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1 16:46
當一位美國總統試圖扳倒一家上市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時,會發生什麼?
我們即將在一個離奇的案例中找到答案。這個案例不僅可能改變一位首席執行官的職業生涯,還可能影響曾經的美國企業明珠、整個全球行業,以及前商務部長所稱的 「21 世紀最重要的硬件」。
這場風波始於 8 月 7 日上午,特朗普總統在 Truth Social 上發佈了一則簡短聲明:「英特爾的首席執行官存在嚴重利益衝突,必須立即辭職。這個問題沒有其他解決辦法。感謝大家關注此事!」
當天結束前,陳立武向英特爾員工發送了一封信,稱 「關於我過去的角色,有很多不實信息在流傳…… 我始終在最高的法律和道德標準下開展工作」。英特爾也向媒體表示,「我們期待與政府繼續合作」。在大盤上漲的當天,英特爾股價下跌了 5%,這對那些終於希望情況可能已經觸底的英特爾股東來説,無疑是又一次打擊。
英特爾是如何失去優勢的
若不是因為涉及英特爾(INTC)—— 這家曾經的全球最大、最先進的計算機芯片製造商,這本來只會是一個一天就過氣的新聞。
英特爾的衰退始於大約 20 年前,當時公司進行了多筆收購,其中許多涉及電信和無線技術領域。從概念上講,這很有意義。但收購本身是一項獨特的技能,時任英特爾董事會成員的哈佛商學院教授大衞・約菲告訴《財富》雜誌:「這些收購 100% 都失敗了。我們花了 120 億美元,回報卻是零甚至負數。」
英特爾還曾試圖抓住巨大的手機市場機遇,但未能成功。該公司意識到了這一機遇,併爲廣受歡迎的黑莓手機供應芯片。這些芯片由英國公司安謀(Arm)設計,安謀只設計芯片而不進行製造。可以理解的是,英特爾更傾向於用自己的 x86 架構來製造手機芯片。
該公司決定停止生產安謀芯片,轉而開發用於手機的 x86 芯片 —— 回想起來,這是 「一個重大的戰略錯誤」,約菲説。「我們的計劃是在一年內推出有競爭力的產品,但結果是十年內都沒有拿出有競爭力的產品,」 他回憶道,「不是我們錯失了機會,而是我們搞砸了。」
多年來,管理不善的問題逐漸顯現。英特爾不斷錯過新芯片的發佈期限,市場份額也不斷流失。公司最終放棄了智能手機芯片業務。首席執行官換了一任又一任,但生產問題依然存在,直到 2021 年,英特爾成立以來首次出現其芯片比競爭對手落后兩代的情況。這些競爭對手是中國臺灣的臺積電和韓國的三星。
在危機時刻,英特爾董事會請回了帕特・基辛格。基辛格是一名工程師,在英特爾工作了 30 年后離開,在 EMC 擔任高管 11 年,之后擔任威睿(VMware)首席執行官。作為英特爾首席執行官,他宣佈了一項極具雄心且耗資巨大的計劃,旨在重奪公司在芯片技術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今年 2 月,隨着股價下跌,董事會解僱了他,任命陳立武接任。
儘管如此,英特爾仍然至關重要,因為它是美國唯一一家擁有在本土製造尖端芯片技術和專業知識的公司 —— 儘管它已經有八年沒有真正做到這一點了。在最高級別的地緣政治中,芯片領域的主導地位是權力的核心,而在過去八年里,世界上最快、最有價值的芯片只在中國臺灣和韓國生產。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國會兩黨以多數票通過了《芯片與科學法案》。該法案於 2022 年生效,從去年開始向芯片製造商(包括美國本土和外國的)提供數十億美元資金,用於在美國建設新工廠和其他芯片基礎設施。英特爾獲得的補貼最多,約 80 億美元,外加貸款,不過該公司尚未收到大部分資金,這些資金是根據項目里程碑的完成情況來發放的。
似乎這筆錢來得稍晚了一些。「英特爾曾有一個絕佳的機會,」 高德納研究公司分析師高拉夫・古普塔説,「他們從政府那里獲得了所有這些補貼。但我認為他們就是無法執行。」 在那個關鍵時刻,糟糕的表現代價高昂。「一年半前,人們對英特爾還有很多積極的看法,」 弗雷斯特研究公司分析師阿爾文・阮説,「現在則不然。負面情緒不斷衝擊着他們,而且愈演愈烈。」
現在假設陳立武辭去首席執行官一職。「誰會想要這份工作?」 伯恩斯坦公司長期科技分析師斯泰西・拉斯貢問道。他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指出,陳立武 「並非‘必須’經營英特爾(他非常富有,有很多其他事情可以打發時間)…… 他顯然想做對英特爾最有利的事情……」 但辭職對公司是好是壞還不清楚,「尤其是特朗普還把矛頭對準了他」。拉斯貢在接受《財富》雜誌採訪時問道:「你怎麼吸引其他人來擔任這個職位?」
聘請陳立武並非易事。「當初帕特・基辛格離職時,董事會花了很長時間才找到新的首席執行官,」 古普塔説,「花了很久才找到願意接手並引領公司走向新方向的候選人。」
儘管如此,約菲和其他三位前英特爾董事在給《財富》雜誌的一份聲明中主張,應該成立新公司、組建新董事會、任命新首席執行官,並將英特爾的製造部門剝離為獨立公司,以確保美國在芯片製造領域的主導地位。
特朗普的帖子將自己置於一個關乎國家安全的關鍵難題的中心。全球主導地位需要有可靠的尖端芯片來源。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在 2024 年説,芯片是 「最重要的硬件……」
中國臺灣的臺積電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尖端芯片生產商,它正在亞利桑那州建設兩座晶圓廠,由《芯片與科學法案》提供補貼,還有更多工廠在規劃中。「你可以説,亞利桑那州的產能建設越多,我們可能就越不需要英特爾,」 拉斯貢説。但臺積電不是美國公司,阮説 「臺積電最好的技術目前肯定不會來到美國」。
這就讓英特爾成了關鍵。「他們是美國唯一一家有能力做到這一點的公司,」 拉斯貢説,「但英特爾仍需證明他們能夠交付。他們還沒有做到這一點。」 特朗普將聚光燈投向了這家曾經的行業標杆企業。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是兩碼事,這一點英特爾的觀察家們在過去 20 年里早已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