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0 13:34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誌)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孔月昕
頭圖攝影|孔月昕
8月8日是工作日,下着小雨,但人們對機器人的熱情並沒有因此降低。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WRC)當日在北京亦莊開幕后迎來火爆人流,每個有機器人表演的展臺前,都被觀眾圍得水泄不通。
開幕第二天的8月9日,大量家長攜子女前來參觀,有工作人員感嘆「走了一圈,鞋被踩掉好幾次」。
據官方報道,本屆大會規模創歷史新高,匯聚了200余家國內外企業,展出1500余件展品,首發新品超100款,人形機器人整機企業數量更是突破50家。
與去年靜態展示為主不同,今年機器人紛紛「動」了起來:宇樹機器人在擂臺上進行了有點笨拙的格鬥表演;眾擎機器人帶來了機器人T台走秀;逐際動力機器人表演了神韻十足的民族舞;自變量機器人通過裝荷包展示了其微操能力;千尋智能機器人則演示了疊衣服技能,優必選將完整的工廠工作流程搬到了展臺上……
來源:受訪者
更顯著的變化是,參展產品的展示重心已經從表演到實用。參展八年的優必選首席品牌官譚旻感慨:「今年參展的人形機器人重心已轉向真實應用,雖仍有唱歌跳舞的演示,但已非主流。」
產業生態同步升溫:全球首家俱身智能機器人4S店在會場附近的亦莊產業園開業,其工作人員也參加了大會。他們透露,已促成了數單to B採購生意,現場展示的優必選Walker S1、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的天工2.0和加速進化的Booster T1成為最暢銷的機型。
千尋智能副總裁孫榮毅告訴《中國企業家》,已有國外客户明確表示於WRC期間參觀其展臺並尋求合作。自變量機器人創始人王潛也表示,他在8日下午已密集會見了「非常多投資人」,且其中不少表達了投資意向。
不止於此,多家人形機器人公司向《中國企業家》透露了今年的量產計劃或交付目標。受限於產能,幾乎所有廠商把目標定在數百至一千台區間,但憑藉單臺數十萬元的高單價,有頭部廠商預計今年營收將突破億元大關。
然而,喧囂之下亦有冷靜思考。一位業內人士直言,當前各家的商業化產品並未以市場最期待的「爽快」方式落地,許多企業仍偏重to VC邏輯。他解釋道,目前機器人量產平衡點尚未找到——降本、精度、壽命、可靠性相互制約,產品難以穩定適配工業或服務等場景,未來依舊面臨巨大挑戰。
當人形機器人從展臺「秀場」走向現實「戰場」,一場關乎硬件量產、軟件(大腦模型)開發與產業鏈配套的攻堅戰,已全面打響。
替代「人力痛點」更重要
「今年參展企業的心態已從概念導向轉向工程導向,從炫技展示走向場景真實。」首程控股機器人領域投資人指出,這標誌着人形機器人產業正經歷從「驗證期」到「交付期」的系統性躍遷。
據《中國企業家》瞭解,優必選Walker S工業版已在比亞迪、北汽、一汽奧迪等工廠部署超百台,專注搬運、質檢、分揀三大場景的訓練和數據採集。譚旻透露,優必選的目標是在今年交付500台工業人形機器人、500臺商用服務機器人,按1000台的人形機器人的交付規模計算,營收能達到去年的100倍。
作為工業機器人領域的老牌廠商,新松機器人今年在WRC上也帶來了三款新推出的人形產品,其根據客户不同要求,可以進入服務場景和工業場景完成一定工作。
星塵智能產品負責人楊晨風指出,他們的機器人目前已能實現一定程度的精細化操作,在WRC現場,其機器人現場展示了沖泡手磨咖啡、拌沙拉等工作。楊晨風表示,他們的機器人現在主要的落地方向是服務業,目前在深圳的部分養老院、零售商超等場景實現落地,近期還在接洽藥店、酒店、餐飲等方面的合作。
攝影:孔月昕
星動紀元在現場也展示了工業和服務業場景的機器人。其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的機器人可以在汽車工廠里「打工」,也能做到拉窗簾等精細動作。在服務場景里,星動紀元推出了一款輪式底盤服務機器人,可以在商場、景區等地進行導購服務,目前已經跟世紀金源合作,在商場里進行實訓。此外,星動紀元還跟海爾聯合研發了一款家庭服務機器人,可以提供疊被子、清理垃圾、開冰箱、洗衣服、煎蛋等服務,堪稱「賽博管家」。
不過,受限於具身智能大模型(大腦)的能力瓶頸及訓練數據短缺造成的實訓不足,當前各家企業的人形機器人仍處於場景合作訓練與持續迭代階段。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在WRC演講時表示,當前限制人形機器人發展的主要瓶頸在於具身智能大模型,而非硬件或數據。
這也導致各家機器人廠商的商業化落地場景呈現一定同質化傾向,高度集中於物流搬運、工廠裝配、前臺接待、咖啡製作等重複性勞動領域。
機器人落地不僅是替代人力,更重要的是替代「人力痛點」。在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深圳)主任姚頌看來,機器人落地場景中,最高優先級是生命風險場景,其次是健康風險場景、生理厭惡場景,最后是各家普遍在做的重複勞動場景。目前來看,前三個場景落地可能更快,第四個場景市場規模更大。
2025年1月成立的零次方機器人聚焦第三個痛點,其開發的人形機器人專門針對公共衞生間、酒店衞生間、機場及高鐵衞生間等場景。其解決方案總監周逸康透露,目前在海外,酒店清潔人員非常稀缺,零次方已獲日本、新加坡等地500台訂單。公司在2025年量產目標是1000台。
姚頌指出,機器人的發展應該像當年的自動駕駛一樣,放棄「全自動」執念,優先強化工具屬性,如養老機器人兼具輪椅功能、兒童機器人主打繪本閲讀,以基礎需求切入場景獲取數據,再逐步迭代智能能力。
此外,姚頌認為,科研教具領域也是一個很好的市場,該市場規模有百億級,足夠支撐出一家上市公司。
資本熱潮與技術卡點下的突圍
2025年,越來越多的熱錢正在加速湧入機器人賽道。
今年上半年,機器人領域的融資事件數量呈現持續攀升態勢,根據IT桔子,截至8月10日,2025年整個具身智能賽道融資總額近280億元,其中7月份就有21家公司獲得了新的融資。進入8月以來,傅利葉、智元機器人、帕西尼、松延動力、橋介數物、靈心巧手、維他動力宣佈獲得新的融資加持。
首程控股投資人判斷,下半年融資熱度仍將延續,但會趨向分化:有真實場景閉環和交付能力的機器人企業,以及能顯著降本增效的核心零部件企業會更受追捧;純概念型項目的資本獲取難度會加大。
對此,譚旻表示:「我們今年看到了全行業的繁榮,過去兩年,中國誕生了接近200家人形機器人相關的初創企業,這意味着中國人形機器人的繁榮期已經來臨了。」
今年WRC現場還有一大特點——產業鏈上游的技術能力躍升。展館內,靈巧手、關節模組等核心部件呈現專業化突破,激光雷達與多模態傳感器加速嵌入AI決策閉環,為下游整機廠商提供關鍵支撐。
「從整機到靈巧手、芯片等核心零部件,產業鏈的百家爭鳴正推動行業整體技術躍遷。這種良性生態為優必選等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譚旻説。
但繁榮背后,仍有技術卡點等待解決,今年的WRC現場,依然存在部分演示機器人運行穩定性不足、表演「翻車」的情況,「打工」機器人也被不少觀眾吐槽干活動作慢、效率低,因演示超時導致機器人電量耗盡,需要「趴窩充電」的尷尬也時有發生。
有業內人士指出,當前機器人作業效率還不足人工的三分之一,遠未達到市場預期水平。有參展商坦言,若去年WRC展出與今年同等能力的機器人,一定會賣爆,但當下外界期待值已顯著提升,具體銷售表現可能不及預期。
速騰聚創市場總監謝闐地對此則持樂觀態度。他認為,今年以來,在機器人行業獲得全社會關注的背景下,行業增長迅猛。儘管外界預期過高,但這種高預期具有正向激勵作用,加速了整個行業半年來的發展進程。
同時,他坦陳當前機器人行業仍面臨諸多卡點,比如在可靠性、材料、電機、大模型、算力、芯片等環節。「然而,行業整體處於持續上升趨勢,相比今年1月,現在技術生產等各方面能力已有顯著改善,預計到年底及明年,發展將大不相同。」謝闐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