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失聯超兩年的金融大佬,華興資本創始人包凡出現了

2025-08-08 20:02

摘要:8月8日,據媒體報道,近期華興資本創始人包凡「出來了」。不過包凡是否重歸自由,華興資本方面並沒有予以迴應。

被有關部門留置約兩年半之后,華興資本創始人包凡「出來了」!

8月8日,據媒體報道,近期華興資本創始人包凡「出來了」。不過包凡是否重歸自由,華興資本方面並沒有予以迴應。此前,2023年2月16日晚間,華興資本控股發佈一紙公告稱公司董事會主席、實際控制人包凡失聯,而如今已經過去了約兩年半時間。

當日下午,華興資本對財新迴應稱,包凡不再參與集團日常管理與運營,其個人生活動態屬於私人事務範疇,華興資本不再予以迴應。當前,華興資本業務及運作一切正常,由執行委員會全面負責集團戰略推進。

「併購之王」包凡

資料顯示,包凡1989年9月至1990年8月於復旦大學修讀英文文學,隨后赴海外深造。於1995年6月獲得挪威管理學院商業與經濟學碩士學位。

其曾於1994年7月至2000年5月先后於摩根士丹利擔任分析師及於Credit Suisse擔任經理,於2000年10月至2004年10月擔任AsiaInfo Holdings, Inc.的首席戰略官。

2005年,包凡創建華興資本集團。帶領公司在新經濟領域完成了包括證券承銷、併購顧問、私募融資等約900億美元的交易,並一路帶領華興資本成為中國領先的服務新經濟的金融機構。

據悉,華興資本在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和紐約等地均設有辦公室,擁有逾700位員工。在多元化業務發展策略指引下,投資銀行業務、投資管理業務及財富管理業務三線並行。

據券商中國,華興資本參與過的IPO和併購項目,有不少耳熟能詳的新經濟企業。比如參與過京東聲勢浩大的IPO,也促成滴滴與快的、58同城與趕集網、美團網與大眾點評網的合併。

這些新經濟企業一系列融資、併購、入股、上市行為的背后,始終都有華興資本的身影。至今參與過的新經濟項目包括:2006年的當當網、千橡互動,2007年的巨人網絡,2008年的暴風影音,2009年的開心網,2010年的神州租車、愛奇藝,2011年的大眾點評、趕集,2012年的優酷土豆,2013年的百度、PPS、奇虎360,2014年的新浪微博及陌陌,2015年的滴滴快的、美團點評,58趕集,2017年的快手、摩拜,2018年的優信等。

而包凡,也因此被市場稱為「資本紅娘」「併購之王」。

2015年,包凡被美國財經雜誌《彭博市場》評為第五屆全球金融5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位列第22位。

2017年,華興資本促成貓眼與微影合併,微影時代和貓眼電影的市場份額達60%以上,成為國內第一大電影票務平臺,打破了三足鼎立局勢。

2018年9月27日9點30分,華興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掛牌交易。

據華興資本控股2022年中期報告,截至期末,其資管業務資產管理規模為486億人民幣。

根據執中數據,華興資本共有206次投資事件,投資公司數達175家,2015年至2021年均保持在每年投資20-30次,但2022年投資次數出現下跌,僅有8次投資。

截至目前,華興資本旗下管理基金共有97家。2月14日,華興資本旗下華興新經濟基金剛剛完成對光伏企業一道新能源的新一輪投資。

此前被爆失聯

2023年2月16日,華興資本控股發佈公告,宣佈公司董事會主席、實際控制人包凡失聯。

值得注意的是,在包凡失聯前不久的2月13日,華興證券發生高層人事大調整。

工商資料顯示,華興資本原董事長叢林及兩位董事王徽、馬寧退出,新進五位董事:項威、陶堅、陳楊、辛欣、王成,由包凡擔任董事長一職;監事由董建瑾變為鄭熠;高級管理人員崔強退出,新進人員為楊歷揚。

據知情人士透露,2022年9月,叢林已從華興資本離職。

有媒體報道,在包凡失聯之前,華興資本前總裁叢林曾於2022年9月被帶走調查,這也讓包凡失聯的情況引發市場猜測。

據公開資料,叢林於2020年7月1日上任華興資本控股集團總裁,兼任華興證券(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直接向包凡報告。叢林負責集團投資銀行業務的發展及管理。

叢林上任時55歲,在銀行及金融領域工作三十多年。1990年供職於工商銀行,1998年擔任工商東亞控股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2006年升任副總裁。2007年加入工銀租賃,擔任執行董事、總裁。2016年出任工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行政總裁。

天眼查信息顯示,叢林卸任華興證券董事長,由總經理項威在董事會中代行董事長職責。

2023年2月17日,還有媒體報道,接近華興資本的相關人士透露,包凡此次失聯事件,主要與華興資本控股集團前總裁叢林在船舶租賃業務上的違規操作有關,包凡個人因配合調查被帶走。

來源:地產資管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