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9 09:59
來源:時代周報-時代在線
8月7日晚,中芯國際(688981.SH;00981.HK)與華虹半導體(688347.SH;01347.HK)公佈2025年第二季度業績。
兩家公司均實現產能利用率回升、出貨量增加,但營收結構、營收增長節奏均呈現差異。
財報顯示,中芯國際二季度實現銷售收入22.09億美元,同比增長16.2%,環比下降1.7%;歸母淨利潤1.32億美元,同比下降19.5%,環比下降29.5%;毛利率為20.4%,同比提升6.5個百分點,環比下降2.1個百分點。
據一、二季度未經審覈的財務數據,中芯國際上半年銷售收入為44.5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2.0%;毛利率21.4%,較去年同期提升7.6個百分點;上半年資本開支合計33.01億美元。
同樣受晶圓出貨量上升帶動,華虹半導體二季度實現銷售收入5.66億美元,同比增長18.3%,環比增長4.6%;歸母淨利潤795.2萬美元,同比增長19.17%,環比增長112.1%;毛利率10.9%,同比上升0.4個百分點,環比提升1.7個百分點。該公司稱,產能利用率提升及平均銷售價格上漲部分抵消了折舊成本上升的影響。
雖然利潤水平難言理想,但在業內分析看來,基於本土化需求的支撐,代工雙雄有望實現繼續增長。中芯國際聯合CEO趙海軍在業績説明會上便稱,當前的公司產能基本處於訂單接不過來的狀態。而在不同技術與市場策略下,這兩家公司也仍需要在波動的全球半導體市場中最終突圍。
營收結構存在差異
同爲晶圓代工巨頭,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的戰略重心並不相同。
頭豹研究院報告顯示,中芯國際已實現14nm的量產和7nm小規模量產,並向5nm發起挑戰,其專注於高性能計算、5G通信和消費電子等高端應用;華虹半導體則聚焦於成熟製程(如90nm-40nm),提供特色工藝如嵌入式閃存、功率器件和模擬電路,廣泛應用於工業控制、汽車電子及物聯網設備。
二季度,中芯國際晶圓收入中,來自智能手機、計算機與平板、消費電子、互聯與可穿戴、工業與汽車佔比分別為25.2%、15.0%、41.0%、8.2%和10.6%。同比來看,智能手機佔比下滑6.8個百分點,互聯與可穿戴下降2.8個百分點,消費電子上升5.4個百分點,工業與汽車上升2.5個百分點,計算機與平板上升1.7個百分點。
華虹半導體同期收入結構中,來自消費電子、工業及汽車、通信、計算佔比分別為63.1%、22.8%、12.7%、1.4%。同比來看,消費電子增長19.8%,工業及汽車增長16.7%,通信增長20.4%,計算下降21.5%。整體佔比結構變化不大,但消費電子、工業及汽車和通信保持了兩位數增長,計算業務則繼續承壓。
中芯國際聯合CEO趙海軍在2025年第二季度業績説明會上表示,公司的汽車電子產品出貨量持續穩步增長,主要收入貢獻來自於模擬、電源管理、圖像傳感器、邏輯、嵌入式存儲器及控制器等諸多類型的車規芯片。按尺寸看,8英寸和12英寸晶圓收入佔比分別為24%和76%,8英寸晶圓收入絕對額環比增長7%。
頭豹研究院報告顯示,8英寸晶圓廠主要專注於特色工藝和成熟製程領域,這些工廠覆蓋的工藝節點通常在0.35μm到90nm之間。在下游應用領域方面,8英寸晶圓廠的產品廣泛覆蓋功率器件(如MOSFET、IGBT)、模擬芯片(電源管理芯片、放大器等)、MCU(微控制器)以及MEMS傳感器等特色工藝產品。
趙海軍表示,按平臺看,模擬芯片需求增長顯著。其中,廣泛應用於手機快充、電源管理等領域的模擬芯片,當前正處於國內企業加速替代海外份額的階段。公司早期已與這些國內客户深度合作,為其量身定製器件和工藝平臺,因此在替代過程中獲得增量訂單。此外,圖像傳感器平臺收入環比增長超兩成,射頻收入環比也有較高的增幅。
此外,中芯國際二季度平均銷售單價環比下降6.4%,但出貨片數增長4.3%至239萬片摺合8英寸標準邏輯晶圓。趙海軍表示,主要是因為在國內外政策變化的影響下,渠道加緊備貨、補庫存,公司也積極配合客户保證出貨。
功率器件代工業務是華虹半導體的長項。財報數據顯示,按技術平臺劃分的銷售收入,功率器件、模擬與電源管理、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儲器、邏輯與射頻獨立式非易失性存儲器佔比分別為29.5%、28.5%、24.9%、12.1%與4.9%。
華虹半導體總裁兼執行董事白鵬表示,面對需求分化的半導體市場,公司堅持以特色工藝技術壁壘為錨,力爭在關鍵技術平臺實現技術突破,豐富產品組合。
「訂單接不過來」
晶圓代工行業與半導體行業的景氣程度緊密相關。國泰證券研報認為,為芯片設計公司提供代工服務,具有重資本特性,全球晶圓代工行業競爭格局高度集中,頭部廠商地位穩固。
財報顯示,中芯國際第二季度產能利用率為92.5%,環比增長了2.9個百分點。其中8英寸、12英寸產能利用率都得到進一步提升。截至二季度末,公司摺合8英寸標準邏輯月產能增加至99.1萬片。
華虹半導體產能利用率亦創下近幾個季度的新高,達到108.3%,環比增加5.6個百分點。截至二季度末,公司摺合8英寸標準邏輯月產能增加至44.7萬片。
國泰海通證券研報援引TrendForce數據稱,2025年,智能手機、PC/筆電、服務器(含通用型與 AI 服務器)等終端市場出貨有望恢復年增長,疊加車用、工控等歷經2024全年的庫存修正后出現回補需求,都將成為支撐成熟製程產能利用率的主要動能。
頭豹研究院報告指出,中芯國際2024年全年平均產能利用率為85.6%。從需求端來看,消費電子、汽車、工控等市場的回暖將推動中芯國際2025年產能利用率維持高水平。
華虹半導體2024年產能利用率逐季度提升,由第一季度的91.7%提升至第四季度的103.2%,預計在射頻、電源管理IC、CIS等領域的需求推動下,華虹半導體2025年產能利用率仍保持在高水平。
趙海軍透露,因還在等待各種產品的驗證,中芯國際有一部分設備不能用於生產。現在的產能利用率,基本處於訂單接不過來的狀態。
白鵬則表示,隨着無錫新12英寸產線穩步推進產能爬坡,華虹半導體將實現產能規模到技術生態的全面升級。
在產能利用率大增之外,代工雙雄仍醖釀大手筆支出計劃。頭豹研究院稱,中芯國際預計2025年資本開支為75億美元,規劃12英寸每年增長5萬片,而8英寸不再新增產能,着重在提升性能和效益。華虹半導體在2025年的佈局中,產能擴張和產品升級將是其核心戰略,預計2025年資本開支在20億-25億美元。
趙海軍稱,上半年資本開支合計33.01億美元,並指出四季度作為行業淡季,急單與提前拉貨的情況將較前三季度放緩,當前對四季度的需求判斷仍需評估。不過,他強調,根據上半年未經審覈的財務數據和三季度的指引,在外部環境無重大變化的前提下,公司全年的目標依然是超過可比同業的平均值。
國內收入對衝關税潛在影響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市場此前擔憂的關税政策「硬着陸」影響並沒有顯現。
趙海軍表示,原先擔心的關税政策是否硬着陸、市場刺激和急建庫存是否透支了未來需求,以及大宗商品需求是否在新關税引起的價格上漲后衰退,這些並沒有發生,或者至少還沒在當下發生。
白鵬表示,第二季度,在全球貿易及晶圓代工市場呈現一定波動的背景下,公司聚焦自身產品、工藝、研發、供應鏈等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降本增效初見成果,主要營運指標持續改善。
不過,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據央視新聞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6日表示,美國將對芯片和半導體徵收約100%的關税,這一税率將適用於「所有進入美國的芯片和半導體」,但不適用於已承諾或已啟動程序在美國製造相關產品的企業。
「特朗普對芯片進口徵收100%關税的威脅,對中芯國際、華虹等國產晶圓代工廠有一定利好。一方面可促使部分訂單向國產廠商轉移,另一方面能加速國產替代進程。且二者美國業務佔比小,受直接衝擊有限 。」GKURC產經智庫首席分析師丁少將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財報顯示,二季度華虹半導體北美地區銷售收入佔比為9.4%,中芯國際美國區銷售收入佔比為12.9%。
趙海軍表示,關於可能徵收的100%關税,公司並未就此徵求客户意見;而在今年5、6月關税預期或高達125%至145%時,公司曾與客户溝通成本影響,結論是對客户影響不足10%。按照二季度美國區銷售收入佔比為12.9%來計算,對中芯國際自身的影響約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