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8 17:44
海事服務網CNSS獲悉,繼地中海航運(MSC)和達飛輪船(CMA CGM)為擴建船隊建造新船后,全球第二大班輪公司馬士基也宣佈將推進一項價值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0億元)的新造船計劃。業內消息人士指出,憑藉價格競爭力,中國船廠有望在此次競標中勝出。
據造船業人士8月8日透露,馬士基計劃訂造12艘18,000TEU的大型集裝箱船。公司已向中韓兩國的主要造船企業發出方案邀請,並確認了兩種可能的合同安排:8艘確認訂單外加4艘選擇權,或6艘確認訂單外加6艘選擇權。邀請函中要求船廠提供詳細的價格及可能的交付日期方案。
馬士基在招標中明確表達了希望在2029年完成新船交付的意向。這一時間點意義重大,因為國際海事組織(IMO)已宣佈將於2029年根據船舶的温室氣體排放效率徵收碳税。
目前,中國船廠手持訂單量飽滿,船塢資源相對緊張。丹麥船舶融資公司(Danish Ship Finance)預測,到2027年,中國主要造船廠的產能利用率將高達95%,韓國主要船廠的產能利用率預計約為70%。
根據英國海事航運分析公司克拉克森研究(Clarkson Research)的數據顯示,截至2028年及以后,韓國HD現代重工、韓華海洋和三星重工計劃交付的船舶總量為674.4萬CGT。相比之下,中國船舶集團、中遠海運重工、招商局工業和揚子江船業計劃交付的船舶總量為2035.7萬CGT。
有行業人員分析稱:「鑑於中國造船商去年承接了全球約70%的新船訂單,相比之下,韓國船廠在滿足馬士基2029年交付時間表方面可能更具優勢。」 然而,中國船廠在報價上通常更具競爭力,每艘船的價格可能比韓國船廠低約2000萬美元,這使得訂單最終花落誰家仍存懸念。
海事服務網CNSS綜合整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