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8 21:42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易妍君
公募牌照審批節奏趨緩背景下,有券商資管 「退出」排隊候審名單。
根據證監會最新公示信息,在資產管理機構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審批表中,僅剩上海光大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安信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國金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3家機構,而廣發證券資產管理(廣東)有限公司雖較早提交申請材料,卻已「消失」在審批表上。
這是否意味着,廣發資管主動撤回了申請材料?截至記者發稿前,廣發資管暫未對此事作出迴應。
公開資料顯示,廣發資管申請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的材料於2023年1月19日獲得接收,2023年1月30日補正。此后,在長達兩年多的時間內,該申請事項無實質進展,直至近期「退出」申請名單。
與廣發資管同期(2023年1月)申請公募牌照的招商資管,已在2023年7月獲得監管覈准;於2023年3月提交申請材料的興證資管則在同年11月拿下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
不過,自2023年以來,在券商資管隊列,也只有招商資管、興證資管獲取了公募牌照。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一段時間,公募牌照被看作是券商資管業務轉型的重要抓手。同時,公募牌照也是「保住」參公大集合產品的硬性條件。
所謂參公大集合產品是資管新規下的特殊產物,是一類過渡性金融產品。按照資管新規相關配套規則的要求,2018年之前設立、符合相關條件的券商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需參照公募基金管理,並且要在規定期限內轉為公募基金產品,否則將被採取規模管控等措施。
而將參公大集合轉為公募基金產品的路徑主要有兩種:一是券商資管取得公募牌照;二是將產品移交給參股、控股基金公司管理。但第二種方式,會影響券商資管的管理規模。
不過,隨着過渡期接近尾聲,在申請公募牌照無望的情況下,將參公大集合產品的管理人變更為旗下基金公司,已成為多數券商資管的選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今年2月下旬、3月下旬,廣發資管曾先后就兩隻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提交變更註冊申請,擬將旗下一隻FOF和一隻混合型資管計劃的管理人變更為廣發基金。其中,FOF的變更註冊申請在4月下旬獲得監管准予,並已在6月正式變更為廣發基金旗下產品。
此外,今年5月,廣發資管旗下共有5只資管計劃的變更註冊申請獲受理;7月以來,廣發資管又陸續提交了3只資管計劃的變更註冊申請,這些資管計劃擬將管理人變更為廣發基金,相關申請材料均已獲監管受理。
除了廣發資管,今年內,中信證券資管、光大證券資管也分別多次提交了旗下資管計劃變更註冊申請,擬將旗下資管計劃的管理人變更為華夏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此外,中金公司、國證資管也有類似動作。
就目前來看,擬變更管理人的參公大集合產品以混合型、債券型產品為主,多數產品的規模在5億元以下。
以廣發資管為例,據Wind統計,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擬變更管理人的廣發資管盛世精選、廣發資管乾利一年持有、廣發資管多添利六個月持有、廣發資管弘利3個月滾動持有,其管理規模分別為0.88億元、2.57億元、1.34億元、1.95億元。
其中,廣發資管盛世精選是廣發資管旗下業績表現較好的主動偏股型產品,截至8月7日,該產品自今年初以來的回報率為25.99%,跑贏了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