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1 10:19
(來源:中國食品藥品網)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 近日,藥明康德發佈了2025年半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半年報)。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藥明康德營收和利潤出現雙增長,多項業績指標創歷史新高,遠超出預期,也被業界稱為「最強半年報」。
在不確定的宏觀環境下,藥明康德為何能交出如此亮眼的成績單?中信證券醫療健康產業首席分析師認為,這得益於藥明康德本身強勁的業務執行能力、當今宏觀環境的改善和整體CRO市場的回暖。
藥明康德營收利潤雙增長
半年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藥明康德營業收入達208億元,同比增長20.64%;歸母淨利潤85.61億元,同比增長101.92%,經調整Non-IFRS歸母淨利潤63.1億元,同比增長44.4%。此外,在手訂單達566.9億元,同比增長37.2%;2025年上半年經營現金流達70.7億元,同比增長49.1%。
基於上半年的業績表現,藥明康德上調了全年業績指引:即「預計2025年持續經營業務收入重回雙位數增長,增速從10%-15%上調至13%-17%,公司整體收入從415-430億上調至425-435億」。顯然,藥明康德對下半年發展持樂觀態度。
「藥明康德亮眼的業績體現了行業修復趨勢下的領先兑現能力。」沙利文大中華區醫療健康事業部諮詢經理王苑分析。
在她看來,藥明康德亮眼成績得益於兩個方面:一是國際宏觀環境的改善。去年年初,受美國生物安全法草案風波帶來的影響,藥明康德不斷承壓,市值曾一度蒸發超千億元。從半年報不難判斷,隨着時間的推移,美國擬議法案給藥明康德帶來的不利影響正在不斷減弱。二是藥明康德長期以來構建的「端到端、一體化」研發服務平臺的高效運營能力,能夠從藥物發現、臨牀前研究到臨牀試驗全過程為客户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有效提升客户黏性與訂單轉化率。
「藥明康德的增長正在從‘量的積累’轉向‘結構優化’。」王苑認為,在其業務格局中,小分子CDMO穩中有進,TIDES(寡核苷酸與多肽)高速擴張,生物學業務深耕平臺能力。
根據半年報,小分子CDMO業務在2025年上半年實現收入人民幣86.8億元,同比增長17.5%,在手管線達到3,409個分子,其中包含76個商業化項目和84個臨牀Ⅲ期項目。
此外,報告期內TIDES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幣50.3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41.6%,當前在手訂單同比增長48.8%,這得益於此前產能佈局的釋放和客户結構優化。
陳竹分析:「TIDES業務是藥明康德化學業務中的高增長亮點,未來2-3年TIDES業務將成為增長的主要驅動。」
CRO行業整體回暖
事實上,除了藥明康德,近期還有多個CRO企業傳出捷報。
康龍化成發佈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實現收入同比增長13%—16%,經調整non-IFRS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6%—11%;昭衍新葯發佈的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1-6月份實現歸屬淨利潤約5032.43萬元到7548.65萬元,與上年同期的數據相比,將實現扭虧為盈;博騰股份發佈的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5.5億元至16.2億元,同比增長15%-20%,歸母淨利潤0元至3000萬元,將實現扭虧……
「隨着全球新葯研發節奏逐步恢復,跨國藥企與Biotech對高效外包服務的需求增強,CRO產業鏈自2024年下半年起進入修復通道,至2025年上半年延續回暖態勢。」陳竹説。
當然,面對CRO行業突如其來的普遍「好成績」,回暖能否持續?
王苑更傾向於真實復甦,而非短期泡沫。
王苑認為,在宏觀層面上,一方面,國外醫藥創新活動正在恢復常態給CRO企業帶來機遇;另一方面,隨着我國創新葯審評效率不斷提升、創新葯獲批數量創新高,內需端也為CRO企業帶來了新的增長動力。
以今年上半年為例,我國獲批上市的創新葯達43個,同比增長59%。業內專家普遍認為,政策紅利正在轉化為產業發展的動力。
「除了宏觀環境的改善,企業自身的差異化發展路徑亦為重要。」王苑説,如藥明康德在深耕其特色的CRDMO模式的同時,在新興療法(如ADC、PROTAC)和國際化服務能力方面持續加碼,這樣的規劃佈局大大提升了其在行業中的差異化競爭力。
當然,王苑也指出:「CRO行業要實現高位持續發展,仍然面臨CRO企業對外部依賴強、內卷與同質化問題加劇、技術迭代等方面的挑戰。」
具體來看,地緣政治和合規監管的不確定性可能影響出口訂單穩定性;部分企業在業務模式、客户結構和交付能力上趨同,競爭加劇可能壓縮盈利空間;隨着AI、自動化等新技術在CRO中的廣泛應用,企業亟須加快數字化能力建設,避免落后於全球服務標準。
「‘平臺升級’與‘價值躍遷’並舉是實現長期穩健發展的關鍵。」王苑認為,CRO企業需從傳統任務式服務轉向以「解決方案+平臺能力」為核心的綜合賦能,深化在CMC、CDMO、IND一體化、AI輔助研發等高附加值環節的佈局,同時,加強合規管理與海外佈局的彈性調節,方能在波動中實現長期穩健發展。(張一)
《中國醫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