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生物類似藥集採啟動,國內企業將迎接「價格戰」

2025-08-08 23:3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藥聞社)

8月1日,安徽省醫藥集中採購平臺發佈《關於開展部分單抗類生物製劑信息填報收入工作的通知》,正式啟動生物藥的集採工作。本次集採包括阿達木單抗、貝伐珠單抗、地舒單抗、利妥昔單抗、曲妥珠單抗、託珠單抗、英夫利西單抗、帕妥珠單抗八個產品。

企業需要填報2024年全年和2025年上半年相關產品的銷售量,報量涉及所有醫療機構及藥店的總銷量,企業不得瞞報、漏報,對填報信息的真實性承擔責任。

今年1月,安徽省醫保局年度工作安排中提到了生物藥集採,明確表示「將牽頭全國生物藥品聯盟集採」。如今半年過去,安徽如期開始統計信息,全國生物類似藥集採工作正在照常進行。對大部分相關企業來説,這不算好消息。

競逐近300億元市場

安徽統計報量的八款單抗類生物製劑是臨牀常用藥,覆蓋風濕免疫、實體瘤、血液腫瘤等多個治療領域,總體市場規模接近300億元。其中貝伐珠單抗是競爭最激烈的品種,除原研企業羅氏製藥以外,國內還有12家生物類似藥企的產品獲批上市,包括齊魯製藥、信達生物、博安生物、恆瑞醫藥貝達藥業、正大天晴等。

根據藥融雲的數據顯示:2021年,齊魯製藥的貝伐珠單抗銷售額達35億元,市場份額超過原研企業羅氏,達57%,貝伐珠單抗成為齊魯製藥2021年最暢銷的藥品。

如果開展全國範圍的集採,企業必然只能降價打價格戰,這對齊魯等搶先佔領市場的企業來説並不是件好事。神州細胞、深藍基因等市場份額排名靠后的企業,如果降價搶市場,將有可能衝擊頭部藥企現有的市場優勢。

生物類似藥在國內還屬於較為前沿的領域,競爭企業並不多。大多數市場參與者是近些年成立的醫藥企業,其中不少本身也開發創新葯物,如信達生物、復宏漢霖等。集採不僅將逼退原研藥企業,也將加快生物類似藥行業的淘汰速度,將市場固定在現有參與者中間。

曾經的全球「藥王」的阿達木單抗也在集採報量之中。2019年百奧泰和博鋭生物的生物類似藥相繼上市后,國產阿達木單抗的年費降至3萬元以下。但企業間的命運迥異,非常有代表性:

2024年百奧泰實現營收7.43億元,同比增長5.44%,公司將營收增長歸因於「阿達木單抗銷量持續增長」。

但在今年5月,邁威生物回覆監管部門的問詢稱: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的發貨量從2023年的16.69萬支降至2024年的4.88萬支,因為公司產品是全國第6個上市的類似藥,進入市場時產品格局已基本穩定,要實現全國終端覆蓋存在難度,只能以院外銷售為主,銷量做不上去。

與「首仿」化學藥不一樣,生物類似藥並沒有那麼大的銷售優勢,大部分類似藥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銷售表現本身就已經很一般。集採大門開啟后,本就賣得一般的生物類似藥的處境可能會更加艱難。

各家企業積極應對

生物類似藥集採后,原研藥基本就會退出國內市場,這是安徽此次報量的重要動向之一,也值得醫療領域關注。被譽為「乳腺癌治療基石」的曲妥珠單抗在集採之后,幾乎就是國產藥的天下。

曲妥珠單抗的市場銷量大約是每年60億元,獲批的國產生物類似藥是復宏漢霖的漢曲優、博鋭生物的安瑞澤、正大天晴的賽妥、安可生物的安賽汀以及齊魯製藥的安曲妥5款產品。

復宏漢霖在如今的市場競爭中已佔得先機,2020年獲批至今,一直在國產生物類似藥的銷售榜排名第一。根據公司財報顯示:漢曲優2024年的國內銷售額大約26.9億元。在此之前,復宏漢霖曾公開表示,正在積極應對生物類似藥集採可能帶來的衝擊,並通過生物類似藥的「出海」來應對市場挑戰。

起步較早的生物類似藥企業,如復宏漢霖,已經積累起了渠道優勢。這和化學藥集採中「光腳企業」靠降價就能輕易獲勝不同。這些有市場基礎的生物類似藥企業必然不會輕易放棄優勢,集採表現會和化學藥有很大的不同。

在生物類似藥的路上鑽得越深的企業,越是重視集採。百奧泰此前就曾表示:公司的產品全部是自主研發,且有足夠產品去支持市場需求,能有效應對集採對價格帶來的影響。而貝達藥業則對媒體表示:公司目前僅有一款生物類似藥,即便是被納入集採,應該不會對公司營收產生影響。

不過,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生物類似藥品的研發投入、生產成本都不是一個數量級。生物類似藥品集採聯盟可能會借鑑胰島素集採的經驗,採取相對保守的節奏推進,不會挑起太過激烈的價格戰,即:允許醫療機構按廠牌報送需求量的方法,結合臨牀需求,讓企業賺取合理的利潤。

近年來,胰島素、生長激素、干擾素、血液製品等生物製劑陸續被納入國家或省級集採名單之列,平均降幅保持在30%至50%之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