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利好中國資產!重要調整,26日收盤后生效!

2025-08-11 11:4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萬億美元資金全球配置即將迎來新調整。

  近日,國際指數編制公司MSCI公佈了8月指數季度審議結果,並將對其旗艦指數體系進行大規模調整,引發國際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

  據公告,MSCI覆蓋全球股市的核心指數——MSCIACWI(All Country World Index)將在8月26日收盤后生效的季度調整中新增42只股票,並剔除56只現有成份股。

  這一調整不僅涉及發達市場指數的權重變化,也對新興市場指數(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進行了重點優化。根據以往調整規律來看,這類調整往往在短期內引發被動資金的快速流動,可能對相關股票的價格表現產生相當的影響。

5只A股、9只港股被納入

  在MSCI系列指數中,涉及A股的包括MSCI中國指數、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和MSCI中國全股票指數。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MSCI中國指數。根據規則,相關個股一旦進入MSCI中國指數,便會同時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從而獲得大量的全球被動資金跟蹤。

  調整結果顯示,本次調整中,MSCI中國指數新納入14只股票,包括指南針中信銀行巨人網絡艾力斯景旺電子等5只A股標的,以及三生製藥、中信金融資產、萬國數據-SW、地平線機器人-W、老鋪黃金、美圖公司、網易雲音樂、科倫博泰生物-B、藥明合聯等9只港股標的。

  本次納入的5只A股標的中,總市值最大的為中信銀行,截至8月8日收盤超4600億元,今年以來漲幅超20%。作為中國大型商業銀行之一,中信銀行在資產規模、業務佈局及國際化程度方面均處於行業前列,入選新興市場指數有助於提升其在國際資本市場的知名度和被動資金配置比例。此外,其余個股總市值均在500億元左右。

  與此同時,MSCI中國指數剔除了17只中國股票。其中,14只是A股,包括迎駕貢酒東方雨虹晨光股份馳宏鋅鍺蘇泊爾吉祥航空等;1只B股為寶信B;另有2只港股為中升控股和海信家電

平衡發達市場與新興市場覆蓋度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調整還傳遞出一個重要信號,即MSCI在平衡發達市場與新興市場覆蓋度方面的策略愈發細緻。

  具體來看,本次季度調整,一方面通過引入美國科技與金融科技企業,強化了對創新驅動型經濟的代表性;另一方面,同樣重視在新興市場中選擇具備穩定盈利能力和成長性的行業龍頭,以增強指數的長期投資吸引力。

  以MSCI中國指數的調整為例,港股新增的9家公司主要集中於科技、創新葯及新興消費三大領域。A股新增企業同樣體現技術密集型特徵。整體來看,超過70%的新成份股來自科技創新和醫藥研發領域,與近期港股科技、創新葯板塊的強勢表現形成呼應。

  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球約有17萬億美元資產以MSCI指數為基準,其中被動型基金規模達到2萬億美元。這意味着,每一次指數調整都可能引發數百億美元的資金重新配置,進而在短期內影響股價波動和成交活躍度。

  本次MSCI季度指數調整將於8月26日收盤后正式生效。根據過往調整經驗來看,臨近調整生效的時候,相關的指數基金、ETF以及以MSCI指數為參考的主動管理基金都將進入集中調倉階段,新增成份股的成交量會在調整前后顯著放大,股價波動性可能上升。

中國資產關注度持續上升

  此次調整背景是國際機構對中國資產的關注度持續上升。

  日前,管理規模逾400億美元的韓國知名投資管理公司KIM推出了一隻專注於中國AI領域的ETF「KIMACE中國AI大數據科技TOP2+主動型ETF」,並於7月底在韓國證券交易所上市。

  該ETF主要聚焦中國市場認知科技與數字平臺,以及智能系統與工業技術兩大領域,通過Solactive專有的自然語言處理算法ARTIS,從每個領域中篩選出與主題關聯度最高的25家企業,共覆蓋50家公司。成份股需滿足在香港交易所或滬深港通上市、市值不低於20億美元、日均成交額超3000萬美元等條件。算法確保入選企業在雲平臺、智能出行、半導體、工業自動化等領域具備實質性AI技術佈局。

  記者梳理發現,2025年以來,多家外資機構上調對中國股市評級:高盛7月末將MSCI中國指數未來12個月的目標點位從85點上調至90點;野村證券將評級從中性升至戰術超配等;此外,瑞銀、摩根士丹利等多家外資機構發佈的最新股票觀點中均持續看好中國股市。

  8月7日,標普國際信用評級公司發佈報告,決定維持中國主權信用評級「A+」和展望「穩定」不變。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標普報告對中國經濟增長韌性和債務管控成效高度認可,體現了對中國經濟向好前景的信心。從長遠來看,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力大,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因素不斷積累。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