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0 14:00
近日,由代工廠生產的麻**酸辣粉因部分產品發黴問題引發廣泛關注。代工模式是食品產業常見的生產方式,企業通過代工可快速擴張產能、降低區域運輸成本。但在代工模式下,食品安全問題屢見不鮮,企業該如何應對?業內人士表示,食品安全是紅線,企業要真正做好對代工廠的監管,從根源上解決質量問題。與此同時,監管部門也應切實擔負起應有的責任,加強對代工廠的監管力度,嚴懲違規違法行為責任人,推動行業有序競爭,為食品代工模式創造良好環境。
PART.1
食品行業頻現代工生產安全問題
日前,廣東深圳、上海、浙江寧波等地的消費者陸續在社交平臺發帖投訴,在開**買到了發黴的麻**酸辣粉。多位消費者表示,線下門店已經退款產品的金額,進一步的補償賠償還在商討。隨后,開**將麻**酸辣粉全部下架。麻**酸辣粉是由四川白家阿**食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食品」)代工。7月27日,阿**食品發佈聲明稱,這兩個批次產品的全面召回工作正在有序執行中。7月28日,麻**也發佈道歉聲明稱,已在產品生產所在地啟動召回程序,並正積極與相關消費者溝通,全力推進退貨及妥善的補償方案。
無獨有偶,最近兩三個月內,來**、娃**等知名企業接連因代工生產的食品出現安全問題上了微博熱搜榜。
5月,有消費者連發兩條視頻,投訴在來**的粽子中吃出疑似帶血創可貼的異物,涉事產品外包裝顯示該產品受委託單位為浙江五**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此次事件,讓來**代工生產模式下的食品安全隱患再受關注。也是在5月,「娃**稱已終止和今**代工合作」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一些消費者質疑擁有幾十年純淨水生產歷史的娃**為何會找代工,引發「代工是否降低質量」的質疑。娃**集團通過官方微博發佈相關聲明稱,「我司和今**存在委託代工關係,代工期間我司自查發現個別批次純淨水產品未通過出廠抽樣檢測。自2025年4月起,我司已終止與相關代工方的合作」。而在更早之前,奶酪**、三隻**、秋田**等多家企業也曾因代工食品出現安全問題受到消費者質疑。
PART.2
健全品控管理體系
代工模式接連出現問題,對委託雙方而言都有很多不利影響,但在業內人士看來,代工模式優勢較多,如果能健全品控管理系統,對企業發展有諸多利好。
「代工模式在食品產業很常見。現在代工鏈條很完善,不少企業的很多產品都是代工的,只要標準設置合理,產品質量就能保證。企業選擇找代工廠的原因各異,有些企業在面臨臨時的產能緊張時會委託代工廠生產,有些企業拓展市場太快產能跟不上,從市場策略的角度會選擇代工模式做一個補充。」餐**研究院院長、餐飲分析師汪**認為,還有一些新興品牌或小品牌剛進入市場時,對於產品是否能夠打開銷路存在一定不確定性,爲了降低風險,往往會採用代工模式。
據瞭解,部分跨國食品企業在中國市場會選擇全代工的模式,典型的例子就是可口**和百事**。可口**在中國有3個裝瓶合作伙伴——中**、太**、珠**,這也是可口**佈局全球市場時採取的策略;百事**在中國市場的裝瓶合作伙伴是康**,其代工產品包括百事旗下的百事**、七*、美**等。同時,康**也代工星**的一些瓶裝飲料產品。
連鎖產業專家、和**諮詢總經理文**表示,企業對代工廠肯定有相應的品控要求,但更關鍵的在於品控體系是否健全、生產全鏈路相關要求能否有效執行。不乏有的代工廠前期符合要求和標準,但后續出現問題。因此,品牌對於代工廠的篩選應進行動態評估,從原材料、生產、倉儲、銷售等環節進行全面品控和管理。
PART.3
多方合力築牢食品安全防線
文**表示,代工模式並非原罪,但隨着品牌發展進入不同階段,代工模式也會出現潛在的風險。企業應從源頭上嚴防、嚴控、嚴管,確保食品安全各項措施有效執行,為消費者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
食品安全線是「生死線」,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表示,在食品行業中,代工模式十分普遍,但不管是自產還是代工,都要把食品安全問題放在首位。如果企業和代工廠在食品品質方面都嚴格把關,就能夠讓食品安全更有保障。「未來,代工和自產自銷兩種模式會長期共存,其中,代工廠將逐漸向標準化、規範化和規模化發展,比如無菌車間、全自動無接觸流水線、深罐發酵技術等。」
危機公關專家、福州***公關合夥人詹**認為,代工模式有利有弊,企業應加強質量管控,建立完善的質量檢測體系,確保代工產品質量。同時,企業還應進一步加強產品運輸、銷售各環節的食品安全管理。
業內人士表示,企業應在選擇代工廠時要慎之又慎,對代工廠的規模、資質、軟硬件實力要嚴格審查,防患於未然。而在日后的合作過程中,企業也應時刻保持警惕,嚴密監控食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一是對每批採購進來的食品,追溯代工廠採購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記錄;二是要求代工廠出示出廠檢驗單,並向當地質監部門覈實其真實性;三是對採購進來的食品增加抽檢次數和頻率,確保食品安全可靠。與此同時,監管部門也應切實擔負起應有的責任,加強對代工廠的監管力度,嚴懲違規違法行為責任人,推動行業有序競爭,為食品代工模式創造良好環境。
文章來源:中國食品報 侵刪
------ 品牌推廣 ------
關於我們
福建省食品工業協會於1981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經省民政廳登記註冊的全省性食品行業管理組織,是省級5A級協會、省級先進社會組織、福建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省級專精特新服務平臺)、省級「先進基層黨支部」;協會擁有一支由高校、科研院所、企業200多位食品各分行業教授、高工組成的專家智庫。面對新時期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特點和福建食品工業發展特色,在各政府部門關心和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加強自身能力建設,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協會發展,促進我省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超越。依照《福建省食品工業協會章程》,自覺主動、積極地為政府部門服務,主動承接政府部門的轉移職能,搭建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樑,維護食品工業持續繁榮與發展;有效服務食品企業,反映企業呼聲,解決企業實際困難。主要服務內容如下:
1、成立食品企業技術診斷工作委員會,常態化開展企業技術診斷,凝練食品產業的科學和技術問題,為各級科技和產業管理部門制定指南提供依據;針對企業生產過程中的標準與國標、行標的衝突問題,及時組織專家論證,並向省衞健委、國家衞健委反應尋求標準的制修訂,已成功解決行業內「即食海蜇防腐劑的標準修訂」、「膨化蝦條蝦片中鋁殘留限量標準修訂」、「魚露產品標準修訂」等60多起企業技術診斷、食品安全標準維權服務。
2、承接政府業務,常年開展福建省食品行業科技成果評審,每兩年開展福建省食品工業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截止目前共有53項科技成果通過評審,其中部分項目獲得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二、三等獎,有力提高獲獎企業科技水平和企業影響力,促進福建省食品工業科技進步。
3、作為國家工信部認定的福建省唯一一家「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管理體系委託評價機構」,開展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管理體系評價工作,我省40多家食品工業企業已通過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管理體系評價。
4、作為國家團體標準制修訂單位,幫助地方政府、企業制定地方標準、行業標準,為滿足福建省食品產業市場和創新需要,以市場需求為主導,增加標準有效供給。協會主導制定的《生態食品評定通則》、《紅曲釀造料酒》等20項團體標準已頒佈實施,團標制定工作常態化開展。
9、協會擁有《福建食品》刊物和協會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新浪官方微博、官方抖音號並可利用福建日報、中經總網·中經在線、中國食品報、搜狐新聞、今日頭條、網易新聞、華人頭條、知乎等平臺,通過現代傳媒手段為企業宣傳。協辦月刊《福建輕紡》,為會員企業發佈行業信息和開拓專業論文發表渠道,多渠道為會員企業提供服務。
10、打造海峽兩岸食品博覽會(福州)高端品牌,有力推動福建省乃至中國食品產業升級和品牌樹立,拉動消費、促進貿易對接,加強行業交流和合作。組織會員企業參加全國性重點食品展會,為企業增加交流、拓寬市場提供渠道。
11、打造高端食品論壇,提升企業知名度和行業影響力。協會先后主辦/承辦了「首屆中國燕窩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中國生態食品產業發展之路研討會」、「海峽兩岸食品功能分子科學高峰論壇暨閩臺健康食品產業對接會」、「首屆中國中式菜餚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中國沙縣小吃食品產業發展論壇」、「首屆中國海洋食品產業高峰論壇」、「首屆鮮燉燕窩食品質量安全專家研討會」、連續六屆「食品配方創新論壇」、「PCTI2023預製菜及調味品技術創新大會」等專業學術論壇,促進技術、產業、品牌、營銷等要素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