平安的投資策略不僅着眼於自身收益,也與國家鼓勵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導向高度契合。今年1月,多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保險資金正是中長期資金的典型代表。
中國平安聯席首席執行官郭曉濤介紹,保險資金是長期耐心資本,中國平安主要從三個角度開展投資:一是配置遵循五個匹配策略,包括成本匹配、產品匹配、資產負債久期匹配等;二是啞鈴型策略,投資資產中既有高分紅高股息資產,也有相對波動比較高的成長型資產,並在配置過程中運用多種投資工具;三是對於能夠代表經濟發展未來的投資標的都有非常強的投資興趣,因為公司對中國經濟中長期持續穩定發展和資本市場持續穩定發展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