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君實生物、藥明系CXO突然拉昇,創新葯ETF滬港深(159622)翻紅盤中持續溢價交易

2025-08-11 14:03

8月11日午后,創新葯ETF滬港深(159622)迅速拉昇,場內價格從跌0.7%反彈至漲0.8%,並持續溢價交易,成份股晶泰控股、藥明合聯、君實生物、澤璟製藥等漲超3%,泰格醫藥、迪哲醫藥、百利天恆、百濟神州、康龍化成、藥明康德、和黃醫藥等漲超2%。

午后的創新葯板塊,君實生物、藥明合聯突然拉昇,尤其是君實生物,從跌超1%迅速拉昇至漲4.6%。

消息面上,榮昌生物、君實生物聯合遞交HER ADC+PD-1尿路上皮癌一線治療上市申請。8月9日,CDE官網顯示,君實生物研發的PD-1抗體特瑞普利再次遞交了一項上市申請,也是其第13項上市申請,適應症或為聯合榮昌生物的HER2 ADC藥物維迪西妥用於HER2陽性的尿路上皮癌一線治療。一個月前,榮昌生物已經率先遞交了維迪西妥同樣適應症的上市申請,這也是繼2022年維迪西妥作為全球首個獲批用於HER2陽性尿路上皮癌的二線治療后,再一次有望全球首個用於HER2陽性尿路上皮癌的一線治療的藥物,也有望成為全球首個獲批的HER2ADC+PD-1的聯合療法。

機構指出,ADC賽道是目前創新葯炙手可熱的賽道,今天領漲的藥明合聯也是ADC一體化服務龍頭(CRDMO)。ADC藥物由於結合抗體的靶向性及載荷化藥的有效性,臨牀表現優異,迄今為止全球已上市19款ADC,超過10款於2019年后獲批,全球ADC市場2020-2024年CAGR為34%,預計2024-2030年CAGR達31%,於2032年達到662億美元。由於ADC的巨大潛力,以及重磅藥物面臨專利懸崖,ADC Biotech /ADC產品成為MNC的收購目標,信達生物、百利天恆等公司已與MNC達成重磅BD交易,交易總金額高,顯示出中國企業在ADC領域的研發實力。受益於ADC行業的高景氣度,作為產業鏈「賣水人」的藥明合聯,營收和淨利潤呈現爆發式增長。2025年上半年,藥明合聯營收同比增加60%,淨利潤增長超50%。

從7月30日見頂回調,創新葯這幾天波動放大,時不時因為各種消息盤中下探旋即回升,猶如過山車一般。本輪創新葯的行情,由三個要素驅動:流動性寬松(大背景)+出海井噴(高頻催化)+政策支持(中長期預期)所支持。截至到目前,本輪行情的核心邏輯沒有變化,因此創新葯的行情,沒有結束。接下來8月、9月又會有重磅海外醫藥會議,以及10月、11月的醫保目錄和商保創新葯目錄,所以炒作的空間和題材還是很充足的。

綜上,創新葯大跌的時候,大家要看清楚,到底為啥大跌?是被外盤大跌的恐慌氣氛波及了,還是降温才能行穩致遠?股票價格反映的是投資者對未來的預期,這麼這種支持未來預期的核心邏輯變了嗎?

沒有變,那麼回調,或是低位補倉的窗口。

創新葯行情還能走多久?

往后看,一方面,國內創新葯潛在重點臨牀數據催化密集,伴隨學術會議召開有望陸續讀出。另一方面,預期BD資金和二級熱度上漲將反哺國內新葯研發需求起量以及一級創新葯項目融資活躍度提升,內需CXO有望受益。宏觀層面,美元加息周期對新葯投融資造成的壓力逐步緩解,與之強相關的海外新葯前端研發需求開始回暖,相關公司訂單改善趨勢延續,業績確定性較強。創新葯主線和左側板塊困境反轉依然是2025年醫藥板塊的最大投資機會。

看好創新葯板塊的投資者可借道創新葯ETF滬港深(159622),一鍵佈局50只頭部滬港深創新葯企業,4成港股,6成A股,截至2025/8/8,前十大成份股為:藥明康德、恆瑞醫藥、百濟神州、信達生物、藥明生物、康方生物、石藥集團、中國生物製藥、科倫藥業、華東醫藥。

注:基金管理人對文中提及的板塊和個股僅供參考,不代表基金管理人任何投資建議,不代表基金持倉信息或交易方向,個股漲幅不代表本基金未來業績表現,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推介。融資融券業務具有財務槓桿作用,屬於中高風險業務,投資者可能承擔由於投資規模放大、對市場及個股走勢判斷錯誤等可能導致的投資損失擴大風險。投資者在從事融資融券交易期間,如果不能按照約定的期限清償債務,或上市證券價格波動導致擔保物價值與其融資融券債務之間的比例低於維持擔保比例,且不能按照約定的時間、數量追加擔保物時,將面臨擔保物被強制平倉的風險。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僅代表撰文時市場表現,基於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多變性,不作為任何投資建議,所涉觀點后續可能發生調整或變化。本文引用數據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建議和收益承諾。基金投資人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請仔細閲讀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説明書和基金產品資料概要及其更新等產品法律文件,充分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和產品特性,並請提前進行風險承受能力測評,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產品進行投資。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基金管理人、基金託管人、基金銷售機構及相關機構不對基金投資收益做出任何承諾或保證。

中證滬港深創新葯產業指數業績如下:2015年32.9%;2016年-4.0%;2017年53.8%;2018年-29.0%;2019年56.0%;2020年47.4%;2021年-12.5%;2022年-22.3%;2023年-14.6%;2024年-16.3%;2025年1-6月24.8%。數據來源: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指數歷史業績不預示指數未來表現,也不代表本基金未來表現。(中證滬港深創新葯產業指數基日:2014-12-31)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