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Forever 21重返中國市場的背后是唯品會

2025-08-11 16:14

(來源:時尚商業Daily)

時尚商業Daily 8月/11日  新聞

Forever 21沒法忽略市場蛋糕,第四次進軍中國。

美國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的所有者Authentic Brands Group(ABG)6月宣佈,與上海橙迪貿易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接手Forever 21在中國的全品類運營,涵蓋男裝、女裝、鞋履、內衣、包袋到配飾,橙迪將負責從產品生產、銷售到線上、線下渠道的市場營銷,目標是在中國市場推動該品牌煥新。

表面上,這是一場常見的品牌授權合作,但在橙迪的股權結構中,廣州唯品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持股35%。這意味着,這場看似由ABG主導的品牌迴歸,其背后的關鍵資本方與戰略推動者是唯品會。

雖然唯品會尚未公開回應,但跡象已相當明顯。

Forever 21的官方小紅書賬號商家主體正是上海橙迪,橙迪不僅獲得品牌運營權,還很可能直接接入唯品會的供應鏈、倉儲與物流體系。唯品會在海外品牌清庫存、低價分銷上的經驗,恰好契合Forever 21的品牌特點。

可以預見,Forever 21在中國的新一輪運營將高度依託唯品會,先借唯品會平臺完成銷量目標,再利用渠道反哺社交媒體營銷,並在少量城市試點線下門店。

不過,Forever 21在中國的歷史幾乎是一部快時尚的失敗教科書。

2008年首次進華,僅一年后撤退,2011年二進,由永遠二十一商業(上海)有限公司在一線城市快速鋪店,但2017年起開始收縮,2019年徹底退出,2021年第三次迴歸,由Lasonic Limited運營,以電商為主和門店為輔,但線上銷量平平,2024年再度沉寂。

反覆失利的背后,一方面是產品風格與本土審美脱節,另一方面是其供應鏈與上新節奏無法適應中國市場的高強度競爭。

同時,美國總部也歷經動盪,2019年申請破產保護,2020年被ABG等聯合收購,2025年初,其美國運營平臺Catalyst Brands申請破產,美國境內350家門店清算,但國際業務與知識產權仍由ABG保留。

有分析認為,唯品會的優勢並不在於把Forever 21打造成中國的下一個Zara,而在於渠道議價與庫存消化能力。

全球零售體系崩塌后,Forever 21的議價能力顯著下降,唯品會得以低成本拿下其在華獨家運營權。憑藉成熟的倉儲、物流、流量入口以及價格敏感型消費羣體,唯品會可以迅速盤活品牌庫存和現金流。

但是如今的快時尚市場早已改寫規則,Zara等國際巨頭在中國份額下滑,本土品牌UR、太平鳥等迅速迭代,Shein、Temu等跨境電商則培養了消費者對極低價和高頻更新的新預期。如果Forever 21只是作為唯品會平臺的低價海外快時尚標籤,很容易陷入同質化價格競爭,喪失差異化空間。

真正的突破口,或許在於唯品會藉助自身渠道優勢,為Forever 21打造差異化的產品線與品牌形象。

Forever 21的第四次入華,更像是一場唯品會的渠道與資本實驗,這場實驗的成敗,不取決於Forever 21能多快復活,而在於唯品會能否證明它不僅是一個賣貨平臺,也可以是海外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主導運營方。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