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1 16:37
時代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時代中國控股」,01233.HK)日前披露,其已滿足重組計劃生效的多項條件,境外債重組計劃獲得香港高等法院批准。此后,該公司還需面對8月11日的清盤聆訊(呈請人為恆生銀行有限公司),其境內債重組事宜也有待處理。
8月7日時代中國公佈的未經審覈經營數據顯示,2025年1—7月,公司累計合同銷售(連合營項目銷售)金額約為32.02億元(人民幣,下同)。
8月5日,針對公司境外債重組落地的積極影響、境內債重組進展以及企業經營狀況等問題,《華夏時報》記者致電時代中國控股並按要求發送了採訪提綱,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除時代中國控股外,7月以來,龍光集團、世茂集團等出險房企境外債務重組相繼生效。8月初,遠洋集團、花樣年、雅居樂等也陸續披露債務重組進展。8月6日,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向記者分析稱,出險房企債務重組成功將有助於緩釋風險,「但企業真正走出危機,還需要市場回暖支持,企業基本面獲得改善后才能夠避免重複展期或者重複重組」。
重組條件全部達成
根據公告,時代中國控股的境外債務重組計劃的生效需滿足多項條件,包括獲得計劃債權人總投票額的至少75%親自或委任代表出席並投票批准,且獲得過半數出席並投票的計劃債權人批准;計劃需獲得高等法院及任何有權聆訊上訴的法院批准;以及向公司註冊處處長登記批准令的蓋印副本。而「於本公告日期,所有計劃條件已達成」。據悉,重組生效日期將在所有重組條件達成或豁免后,於最后截止日期(2025年9月30日)之前生效。
時代中國控股於2023年初出現流動性問題。2023年1月4日,該公司宣佈,將暫停支付6筆美元優先票據;2024年6月28日,公司披露,截至2023年底,現有票據的未償還本金總額為26.5億美元,現有銀團貸款的未償還本金為6.83億港元及1.63億美元。
從境外債重組進程來看,時代中國控股耗時約一年:2024年6月28日,其披露,已就有關重組現有債務工具的整體建議的高級別及關鍵性商業條款與債權人小組在原則上達成共識;同年11月22日,公司宣佈與債權人小組簽署重組支持協議,與佔現有票據未償還本金總額約29.29%或範圍內債務本金額26.77%的債權人小組簽署重組支持協議;同年12月20日,持有範圍內債務未償還本金總額約81.04%的債權人已加入重組支持協議。
從境外債重組方案來看,時代中國控股提供了短期票據、中期票據、長期票據以及強制性可換股債券等工具供債權人選擇。
其中,短期票據初始發行金額不超過1.9億美元,期限為3.5年,年利率為4.0%;中期票據初始發行金額不超過8.25億美元,期限7年,年利率為4.2%;長期票據初始發行金額不超過4億美元,期限8年(可選擇延長至10年),年利率為4.5%;三種票據的利息支付方式各異。同時,公司還提出了發行強制性可換股債券的選項,包括強制性可換股債券I和強制性可換股債券Ⅱ,轉換價格分別設定為每股6.0港元和10.0港元。
7月8日,時代中國控股舉行境外債務重組計劃會議,561名持有投票計劃債權的時代中國計劃債權人出席並投票。其中,547名債權人(佔出席並投票債權人總數的97.5%)持有約29.1億美元投票計劃債權(佔出席並投票債權總額的90.08%)投票贊成該計劃;7月14日,公司澄清投票贊成該計劃的債權人為546名,佔出席並投票債權總額的92.75%。
需要注意的是,外債重組計劃成功獲批之外,時代中國控股還需面對即將到來的清盤聆訊,境內債務亦有待處理。
公司方面未回覆記者關於境內債重組進展的具體情況。此前有報道稱,公司境內債存量債券共有13筆,總規模約113億元;2024年末,還有消息顯示該公司擬對全部境內債進行二次展期,時限為9個月。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底,其將於2026年、2027年到期的非公開發行境內公司債券及公開發行境內公司債券還有十隻。
此外,8月7日,時代中國公佈的未經審覈經營數據顯示,2025年1—7月,公司累計合同銷售(連合營項目銷售)金額約為32.02億元(人民幣,下同);2024年,公司收入為131.105億元,同比減少37.6%;虧損168.71億元,較2023年虧損增加125.26億元。
出險房企「削債」成主流
時代中國境外債重組的落地,成為出險房企正加緊出清債務風險的縮影。據中指研究院監測,截至6月底,融創、富力、中梁、金科等10余家房企的債務重組或重整方案已經獲批。
7月以來,龍光集團、世茂集團等房企相繼宣佈境外債務重組生效,出險房企化債保持積極推進態勢。例如,世茂集團於7月21日完成經香港高等法院批准的協議安排程序,約115億美元境外債務重組生效。
進入8月,遠洋集團、花樣年等房企也陸續披露債務重組進展。其中,8月4日,花樣年披露形成了新的債務解決方案。此次債務重組覆蓋花樣年發行的40.18億美元優先票據、部分其他境外金融債務本金及所有應計未付利息;同日,雅居樂公告稱,預計將於2025年第三季度提交重組方案,並爭取在今年底前與境外多數主要債權人達成一致。
值得關注的是,與此前以「展期」為主的方案相比,近年出險房企更為傾向「債轉股」,通過發行可轉債或股權置換降低負債率。例如,融創中國境外債二次重組採用債權轉股權模式,預計化債約600億元;世茂集團債務重組總債權金額約144億美元,通過上述境外債務重組及后續努力穩定業務經營,其資產負債表可減少總計約78億美元的債務。
劉水認為,高比例削債能大幅減小企業償債壓力。「當前房地產市場仍在調整過程中,房企流動性沒有明顯緩解,避免房企出現二次違約,有助於企業逐步恢復經營。」
其進一步指出,若房企后續經營改善,股權價值提升,債權人可通過分紅或轉讓股權獲益。若房企經營不善,股權可能大幅貶值,甚至無法變現,導致債權回收率低於預期。此外,債轉股通常不涉及即時現金支付,債權人需等待股權變現或分紅,可能加劇流動性緊張。
克而瑞分析指出,房企的重組成功並不意味着上岸,不管是展期還是削債,都只是減輕財務壓力。若要真正回到正常經營軌道,仍需通過市場的檢驗。劉水也建議,房企應緊抓「因城施策」窗口期,加速佈局較好項目的銷售去化,快速回籠資金,「只有持續的銷售回款,才能保障現金流入,才能增強償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