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調停俄烏:特朗普的第三個100天

2025-08-11 08:20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國金證券研究所,分析師:宋雪濤、趙宏鶴

美俄元首會晤標誌着和談正式啟動,期待原則性框架,但全面止戰前路漫漫。遠期終局仍主要由實力決定,短期有利於緩和中美風險。

8月7日是特朗普上任滿200天,相比於第一個100天,特朗普的第二個100天手風順了許多,推進了大規模減税、關税談判等頗具挑戰性的關鍵事項,美股重回新高,甚至計劃外地平息了以伊衝突、打擊了伊朗核能力。

在內政外交都相對順暢的形勢下,特朗普必然在第三個100天更加積極的推動其他未竟承諾,其中完成度最低的當屬結束俄烏衝突。下一階段,特朗普加力調停俄烏衝突將成為影響地緣形勢和全球市場的關鍵因素。


一、三個100天


在第一個100天,特朗普曾積極調停俄烏衝突,但方式方法引發巨大爭議。

一方面,特朗普對傳統歐洲盟友和烏克蘭的態度較為疏遠,2月14日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萬斯猛烈抨擊歐洲左翼政府,特朗普則以軍事援助威脅烏克蘭簽訂礦產協議,隨后澤連斯基在白宮與萬斯爆發爭吵讓雙方關係跌至谷底,3月下旬的「Signal泄密事件」中,特朗普內閣高官的聊天記錄更真實的暴露出對傳統盟友的「嫌棄」。另一方面,特朗普頻繁向普京示好,兩人多次通話,美俄代表也舉行多次會晤,甚至開始探討重啟經貿合作。

特朗普的孤立主義和親俄疏歐立場帶來極大震動。歐盟積極展開「自救」,3月初宣佈實施8000億歐元「重新武裝歐洲」計劃,德國大選后,新任總理默茨修改《基本法》調整「債務剎車」條款,計劃設立5000億歐元資金重建基礎設施和國防軍工。與此同時,隨着對等關税在4月2日落地,包括傳統盟友在內的世界各國對美國的不信任度達到迄今頂點。

反映在資本市場上,「去美元化」成為主線之一,美元指數從1月的高點110一路下跌至4月下旬的低點98,長端美債利率居高不下,納斯達克指數最多下跌超過26%。與此同時,非美貨幣和股市整體均有所走強,黃金價格大幅上漲。

第二個100天,特朗普的工作重心有所調整,逐步擱置了調停努力。

在協調俄烏雙方舉行三次會談、提出無條件停火30天等努力均無成果后,調停的複雜性和難度凸顯,特朗普開始將精力更多置於推動內部減税和外部關税談判上,隨后又介入以伊衝突。6月初,特朗普承認短期促成停火比較困難,表示「讓雙方隊員扭打一會兒再介入」。

但是這一時期,有幾個方面的形勢發生了重要變化。

一是俄羅斯加大了進攻力度。俄烏戰場冬季嚴寒、春季泥濘,因此夏季攻勢是爭取進一步擴大戰果的關鍵窗口。6月中下旬以來,前線進攻愈發猛烈,甚至有報道稱韓國情報部門認為朝鮮方面可能在7月或8月向俄羅斯增派軍隊。

二是美歐盟友關係重新鞏固。6月下旬的北約峰會上,為滿足特朗普的要求,32個成員國領導人同意到2035年將國防開支提升到GDP5%,穩定了軍事合作。7月下旬,美歐簽訂貿易協議,在15%的關税基礎上將對美增加6000億美元投資、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能源,穩定了經貿合作。

三是特朗普完結了其他重要事項。624日,以伊衝突達成停火;74日,特朗普簽署第二任期減税法案;87日,在陸續與歐盟、日本、韓國、部分東南亞國家等達成初步協議后,針對各國的對等關税開始批量生效。至此,剛好是特朗普上任滿200天。

第三個100天,隨着其他主要事項基本完結,特朗普的注意力重回調停俄烏衝突。

與第一個100天不同的是,由於上述形勢變化,特朗普在一定程度上調整了親俄疏歐的立場,例如重新加大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力度。同時,特朗普也將調停策略調整為威脅制裁,威脅將對俄羅斯和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徵收關税。首當其衝的是印度,作為俄油第二大購買國,且尚未與美國達成經貿協議,近日被宣佈徵收50%關税(25%對等關税+25%次級關税)。

另一方面,俄羅斯的夏季攻勢雖然在過去三個月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顯著。根據芬蘭軍事分析機構Black Bird Group的統計,俄羅斯在前線推進的面積,2-4月平均是204平方公里/月,夏季攻勢開始后,5-7月翻倍提升至488平方公里/月,但即便換算為5852平方公里/年,還不到烏克蘭領土面積的1%

山雨欲來風滿樓。在此背景下,各方面的動作相當密集。86日,普京會見美國特使威特科夫,特朗普稱會晤「富有成果」、取得「巨大進展」;會談結束后,澤連斯基同特朗普和歐盟通話,隨后表示俄羅斯似乎「更傾向於」停火。88日,也就是特朗普威脅制裁生效的截止日,普京與包括中國、白俄羅斯、印度、南非、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多國領導人通話。89日,美俄兩國宣佈特朗普和普京將於815日在阿拉斯加舉行會談,這將是2021年之后美俄元首首次會面。

二、如何評估談判前景和影響?


鑑於有美國特使訪俄作為鋪墊,以及普京近日密集與多國領導人通話,可以期待此次美俄元首會晤達成某種程度的協議或共識,這與過往沒有元首直接參與的會談有很大不同,但考慮到諸多細節問題,距離真正結束衝突可能還有一段路要走。

站在俄羅斯的角度,啟動正式談判的時機已經到來。高緯度的北方從11月開始就將進入冬季,直到明年4月,在長達半年的時間里,繼續向前推進要付出更大成本,如果美國再加碼制裁,難度將會更高,因此本輪夏季攻勢意義重大,但如前所述,只取得了有限進展。如果把期望放在明年夏季,不僅衝突要進入第五個年頭,更重要的是特朗普將在明年11月迎來中期選舉,一旦丟失優勢微弱的國會控制權,在民主黨的干擾下,錯過美國主導和談的風險將大大增加。因此,在本輪夏季攻勢的中段啟動正式談判是理性的選擇。

時機到來之后,就是溝通條件。4月份的停火會談中,俄羅斯在領土方面提出的條件是:烏克蘭從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扎波羅熱、赫爾松4個地區撤軍,即全盤讓出烏東四州;美國提出的條件是:法律上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地區的控制權、事實上承認俄羅斯對烏東四州部分地區的控制,即原地停火。作為帶有主觀偏向的調停方,美國提出的條件算是務實,其核心是不改變「客觀既成事實」,但當時俄羅斯尚未發起夏季攻勢,烏克蘭也面臨捨棄領土的政治風險,停火併未達成。

目前的情況是,俄羅斯基本控制了盧甘斯克,但是其余三州都有不少地區尚未控制。因此,想要達成停火,需要在4月條件的基礎上有所讓步。據報道,俄羅斯的最新條件是,如果烏克蘭從頓涅茨克撤軍,將同意停火,對於扎波羅熱和赫爾松的安排則沒有明確,一種潛在方案是先就地停火,然后進行土地交換談判,俄羅斯用烏東四州和克里米亞以外的控制區(如哈爾科夫)換取全部控制扎波羅熱和赫爾松。

儘管這一條件已經較4月有所放寬,短時間內達成全面停火的難度仍然不小。首先,主動放棄領土對於烏克蘭仍然意味着政治風險;其次,頓涅茨克是防禦重鎮,主動讓出意味着在軍事戰略上有面臨更大被動的風險;最后,歐洲和烏克蘭均擔憂這是俄羅斯的「緩兵之計」,意在規避即將到來的制裁,而非真正願意停火。

綜上,對於談判前景的理解:

1)由於是元首會晤,且事先經過多方溝通和通報,此次會晤或標誌着俄烏和談的正式啟動,預計本次會晤有望達成框架性的協議或共識,可能涉及俄烏和談以及美俄合作;

2)由於涉及諸多細節和原則性問題,短時間內達成全面停火的概率不高,全面停火的基本前提是要有烏克蘭乃至歐洲方面直接參與談判;

3)有所放寬的談判條件代表更加務實的談判態度,卻不代表最終結果,預計談判終局仍將主要由戰場實力決定,特別是夏季攻勢后半段的情況。

對於此次會晤的影響,長期取決於談判終局,短期來看,除了對金價和能源價格有潛在抑制性,還有利於降低中美關係風險。中美瑞典會談的主要論點之一在於特朗普的次級關税威脅,如果會晤預期美俄關係緩和,有利於順帶解決次級關税問題,從而為對等關税延期乃至中美元首會談提供更好條件。

風險提示

美俄元首會晤的具體內容和成果存在不確定性;俄烏戰場形勢可能會影響潛在協議的落實情況


注:本文來自國金證券2025年08月10日發佈的《調停俄烏:特朗普的第三個100天》,分析師:宋雪濤 SAC執業編號:S1130525030001、趙宏鶴SAC執業編號:S1130524120007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