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0 11:18
(來源:劉潤)
外賣大戰的戰場形勢,還真是瞬息萬變。
前段時間,京東的第一家七鮮小廚,正式開業。什麼是七鮮小廚?簡單來説就是,京東花錢把菜譜買回來,自己開只做外賣和自提的廚房。沒有桌椅,不設堂食。之后,京東正式官宣,要花10億招募1000道的招牌菜。也是在這天,首家七鮮小廚的銷售額,迎來了爆單。
這就有意思了。
要知道,自打加入外賣大戰以來,京東一直特別看重「堂食」。甚至,還給入駐商家設置過「必須得有線下實體堂食店」的門檻。言下之意就是,消費者朋友們,來京東點外賣,你儘管放心,我這里的商家,都是有店有臉、看得見摸得着的正規軍。
那麼,如此看重堂食的京東,為什麼做起了沒有堂食的「純外賣」?這是要親手革掉自己的命嗎?
和你分享一點我的看法。
其實,沒有堂食的外賣,纔是外賣的未來。
為什麼這麼説?
我們來算一筆賬。
一家傳統餐飲店的成本結構里,有一座天然的大山。也就是房租。但是,這筆高昂的房租,都花在什麼地方了呢?從功能的角度來説,花在了兩個地方。一個地方,是后廚,負責生產。另一個地方,是前廳,負責讓客人就餐,也就是「堂食」。但是,后廚通常只會佔走20-30%的總面積。剩下的70-80%,都是堂食區。
這就意味着,你付的100塊房租里,有70塊都是爲了「堂食」。
堂食,是傳統餐飲店的租金成本里,那件昂貴的奢侈品。不僅如此。爲了讓更多人能走進店里吃飯,很多人還會把店開在人來人往的臨街旺鋪。旺鋪的租金,還會更貴。
但是,如果你開一家只有外賣、沒有堂食的餐廳呢?
70-80%為堂食而付的租金,就剩下來了。既然不用做堂食,也就不用把店開在臨街旺鋪了。我可以開在租金便宜得多的后街,甚至某條巷子的深處。
僅僅是「去掉堂食」這一個動作,就足以帶來巨大的成本結構革命。
所以,從理論上來説,因為成本效率更高,「純外賣」的模式,必然會是外賣的終極形態。
放下佔總重70-80%的揹包的長跑選手,一定能跑得更快,也跑得更遠。
可是,既然如此,那大家為什麼不乾脆都做「純外賣」呢?
一方面,在很多情況下,堂食有它自己的優勢。比如,更好的即時性。比如,更適合宴請、聚餐等等場景。比如,有些菜品,堂食就是比外帶更好吃。等等等等。另一方面,這些年來,「純外賣」的名聲,也確實是不好聽。甚至,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
幽靈廚房。
它們藏在深深的巷子里。你看不見,也摸不着。老闆可以給你看精美的圖片,也可以給你看擺拍的視頻。但是,他的后廚,今天洗碗的池子到底乾不乾淨?昨天剩下的食材,今天是不是還在用?角落里,有沒有不該出現的小動物?
因為很難監管,所以你不知道。
一開始,爲了吸引顧客,可能很乾淨。但時間一長,又很難監督,人性就是最經不起考驗的。一旦這種信任坍塌,那再高的效率也沒有意義。
這就是為什麼,京東會如此看重「堂食」。
因為堂食,本質上就是一種監管。
一家平臺,不可能24小時盯着那麼多商家的后廚。但你,我,每一個走進餐廳吃飯的顧客,都是監督員。我們是用真金白銀,買來的「投票」的機會。坐在店里,后廚的衞生狀況,服務員的態度,食材的新鮮程度,我都看在眼里。不滿意,我可以當場投訴。再不濟,我可以打個差評,影響商家在平臺上的經營。
這千千萬萬雙眼睛,構成了餐飲行業最基礎,也最廣泛的監管系統。
所以,當京東設置「必須得有線下實體堂食店」的門檻時,它真正的潛臺詞其實是,我只選那些,願意把自己隨時隨地暴露在顧客監督之下的商家。
京東看重的,不是「堂食」這張牌,而是「監管」這張牌。
理解了這一點,你就能理解,京東為什麼又轉過頭來「革掉自己的命」了。
因為當自己下場,去做七鮮小廚的時候,京東就成了親自上場的「運動員」。從食材的源頭採購,到中央廚房的標準化加工,再到門店的全程冷鏈配送,最后到廚房里每一個廚師、每一臺炒菜機器人的操作。每一個環節,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通過這種「自營」的重模式,京東就建立了一套內部的監管系統。甚至,把「監管」這件事,變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只不過,過去是用「堂食」來監管,現在是用「強控」來監管,而已。
真正的目標,其實並沒有變。那就是,在保證信任的前提下,向着效率一路狂奔。
從這個角度來説,京東和美團,其實是一樣的。
比如,美團用技術,也建立了一套規模化的監管系統。這個系統,叫「美團明廚亮灶」。簡單來説就是,把攝像頭,裝到后廚去。
聽上去,好像並不新鮮。但美團做的,還不止於此。
他們會拿出鉅額的資金,來持續推動。會拿出真金白銀,來補貼願意安裝攝像頭的商家。同時,拿出最寶貴的資源,流量,給安裝攝像頭、接受線上監督的商家更多的曝光。甚至,引入AI技術。它能7*24小時盯着后廚的監控畫面,能自動識別廚師有沒有按規定戴口罩和帽子,垃圾桶的蓋子有沒有蓋好,有沒有出現老鼠……一旦發現違規,立刻抓拍,自動預警。
這就形成了一個正向的激勵循環。
如果説,京東在建一面「牆」。那美團就在造一張「網」。
一個「重」,一個「輕」。一個親自下場,一個賦能生態。一個用「內部強控」解決監管問題,一個用「外部技術」解決監管問題。
路徑不同,但終點相同。
那就是,一個被信任所照亮的,純外賣的未來。
當監管不再是問題,當信任的基石被重新夯實,純外賣的效率優勢,就將徹底釋放。那一天,那個野蠻生長、信息不透明的「幽靈廚房」時代,纔會真正宣告終結。
是的。
外賣大戰,正在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平臺之間,那場「補貼多少,佣金高低」的仗,可能已經打完了。接下來要打的,是「信任如何重建,效率如何重構」的仗。京東的七鮮小廚,美團的明廚亮灶,都只是我們看到的,最近的戰役而已。
這樣的戰役,還會在未來繼續發生。我們拭目以待。
因為,這場大戰,必須要回答那些我們每一個人最簡單、最朴素、也最關心的問題。比如,我點的這頓外賣,到底乾不乾淨?比如,我給我的孩子、我的家人點的這頓飯,到底安不安全?
如果真的要卷,那麻煩你們捲一捲「食品安全」吧。
這四個字,真的太重要了。
重要到,值得所有最聰明的頭腦,用最創新的模式,投入最多的資源,去提供一個最可靠的答案。
這,或許纔是外賣大戰的,終極意義吧。
哎。
觀點/ 劉潤 主筆/ 二蔓 編輯 / 歌平 版面 / 黃靜
這是劉潤公眾號第2683篇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任何機構或個人抓取本文內容,用於訓練AI大模型等用途
PS:親愛的朋友,距離2025「進化的力量·劉潤年度演講」,還有76天。
爲了這場演講,我一刻不敢停歇。我會把這一年諮詢、參訪、請教、遊學的精華,濃縮成一場4小時的演講,向你匯報。我為你準備了歷年演講的PPT、回放以及全文稿。歡迎你添加小師妹領取。
線下門票也已同步開售,現在購買,還可以享受早鳥優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