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會議經濟」消亡后的眾生相

2025-08-10 09:23

繼五星級酒店送外賣、擺地攤之后,會議室的錢也不好賺了。

衆所周知,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會議經濟是高星酒店的核心支柱。早在2007年,北京國際飯店會展部靠年終會議就能實現進賬500萬元。直到2012年,國內會議市場高速發展,單是公務會議就佔比23%。

2013年后,會議經濟開始出現下滑,而2019年到2022年這三年,年會、經銷商會、產品推介會、媒體見面會……一系列會議的取消讓會議經濟再度遭到重創。直到如今,大部分酒店的會議業務營收已經遠遠不及2019年以前。

往年扎堆兒在京郊度假村召開的千人大會更是成為歷史。

曾幾何時,公費出差、旅遊、住五星級酒店的海景房是高級打工人的身份象徵。但從去年開始,各大酒店會議室繼續荒蕪,藏在茶歇與寒暄里的商機正一點點消失,甚至無錫、常州等地的一些酒店連會議室的場地費都收不回來。

時至今日,商業世界終究少了些從容,多了些緊繃。

「會議經濟」崩塌背后

除了相關規定影響,酒店會議業務的下降與整個商業圈大幅度縮減成本開支有直接關係。

早在2023年下半年,國內一向大手筆的金融、互聯網、房地產、醫藥圈開始嚴格管控各項預算和實際支出,降低差旅成本幾乎成了一個普遍的選擇。2024年,字節跳動一則有關差旅住宿標準的違規通報讓大廠的體面蕩然無存。

無獨有偶,2025年,螞蟻啟動「史上最嚴差旅令」,杜絕職級16以下員工非必要出差,必要出差每人每月不超過5天,出差成本排名前10%的員工直接進入集團的審計名單;一向不差錢的金融界也不例外,2024年,中國金融類企業差旅預算的降幅甚至超過30%,30家券商中,23家都壓降了差旅費支出。

最高如中金公司,去年上半年差旅費支出同比降幅達40%。

總體來看,2024年A股上市公司人均差旅費用同比去年下降2.9%,對比2019年更是下滑了近15%左右。同程商旅近日發佈的《2024-2025中國商旅管理白皮書》顯示,2024年全國72.93%的差旅為「當日往返」,國內差旅市場整體預算下降幅度在5%-30%之間。

非必要,不開會不出差,企業為什麼開始對差旅成本如此吝嗇?

控制成本自然是最根本的原因,根據《2024中國企業差旅管控分析報告》顯示,在企業現金流支出里,差旅支出佔總運營成本10%~40%不等,從行業來看,金融服務、生物醫藥、軟件互聯網、高端製造、連鎖零售等為高頻差旅支出行業,需要頻繁面對面進行會議和客户拜訪,差旅費用達到企業運營成本的20%以上。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在差旅成本中隱性成本要遠遠高於顯性成本。顯性成本包括交通,住宿、餐飲,但與這些相比,人力與時間消耗、審批環節、報銷流程、票據覈查、退改簽成本、未使用機票等隱性成本往往要更高。

數據顯示,一般差旅費用在佔企業成本中的佔比沒有很高,但要加上隱性差旅成本可能就會到達20%。尤其絕大部分企業對線下消費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幾乎全部依賴事后審覈,這就意味着企業很難判斷差旅消費的真實性。

據悉,在差旅報銷的過程中,加油費、餐飲費等剛性需求支出是最常出現,也是最不易審查的環節,因此,有調查顯示,企業員工線下支付的加油費、過路/過橋費、餐費等報銷項目金額佔比高達31%。

換句話説,差旅成本的精準管控直接不僅關係到企業現金流安全,還能倒逼運營效率升級,減少隱性資源浪費。根據某電商平臺CFO在內部會議上曾放出一組數據:如果差旅成本中,每間夜節省700元,乘以全年50萬間夜量,高達3.5億。

時至今日,從企業差旅消費的變化來看,「節省」成爲了差旅管控的關鍵詞,超60%的企業選擇降低差旅預算來壓縮成本,不止在住宿、會議上嚴格把控,甚至在國內企業差旅大交通消費中,機票佔比從45%降至41%,火車票佔比則從55%升至59%。

年度經銷商大會、跨區域戰略會、全球客户價值共創論壇……隨着這些曾經的商業標配逐漸淡出,傳統會議經濟的核心矛盾也間接暴露出來,其形式成本遠超實質價值,或許,會議經濟的式微,對企業而言並不是簡單的支出控制,也是對形式化的社交場的祛魅。

線上開會,受擊的是打工人?

當一眾企業取消或者壓縮差旅成本時,線上會議隨之崛起。

行業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雲視頻會議市場規模已達200.9億元,預計2031年將突破6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7.3%。線上會議對企業差旅成本的影響相當可觀,騰訊研究院聯合騰訊會議盤點發現,通過騰訊會議,騰訊可以一年節省成本5.7億元。

同時,還能帶來大量的人效產出提升等非量化經濟效益,因為還有一則調研顯示,使用騰訊會議后,53%的騰訊員工每月可節約差旅1-3次。

企業降本、線上會議興起,這其中受到直接衝擊的無疑是酒店行業。STR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9月,中國內地酒店年度RevPAR、ADR和OCC分別同比下滑6%、4%和2%,且ADR已連續三個季度同比下降,2024年高星酒店商旅客源佔比已從60%降至50%以下。

但有意思的是,對比各大市場,無法公費旅遊,享受豪華酒店的打工人意見更多。

據悉,年輕人通常喜歡通過差旅場景中的消費符號完成職場身份的快速標註,某短視頻平臺曾流傳過一份「江湖酒店段位表」:P7住萬豪,P8挑麗思,P9直接包行政層。而線上會議普及后,差旅場景減少讓這一類符號失效。

縱觀整個職場,年輕人的出差標配都在降級。據悉,某德系車企的年會從三亞海景房降級到了本公司食堂;一些藥企也從五星級酒店,帶行政待遇、SPA、會后晚宴換成了線上會議,且時間要控制在90分鍾之內。

當然,年輕人在乎差旅體驗,除了把工作場景轉化為社交貨幣外,還有一些客觀因素。

首先,企業差旅為年輕人提供了一定的合法逃離日常的機會。2024 年全球商務旅行趨勢顯示,68%的Z世代商務旅行者會在出差前后延長行程進行旅遊。《2024-2025中國商旅管理白皮書》顯示,2024年「商務+休閒」旅行市場規模達6927.3億美元,同比增長9.3%,千禧一代及中層管理者成為主力。

事實上,站在打工人的視角來看,企業差旅與員工福利的邊界正在逐漸模糊。

其次,差旅也是年輕人職業發展中隱性路徑,線下社交有着線上的不可替代性。前程無憂調查顯示,出差與職業晉升正向關聯,年輕職場人認為出差期間與客户或者同行的非正式交流對職業晉升至關重要,商務旅行也能獲得內推機會或合作項目。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商旅市場中,23 - 40 歲、年收入在10萬-30萬元的人羣在各類商旅出行方式中佔比最高,已經成為差旅出行的主力軍,未來將會是整個商務市場的發展關鍵。這屆年輕人正將枯燥的商務出行轉化為社交資本的容器、情緒釋放的閥門,職業成長的階梯。

而年輕人在差旅中展現的職場生態則意味着,企業不能一味地爲了縮減成本而壓低差旅頻次,而是需要重新思考差旅管理的人性化設計,放棄成本論,轉而往員工福利方面轉型,或許纔是企業未來對差旅控制的最佳手段。

會議室荒蕪后,高星酒店只能「自救」

根據《2025年中國酒店業發展報告》的數據,到2024年12月31日為止,中國的酒店數量總共是348,717家,房間總數達到了17,643,235間,其中,高檔的(四星級)有2.1萬家,豪華的(五星級)有0.5萬家。

但在高星酒店的營收結構中,會議室是商務活動的核心場所,承載着企業會議、培訓、年會等重要功能,時至今日,隨着企業壓力增大,消費情緒低迷,年會、旅遊、大型會議等非必要開支被大幅削減,高星酒店的黃金客户正在消失。

這導致星級酒店的高標準成為負累。

據悉,星級酒店中僅豪華設施的成本支出就居高不下,「CEO視界」調查顯示,恆温泳池使用率僅18%,年維護成本達120萬;行政酒廊使用率23%,年耗資80萬;宴會廳使用率31%,年損耗150萬。

前段時間,萬豪旗下杭州某萬怡酒店宣佈永久關閉行政酒廊。

不可否認,會議室荒蕪給高星酒店帶來了巨大的生存挑戰,與其等客上門,不如主動出擊。

首先,差旅費控行業越來越成熟,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差旅費控行業市場交易規模達3316.6億元,預計2027年將增長至4028.3億元,在商旅成本管控日趨嚴苛的背景下,過去一年,選擇與酒店、航司等上游供應商直連的企業比重顯著提升。

對酒店而言,商旅協議客户佔比越高,也意味着更為穩定的客源結構和收入來源。酒店可以直接與勝意費控雲、合思(易快報)、金蝶雲星空等差旅費控企業合作,比如勝意費控雲已完成包括錦江、華住、如家、格林、尚美、君瀾等等在內多家大型酒店集團的直連對接。

其次,不少酒店正圍繞會議經濟,拓展產品與服務。

據悉,洲際酒店集團旗下皇冠假日酒店及度假村推出「會議不設限」的概念,計劃將休閒與商務二者結合,適應不斷增長的休閒商務旅行(Bleisure)的市場所需,試點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經濟重鎮及杭州、廈門、成都、青島等新興目的地。

另外,當企業客户消失,酒店將目光投向個人消費場景,包括婚宴爆發、節慶營銷、下沉滲透。

正值高考季,多地酒店「畢業、升學、謝師」一條龍套餐,填補平日空置率;三四線城市酒店則將喬遷宴、滿月宴列為重點。據悉,一線城市的升學宴往往較為豪華,有網友家里置辦了18桌酒席,菜餚酒水和甜品台以及酒店策劃費加在一起總共花了大概13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客源意外成了高星酒店的救星。

攜程數據顯示,端午假期中的入境遊訂單同比增長近九成,入境遊景區門票GMV(商品銷售總額)同比增長超1.5倍,在2024年4月之前,因入住報備過程繁瑣,位於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的上海藝龍酒店每年入住的外國客人佔比約為10%。

但在今年4月,這一佔比提高到了90%。

無獨有偶,五一期間,外商藝龍酒店(廣州珠江新城店)的外國遊客接待量同比上漲超90%、雅緻酒店(珠江新城廣州塔店)同比上漲超70%;凱悦酒店旗下廣州富力君悦大酒店、深圳君悦酒店的外國客人佔比達到50%和30%。

外來旅客在一定程度上補齊國內的酒店消費落差,根據國家統計局公開數據,來華旅遊外國人日均消費一般高達3459元,並且外賓客人在入住時長上、房型升級率上、 套房選擇率上、行政酒廊使用率上都遠超國內消費者。

當會議室不再是非去不可的場所,它的崩塌其實早有預兆,事已至此,酒店市場也只能奮力一搏。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道總有理」(ID:daotmt),作者:道總,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