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英媒:為拿對華出口許可證,英偉達、AMD同意向美國政府「上貢」15%的收入

2025-08-11 10:12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文/觀察者網 王一】在對華芯片出口問題上,美國總統特朗普又搞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訛詐」新招。英國《金融時報》8月11日報道稱,美國芯片企業英偉達和超威半導體公司(AMD)已同意向美國政府「上貢」其在中國銷售芯片收入的15%,以換取特朗普政府頒發的出口許可證。

  包括一名美國官員在內的知情人士對該報透露,為獲得美國政府授予的對華出口許可證,這兩家公司同意了上述財務安排。

  這名美國官員稱,英偉達將「分享」其在中國銷售H20芯片收入的15%,AMD也會將其MI308人工智能(AI)芯片同等比例的收入上繳給美國政府。兩名知情人士表示,特朗普政府尚未決定如何使用這筆資金。

  據《金融時報》上周報道,美國商務部已於8日開始發放H20芯片出口許可證,就在英偉達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與特朗普會面兩天后。前述匿名美國官員還透露,特朗普政府也已開始向AMD頒發芯片出口許可證。

  報道指出,這種向企業索要部分收入來換出口許可證的做法是前所未有的。出口管制專家表示,雖然美國政府之前從未有過這種安排,但符合特朗普政府的模式,即總統要求企業採取特定舉措,例如在美國投資,以換取關税豁免,從而達到他所謂的為美國帶來就業機會和財政收入的目的。

  AMD沒有對有關報道進行迴應,但英偉達似乎並未否認存在這樣的安排,該公司迴應説「我們遵守美國政府為我們參與全球市場制定的規則」。

  H20芯片是英偉達為遵守美國政府出口限制而推出,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AI加速器。美國資產管理公司伯恩斯坦分析師估算,若按4月出口管制前英偉達的銷售數據計算,2025年其將在中國銷售約150萬顆H20芯片,產生約230億美元收入。

  今年4月,為遏制中國在AI上不斷取得進展,特朗普政府一度禁止英偉達對華銷售H20芯片。6月,黃仁勛赴白宮拜會特朗普后,特朗普政府放松了口風。黃仁勛7月訪問中國時對外透露,美國已允許該公司重新向中國銷售H20芯片。

特朗普與黃仁勛出席記者會。 視頻截圖 特朗普與黃仁勛出席記者會。 視頻截圖

  不過,之后的幾周里,美國商務部下屬部門工業和安全局(BIS)由於內部動盪,幾乎處於癱瘓狀態,沒有頒發任何出口許可證。

  BIS的延誤讓包括英偉達在內的美國出口企業感到着急。知情人士告訴《金融時報》,黃仁勛8月6日拜見特朗普的時候提出了這個問題,然后BIS立馬於8日開始發放許可證。

  「雖然我們已數月未向中國運送H20了,但我們希望出口管制規則能讓美國在中國及全球市場競爭。」英偉達9日表示,「美國的AI技術棧若全力競爭,可以成為全球標準。」

  英偉達此前多次警告稱,美國限制H20芯片出口不僅將令其損失數十億美元,還不利於美國技術參與全球競爭。

  美國金融服務平臺AInvest網站9日分析指出,近期美國監管的轉變對英偉達來説是其公司發展的關鍵轉折點,不僅重新調整了英偉達的收入結構,也改變了其在快速演化的AI競爭格局中的定位。獲得出口許可證后,英偉達預計可清理90萬顆H20庫存,這對一季度收入受到80億美元打擊的英偉達來説至關重要。中國市場銷售越佔該公司今年一季度總收入的12.5%。

  不過,英偉達面臨的風險仍然存在。報道稱,中國的AI生態不再是美國半導體的被動市場,華為等本土競爭對手正在積極創新,在中國AI研發團隊中越來越受歡迎。

  德國知名科技媒體Heise也指出,中國可能已不再想要英偉達的H20芯片了。該芯片於2023年推出,基於Hopper架構,是當時最強AI加速卡H100的降規版;而新一代Blackwell架構的性能與能效均遠超Hopper。

  此外,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7月31日約談了英偉達,要求其就對華銷售的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門安全風險問題進行説明並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美國彭博社8月6日分析稱,中方此舉與其説是針對這類美國芯片,不如説是藉機向美方傳遞多重信號:既要提醒國內企業保持警惕,推動國際社會審慎看待美方的「追蹤」計劃,也希望黃仁勛能對白宮施加影響,促使其調整相關策略。

  分析人士表示,中方此次約見英偉達,更多是對其未來產品的警告,是想通過此舉表明「自己是買家,但絕非一個盲從的採購方」。

  「中國現在把英偉達擺上談判桌是一個順理成章的選擇,要麼換取更可靠更安全的供應承諾,要麼進一步推動國產替代。」研究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的科技分析師張蒂莉(Tilly Zhang)認為,「無論哪種結果,對中方而言都不算是損失。」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凌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