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8 18:11
(來源:動脈新醫藥)
當地時間8月7日,生物製藥公司CorMedix Inc. (NASDAQ:CRMD)和新型抗生素企業Melinta Therapeutics, Inc.(NASDAQ:MLNT)宣佈,雙方已達成最終協議,前者將收購后者。根據協議條款,CorMedix將向Melinta支付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55億元)的前期對價(可進行慣例調整),其中包括2.6億美元現金和4000萬美元的CorMedix股權(以預先融資認股權證的形式)發行給Melinta股東。
此外,該協議還包含一個額外的2500萬美元的潛在監管里程碑付款,用於FDA批准REZZAYO用於預防接受同種異體BMT的成人侵襲性真菌感染(如果里程碑事件在2029年6月30日之前實現,即可獲得這筆款項)。此外,該協議還包括MINOCIN和REZZAYO淨銷售額的特許權使用費。目前,該交易已獲得兩家公司董事會的批准,預計最早將於2025年9月完成。
01.
一次收購獲得七款商業化產品
Melinta成立於2000年,前稱為Rib-X Pharmaceuticals, Inc.,於2013年10月改為現用名,總部位於美國康涅狄格州,是一家商用階段的小型製藥公司,致力於發現、開發、商業化新型廣譜抗生素,用於治療醫院和社區環境中的抗生素耐藥性感染。
2011年,Melinta曾與賽諾菲簽署了一項全球研究合作和許可選項,以開發和商業化新型抗生素。此外,Melinta近年來還與耶魯大學、Wakunaga Pharmaceutical、CyDex Pharmaceuticals等機構和企業簽有許可協議。
目前,該公司有七種已經商業化的產品組合,主要包括REZZAYO(注射用瑞扎芬淨)、注射用 MINOCIN(米諾環素)VABOMERE(美羅培南-法硼巴坦)、KIMYRSA(奧利萬星)、ORBACTIV(奧利萬星)、BAXDELA(德拉沙星)等抗生素產品,以及另一種成熟的心血管產品 TOPROL-XL(琥珀酸美託洛爾)。
其中,核心產品REZZAYO目前已獲批用於治療成人念珠菌血症和侵襲性念珠菌病。獲批當時,REZZAYO是十多年來第一個被批准用於治療念珠菌病和侵襲性念珠菌病的新療法。目前,該管線正在進行一項用於預防接受同種異體血液和骨髓移植(BMT)的成年患者侵襲性真菌感染的Ⅲ期研究,預計將於2026年上半年完成。
基於Melinta豐富的產品組合,該公司2024年營收為1.2億美元,預計2025財年將達到1.25億至1.35億美元。
Cormedix 則專注於開發和商業化用於預防和治療感染性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療產品。該公司的重點是在美國和其他主要市場商業化其核心產品DefenCath。 DefenCath(牛磺羅定和肝素)導管鎖定溶液 (CLS)與2023年11月獲得FDA批准上市, 用於減少患有腎功能衰竭的成人患者通過中心靜脈導管(CVC)接受長期血液透析時發生的與導管相關的血流感染(CRBSIs)。DefenCath 是美國第一個獲得 FDA 批准的抗菌 CLS,其在一項 3 期臨牀研究中被證明可將 CRBSI 的風險降低多達 71%。
基於核心產品 DefenCath,Cormedix預計公司2025年營收在 1.8 億至 2 億美元之間。隨着DefenCath銷售額的增長和本次收購獲得的七款商業化產品,CorMedix 預計 2025 年的收入將在 3.05 億美元至 3.35 億美元之間。
02.
被忽視的千億級抗生素市場
相較於時常爆出熱門新聞的自免、減重、腫瘤等醫藥細分領域,醫藥賽道的抗菌(感染)市場就顯得比較低調和冷清。
不過,現實情況卻是,世界上絕大多數致死性疾病,患者死亡並非由於原發性疾病的進展,而是因為感染。比如68.18%的肺癌患者直接或間接死於肺部感染。因此,全球抗生素市場規模十分龐大。根據相關數據,2022年全球抗生素市場規模約為400億美元,預計到2028年將達到50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約為3.5%。
中國市場是全球抗生素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規模約佔全球市場的20%。近年來,隨着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劇、居民健康意識提升以及醫保覆蓋範圍擴大,中國抗生素市場保持穩定增長。2023年中國抗生素市場規模約為2080億元人民幣,較2022年增長了66.37億元,主要為廣譜類抗生素,TOP10產品銷售額輕松突破10億、20億甚至50億。
目前,在研發端,抗菌抗感染作為全球範圍內的公共衞生問題,該賽道仍然處於深刻變化和不斷擴大的時期。一方面,即使抗菌素濫用問題得到改善,但細菌與其耐藥性始終持續變化,我們必須不斷創新並改進當前的抗感染藥物,為耐藥細菌開發新的療法,為患者提供最大的感染生存機會。另一方面,全球在全新機理耐藥菌抗生素上投入有限、進展緩慢,而大型藥企轉移研發重點至其他治理領域,因此耐藥菌感染治療的供需矛盾更為突出。
在投入與產出比例不成正比的情況下,諾華、阿斯利康、賽諾菲等全球醫藥巨頭出於利潤考慮,都已經放棄了抗生素藥物的研究。而WHO預測到2050年,全球每年可能會有1000萬人死於抗生素耐藥性疾病,抗生素危機下,亟須更多抗生素新葯的研發和問世。
迫切的臨牀需求下,全球範圍內也有不少企業選擇加入該賽道,例如Kinvard Bio、Basilea Pharmaceutica、Bioversys、Entasis Therapeutics、Paratek Pharmaceuticals、Nabriva Therapeutics、高科生物、雲頂新耀、賽生藥業、盟科藥業等海內外企業,都在積極佈局新型抗生素領域。
總體來看,儘管抗生素研發面臨高成本和市場回報低的挑戰,但上述企業仍通過創新機制、政府或非營利組織支持、國際合作等方式,持續推進新型抗生素的研發,以應對全球日益嚴重的抗菌素耐藥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