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吃個水果還要被教育?百果園董事長余惠勇言論引質疑,恐步鍾薛高后塵

2025-08-11 14:45

專題:百果園董事長迴應水果太貴:不會迎合消費者,在教育消費者成熟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文/新浪財經上海站 時行工作室

  8月11日消息,近期百果園董事長余惠勇言論引發爭議,今日港股百果園集團股價大跌,最大跌幅7%,截至發稿跌幅收窄至0.5%。

  近日,一段百果園董事長余惠勇的視頻在社交平臺掀起軒然大波。畫面中,他面對鏡頭直言:「百果園不會迎合消費者,我們選擇教育他們成熟。」

  該言論被網友批「傲慢」,網友直斥:「消費者不需要被教育,市場會教你做人」。網友表示,百果園恐步鍾薛高后塵,此前鍾薛高創始人林盛因「愛買不買」「成本40元就該賣66元」等言論遭全網抵制,最終品牌破產。

  這句帶着精英主義色彩的宣言,像一記重錘砸向公眾情緒的臨界點——彼時,這家曾以「高端水果專家」自居的企業,正深陷閉店潮、鉅額虧損與食品安全危機的泥潭。

  當余惠勇的言論登上微博熱搜,#月薪2萬吃不起百果園#的標籤下,有人翻出黑貓投訴 【下載黑貓投訴客户端】平臺上千條爛果投訴,有人曬出9.9元三斤的社區團購芒果訂單,更有人將百果園與已破產的鍾薛高類比,嘲諷其「高價低質」的本質。

  在這場輿論風暴中,百果園引以為傲的「三無退貨」政策(無小票、無實物、無理由退貨)被撕開偽裝——加盟商承擔退貨成本、品控漏洞頻發的事實,讓「品質神話」碎落一地。

  數據冷冰冰地佐證着這場信任危機:2024年,百果園營收102.73億元,同比暴跌9.8%;淨利潤虧損3.86億元,門店數量一年內鋭減966家,平均每天關閉2.64家。更諷刺的是,其財報中「性價比」一詞竟出現25次,與董事長「不迎合市場」的豪言形成荒誕對照。

  中國水果零售市場早已是一片紅海。

  社區團購與生鮮電商的崛起,更讓這場競爭進入白熱化——美團買菜、多多買菜等平臺以30分鍾送達的極速供應鏈,將進口榴蓮價格壓至29.9元/500克,直接衝擊傳統門店的溢價邏輯。

  多數年輕羣體將性價比奉為購物鐵律,他們不再為「產地直採」「生態種植」的故事買單,轉而追逐菜市場里性價比高的陽光玫瑰葡萄。

  這種集體理性,讓百果園「教育消費者」的姿態顯得尤為突兀。就像網友的犀利評論:「市場會教他做人——教他別把中產當韭菜。」

  面對崩塌的信任與萎縮的市場,百果園的轉型之路充滿矛盾。

  2024年下半年,公司啟動「高質量水果專家」戰略,一面砍掉加盟商特許權使用費,一面推出「好果報恩」活動,將招牌榴蓮價格大幅下降。然而,這種「嘴上説不降價,身體很誠實」的策略,暴露了戰略定力的缺失。當消費者發現,所謂「高端」車釐子仍以次充好時,降價反而成了信任危機的催化劑。

  一位加盟商透露:「總部要求每日清庫存,賣不完的果子只能做果切,品控根本跟不上。」這種「既要品質又要快周轉」的悖論,恰是傳統零售模式在新時代的致命傷。

  鍾薛高用雪糕刺客的失敗證明,沒有品質與情感共鳴的支撐,高價終將反噬品牌。

  而百果園的教訓更深刻:在消費分層的今天,高端定位需要精準錨定客羣——不是用「良知」「信任」等價值觀綁架大眾,而是用無可挑剔的品質與體驗,讓消費者心甘情願為溢價買單。

  在此輪洗牌和輿論中,誰將成為下一個水果刺客?市場將持續關注。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