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未來十年中國創新葯投資核心賽道分析

2025-08-11 16:00

(來源:ETF鍊金師)

  中國的創新葯行業正經歷一場重要的轉型,從「仿製跟隨」逐漸轉向「全球參與」,其投資價值也在迅速顯現。恆生創新葯ETF(520500)作為一款稀缺的港股創新葯投資工具,通過指數「提純」,聚焦於核心賽道並推動南向互聯互通資格落地,為投資者提供了進入高增長領域的便捷通道。

  ### 中國創新葯的十年回顧

  根據天風證券的最新研究報告,過去十年間,中國創新葯產業在政策、行業和市場的共同推動下,經歷了從數量到質量的轉變。臨牀試驗數量已成為全球第一,FIC(首創新葯)佔比從2015年的不足10%上升至2024年的24%,僅次於美國。這一過程得益於產業鏈優勢、工程師紅利及政策改革,尤其是2015年發佈的44號文,推動藥企從「Me-too」向「BIC/FIC」升級,進一步加速了出海進程。澤布替尼作為首個在美國市場上取得超35%市佔率的國產創新葯,成爲了這一轉型的標誌。

  ### 政策的重塑與創新葯生態

  2015年,隨着「7.22覈查」和44號文的實施,中國創新葯的定義提升至「全球新」。政策的支持不斷加碼,2018年的帶量採購政策促使藥企轉型,2020年專利法的完善則為商業化模型提供了保障。到2024年,創新葯首次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醫保準入時間從2-3年縮短至1年,醫保基金支出三年激增15倍。

  ### 全球化的領軍企業

  在這一波全球化的浪潮中,涌現出三類領跑者企業:首先是全球大單品,如百濟神州的澤布替尼、康方生物的PD-1/VEGF雙抗和榮昌生物的HER2 ADC,這些企業通過臨牀試驗驗證療效,海外銷售額佔比超過50%;其次是平臺型公司,例如百利天恆和信達生物,它們依靠技術積累持續推出新分子;最后是早期數據黑馬,像益方生物和科倫博泰,這些企業的創新葯物在市場上展現出強勁的潛力。

  ### 投資邏輯的轉變

  隨着市場環境的變化,創新葯的投資邏輯也發生了顯著轉變。投資者的關注點逐漸從「國內醫保放量」轉向海外合作、早期數據和突破性療法。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在藥品商務拓展交易中的首付款佔比達到25%,而臨牀前和I期項目的出海比例也顯著上升。同時,納入CDE的突破性療法出海成功率遠超行業均值,顯示出市場對創新葯的高度認可。

  ### 未來的藥王級產品

  展望未來,多個領域被寄予厚望,例如ADC(抗體藥物結合物)和雙抗/多抗等,均有可能誕生「藥王級」產品。2024年ADC的出海金額預計佔全球的20%,而對於雙抗及AI驅動的製藥技術,其潛力同樣不容小覷。例如,康方生物的卡度尼利單抗和信達生物的PD-1/IL-2融合蛋白等均顯示出良好的臨牀數據。

  ### 恆生創新葯ETF的投資價值

  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恆生創新葯ETF(520500)通過去除CXO行業的公司,集中於純創新葯和生物技術企業,從而提升了投資精準度。其成分股精簡至29只,且100%含港股,前五大權重股包括康方生物、百濟神州、信達生物等核心標的。這一調整旨在避免產業鏈波動的干擾,確保投資者能夠精準捕捉藥品研發與商業化的主線。

  ### 政策與流動性的雙重支持

  在政策層面,創新葯的國家戰略地位日益鞏固,2024年將創新葯納入政府工作報告為投資者提供了信心。同時,恆生創新葯ETF作為唯一跟蹤恆生創新葯指數的ETF,具備高流動性及資金逆勢佈局的優勢。近期,該ETF的日均成交額突破14億元,市場對創新葯板塊顯現出強烈的長期信心。

  ### 投資的機會與風險

  結合未來催化因素,如2025年ESMO/WCLC學術會議和醫保談判的落地,投資者在佈局時可利用ETF的T+0交易優勢,逢低加倉。同時,對於風險敏感型投資者,需關注即將到來的臨牀數據及市場動態,靈活調整倉位。在這一範式轉移的浪潮中,掌握創新葯投資的核心賽道,將有助於把握中國醫藥創新的未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