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海天味業,又跌懵了!

2025-08-09 20:02

來源:投資家

鋭眼哥

4月初以來,A股的單邊上漲格局不知不覺間已經整整4個月。上證指數從3000點附近漲到了現在的3600點以上,漲幅達20%。創新葯、AI、軍工、機器人等行業更是大牛股不斷,產生了持續賺錢效應。

海天味業,股價不妙

但對於海天味業的股民來説,卻是痛苦的。一邊是指數在不斷上漲,一邊是自己的股票5月底以來完全跟大盤分道揚鑣,陷入到持續下跌的窘境中。

海天味業今年最重大的事情莫過於港股IPO,但619日在港股上市的第一天,海天味業就遭遇破發。當天開盤后,海天味業一度上漲近5%,但隨后迅速回落,盤中最低跌至36.05港元/股,跌破發行價36.30港元/股。

今年以來,港股新消費火爆,泡泡瑪特、老鋪黃金等消費類大牛股漲幅驚人,在這種情況下,海天味業卻破發了,估計買它的很多股民都破防了。

港股上市當天,海天味業A股股價也大跌近4%。在這之前,從529日開始,其A股股價就遭遇單邊下跌,到港股上市當天的這短短20天,累計跌幅達13%

港股上市后,海天味業H股與A股存在約14%的折價(H股較A股折價),這會導致部分投資者為追求價差收益,選擇賣出A股、買入H進行套利,直接加劇了A股的拋壓。

623日,海天味業港股上市第三天,其股價盤中一度大跌超過8%,嚇了投資者一身冷汗。之后,海天味業有所反彈,到7月中旬股價大致在35-37港元之間震盪。

7月下半月開始,海天味業又陷入到連續下跌中,尤其是8月第一周,其港股股價再度下跌超過5%,這幾天不斷創出收盤價的歷史新低。其A股股價這幾天也快跌到了4月初的年內的新低價位。

也就是説,過去4個月,上證指數漲了20%,而海天味業零漲幅。

業績原地徘徊,基金集體撤退

這家幾年前市值超過7000億、市盈率超過100倍、被譽為「醬油茅」的超級巨頭,如今已經蒸發5000億市值,其當下25倍的市盈率也被認為「高估」。

這一切都跟成長性有關。隨着中國人口規模的見頂,以及行業的發展進入到成熟期,調味品已經不被資本視為高增長賽道。

海天味業的最大年漲幅出現在2020年,當年股價暴漲135%在這之后的幾年,海天味業的營收一直是200多億,淨利潤一直是50多億、60多億的水平,基本算是原地徘徊。

這幾年,資本市場早已滄海桑田,光伏、鋰電池、電動汽車、創新葯、AI等賽道相繼崛起,它們的成長屬性吸引了更多的資金追逐。

而海天味業、貴州茅臺片仔癀等大消費龍頭公司,高增長不再,大資金尤其是公募基金紛紛撤離,股價跌的一塌糊塗。

海天味業、貴州茅臺、片仔癀,屬於「老錢型」股票,買它們的基金經理,比如張坤等,普遍歲數偏大,對年輕人喜歡的東西缺乏感知。今年暴漲的蜜雪集團、泡泡瑪特這種「新消費」股票,都是00后、10后年輕人喜歡玩的,是年輕股民喜歡買的。

這相當於年輕人另外開闢了一個新賽道,不跟「喝酒吃藥」的這幫70后、80后基金經理玩了。

沒有年輕人的認可,或者説叫「接盤」,「老錢型」股票還想大漲?這顯然不太現實了。

餐飲業內卷加劇,出海不容樂觀

除了年輕人不認可之外,海天味業還面臨着餐飲業下行的巨大壓力。

2024年,海天味業餐飲渠道收入佔比達58%公司是眾多連鎖餐飲企業的供應商。

20255月后,「禁酒令」之下,部分地區「層層加碼」執行,將「禁止違規吃喝」簡單等同於「禁止吃喝」,這種變種形式主義讓高端餐飲業受到衝擊,白酒股一度出現明顯下跌。

中證白酒指數5月份后明顯下跌

變種形式主義之下,正常的商務宴請、親友聚餐等合理餐飲需求被衝擊,海天味業這種主要依靠餐飲業的調味品巨頭,自然也被影響了。

2025年一季度海天味業營收同比增長8.08%、淨利潤同比增長14.77%,看起來似乎還可以。但當時還沒有俗稱的「禁酒令」,因此二季度海天味業有可能出現業績承壓、增速明顯低於一季度的情況。

今年的餐飲業整體怎麼樣?

根據統計部門的數據,20251-6月,全國餐飲收入累計27480億元,同比增長4.3%;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7996億元,同比增長3.6%,增長動能變弱。

國內餐飲業實在太捲了,海天味業赴港上市時,宣傳的一大目標就是推進產品全球化

海天味業的招股書顯示,IPO募資約101億港元,其中約20%18.54億港元)專項用於全球化,包括東南亞及歐洲市場的渠道建設、本土化團隊搭建、品牌推廣及供應鏈優化。

事實上,別看海天味業是國內調味品的老大,但國際市場還差得遠。

日本著名醬油品牌龜甲萬,國際化程度就非常厲害,在日本以外市場佔70%份額李錦記在歐美華人中認可度,是要比海天味業更高的。

國內太卷,國外又沒有明顯很強的競爭力,你還看好如今的海天味業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