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量化私募靖奇投資「內鬥」再升級,招商證券被捲入其中

2025-08-08 22:49

量化私募上海靖奇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靖奇投資」)的紛爭再度升級。

8月7日、8日,靖奇投資官微連續發佈兩份聲明,稱近期公司發現存在人員未經法定代表人範思奇授權,非法使用偽造法人印章及冒用法人簽名,擅自進行基金設立、清盤、證券賬户開立等關鍵法律行為的情形。此類操作如未經有效授權,相關法律效力及后果需由實際操作者及相關責任方自行承擔。

「我們公眾號被範思奇重置了,寫了一些不實公告,我們已經和託管和監管溝通了。」 對此,事件的另一方,靖奇投資另一位創始人唐靖人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公司有兩套公章,「但託管機構現在的口徑都是認我們的,很快法人變更就要完成了,到時候就沒什麼爭議了。」

靖奇投資官網展示的團隊背景資料

靖奇投資官網展示的團隊背景資料

雙方各執一詞

8月7日,靖奇投資官微發佈《關於非法使用法人印章及合作機構盡職調查義務的聲明》(以下簡稱《聲明》),該聲明署名範思奇並蓋有靖奇投資公章。

《聲明》稱,7月2日,公司基本賬户發生大額異常資金轉移,嚴重影響了公司的正常資金安排與對外付款秩序。此事件發生后,公司立即向開户行反映情況,並正式申請限制該賬户的線上交易權限,以保障公司資產安全。目前,公司基本賬户的線上操作已被凍結,但線下櫃檯交易仍可正常辦理。

在《聲明》中,靖奇投資表示,近期,公司發現存在人員未經法定代表人範思奇授權,非法使用偽造法人印章及冒用法人簽名,擅自進行基金設立、清盤、證券賬户開立等關鍵法律行為的情形。此類操作如未經有效授權,相關法律效力及后果需由實際操作者及相關責任方自行承擔。

《聲明》強調,公司已於今年6月通過律師函形式,正式要求相關人員歸還印章,並於6月底向公安機關重新備案法人印章。目前,公司印章由法人範思奇依法管理,任何他人持有並使用的所謂「公司印章」,均屬偽造或非法佔有,其行為及所形成文書,公司一律不予承認,亦不承擔任何法律后果。

8月8日,靖奇投資公眾號又發佈了一則署名範思奇並蓋有靖奇投資公章的《賬户異常告知》,稱公司線上交易已被凍結,但線下櫃檯交易仍可正常辦理。需由公司法人及一名股東攜帶合同原件、付款憑據及相關資料共同前往銀行櫃檯操作。

「我們公眾號被範思奇重置了,寫了一些不實公告,我們已經和託管和監管溝通了。」 對此,事件的另一方,靖奇投資創始人唐靖人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公司有兩套公章,「但託管機構現在的口徑都是認我們的,很快法人變更就要完成了,到時候就沒什麼爭議了。」

就在8月7日,靖奇投資股東唐靖人、茅諾平也發佈了《關於免除範思奇執行董事、法定代表人身份的聲明》,稱範思奇在履職期間存在嚴重不當行為,導致公司面臨重大輿論危機及聲譽損害。為維護公司正常經營秩序、保障股東及全體員工的合法權益,靖奇投資已依法依規啟動緊急決策程序,免除範思奇執行董事、法定代表人身份,選舉唐靖人擔任執行董事、法定代表人職務,聘任唐靖人擔任經理職務。

同時,上述聲明還表示,公司正在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辦理變更手續過程中。公司運營團隊與所有基金產品託管平臺、監管機構均保持日常聯繫,旗下產品均保持平穩運行中。

涉及13家託管機構

中基協官網顯示,靖奇投資成立於2015年,管理規模區間在10億元至20億元。目前,範思奇仍然擔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總經理、基金經理等多個職位。出資人信息方面,範思奇為公司第一大股東,認繳比例為36.36%;唐靖人、茅諾平的認繳比例均為27.27%;上海競而啟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認繳比例為9.09%。

中基協官網信息顯示,靖奇投資旗下合計有56只存續產品,託管機構涵蓋國泰海通證券、國信證券興業證券、華福證券、中信證券招商證券等多家券商。

前述《聲明》中提及,靖奇天弓聚配專享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在設立及運作過程中,相關行為未經公司法定代表人授權,其託管人招商證券未盡到基本覈查義務,已涉嫌違反基金法律法規規定,已向中國證監會與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正式投訴舉報。

對此,澎湃新聞記者從接近招商證券的相關人士處瞭解到,靖奇投資旗下共產品共涉及13家託管機構,其中3支託管在招商證券,且均不在招商證券交易。同時,靖奇投資在招商證券的所有產品設計及運作事項均已經過管理人合法合規確認。

從官宣卸任到「一朝背刺」

回到事件的最初,6月10日範思奇發佈了致投資者的一封信,表示經過慎重考慮,他將於本月卸任靖奇投資基金經理職務,他所管理的基金產品也將於本周起正式進入清盤流程。

6月12日,靖奇投資在官微發佈公告聲明稱,信中提及的「基金清盤」僅涉及範思奇個人管理的部分自營產品,佔公司總資管規模比例較低,對公司經營無實質影響。目前,公司所有資管產品均正常運作,策略穩定,業績達標,無任何清盤計劃。

僅過去十余天后,一篇《十年努力,一朝背刺》的文章使得事件峰迴路轉。範思奇在這篇文章中稱,曾經的他出於對多年合作伙伴的信任,公司日常印章、財務、合同均交由另外兩位股東把控,而他本人則專注投入到基金策略的研發與管理上。但是漸漸地,公司運營層面的很多關鍵決策和實際操作,早已超出他能監管的範圍,這本身就是股東矛盾的導火索,也最終成了自己被「清理出局」的藉口。

不過,這一説法並沒有獲得靖奇投資方面的認可。「他是自己先卸任的,后面又説我們私改基金經理,自相矛盾。」唐靖人説。

「範思奇自2022年以來長期居住在日本,未實際負責本公司日常業務,近期因與公司其他股東經營理念不合,爲了給其他股東施壓,便通過微信公眾號文章、朋友圈中傷公司其他股東、藉助工商登記法定代表人身份擅自清盤公司基金產品、惡意掛失公司印章等手段,破壞公司日常經營。範思奇所作所為的目的就在於,通過蓄意破壞公司日常經營和商譽,迫使公司其他股東滿足他的不正當訴求。」 《關於免除範思奇執行董事、法定代表人身份的聲明》的聲明中這樣寫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