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Uber第二季度業績強勁,分析師表示值得強力買入

2025-08-08 18:38

UberNYSE:UBER的發展勢頭一直讓人驚喜。和幾年前不同,現在的優步堪稱 「現金奶牛」—— 財務狀況徹底改善,還能穩定產生大量自由現金流。

儘管有一些唱反調的聲音(比如自動駕駛領域的變化),但分析師對它的評級不止是 「買入」,而是 「強烈買入」。

Uber的二季度業績相當穩健。雖然從超出預期來看,第二季度的表現並不算太出色。營收超出預期2.3億美元,GAAP每股收益超出預期0.01美元。但如此長時間保持如此良好的業績,確實令人印象深刻。

一些關鍵績效指標 (KPI) 不僅保持高位,甚至有所提升,例如平均每用户平均成本(MAPC)。月度用户同比增長率此前約為 14%,目前已達到 15%,出行次數也繼續保持 18% 的增長。這確實令人矚目,表明即使在競爭加劇、財務成熟度提升的情況下,Uber 的增長潛力也絲毫未減。

這些運營指標轉化為總預訂量增長18%,同時收入也增長18%。

調整后的 EBITDA 同比增長 35%,利潤率與 2024 年第二季度相比增長了 0.6 個百分點,當利潤率仍接近中等個位數時,這一點非常重要。

反過來,如果我們回顧過去12個月,調整后的EBITDA(即自由現金流轉換率)超過了110%。資本支出較低,而運營現金流卻遠高於調整后的EBITDA,這主要歸功於股票薪酬。因此,現金產生量簡直不可思議。過去12個月,自由現金流為85億美元,對於一家EBITDA年增長率達35%、市值達1800億美元的公司來説,這相當耐人尋味。

與公司的中期目標一致,第三季度的前景也非常強勁,總預訂量同比增長 17% 至 21%(已考慮收購 Trendyol Go),調整后 EBITDA 增長 30% 至 36%。

當前業績已經很亮眼,但大家對優步的期待更多來自長期增長動力。以前優步主要被看作兩大業務:出行和外賣。現在,除了貨運,還涌現出很多新可能,讓它變成了一個平臺(或者説生態系統,公司自己這麼稱呼)。

這一生態系統的主要催化劑之一是 Uber One(優步會員服務)。此前,它也被視為一種潛在的選擇,可以提高利潤率並建立客户忠誠度,如今也已成為增長的潛在支柱之一。Uber One 已擁有 3600 萬客户,同比增長 60%,而且正如財報電話會議中提到的,這些會員的消費額是 Uber 的三倍。這使得創建用户粘性成為可能,從而降低公司的主要風險之一——競爭。如果客户已經在 Uber One 上付費,那麼不僅在拼車方面,而且在外賣、雜貨等方面,留住他們就變得容易得多。

展望未來,最重要的選擇之一是自動駕駛汽車。Uber正努力成為整個行業的主導商業化平臺,全球有 20 多個合作伙伴,比如 Waymo,最近還加了 Lucid 集團(LCID)。有人擔心和 Lucid、Nuro 的合作是防禦性舉措,會改變Uber的輕資產模式,但公司在電話會議里解釋説不是這樣。這些投資是爲了引領行業起步,而且公司的現金流足以支撐這些投入和其他業務。下面這段會議紀要説得很清楚: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好消息是,正如您從我們的現金流和資本配置中看到的,我們有能力在自動駕駛領域進行大規模投資,同時為股東帶來豐厚的回報。所以,這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

我確實認為,在自動駕駛汽車發展的早期階段,隨着我們不斷驗證市場的經濟效益,你會看到我們進行更多像 Nuro、Lucid 這樣的交易。這些汽車能賺多少錢?現在我們看到的 Waymo 的信號是基於其每日出行量達到 99% 的利用率,這無疑是個好消息。因此,一旦我們驗證了盈利模式,驗證了這些汽車每天能創造多少收益,就會有大量的融資機會,包括第三方融資。我們已經與私募股權投資者、銀行等等進行了洽談。雖然這需要一些時間,但我們非常有信心這些資產能夠獲得融資。

對我們來説,我們相信,能夠用相對較少的現金流來資助某種催化劑,推動業務起步,這是一種競爭優勢。所以我們認為這是個好消息。

簡單説,Uber正在大力投資這些新技術,而且會繼續投。現在説Uber會不會成為這個領域的主導平臺,或者特斯拉(TSLA)會不會佔據更大份額,還太早。正因為如此,應該給優步一些信任。這個市場還有很多變數,不太可能在短短几年內就出現 「贏家通吃」 的局面。

除了業績和更清晰的未來,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批准了 200 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這説明它既關注未來投資,也重視給股東返還價值。現金流這麼健康,這是個好消息。

在合理的假設下,Uber 的內部收益率 (IRR) 達到 10% 左右是可能的。這也意味着,如果假設條件好於預期,例如營收增長率達到兩位數,利潤率增長速度加快,那麼內部收益率會更高,更不用説如果市場對公司良好的執行力給予更高的溢價,Uber 還可能在短期內釋放價值。

這種收益不對稱,加上競爭和技術顛覆的風險更清晰了,讓Uber值得被上調至 「強烈買入」 評級。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