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8 18:48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關税政策對車企的影響現在難以量化。日本豐田汽車(TM.US)和本田汽車(HMC.US)如今預計,今年合計將承受超125億美元的衝擊。但政策細則的不確定性和不斷變化的假設前提,意味着這些預測隨時可能再度變臉。這也讓車企更難果斷下定決心採取漲價等措施。
周三,由於美國對日本商品徵收的關税低於此前擔憂,本田將截至2026年3月的財年營業利潤預期上調至7000億日元(約合47.6億美元),這仍較去年盈利水平低40%。
市值2370億美元的競爭對手豐田周四也公佈了當前財季預期,預計年度營業利潤將下滑三分之一。兩家車企的股價對此消息反應平淡,暗示美國關税的影響雖令人痛苦,但基本符合市場預期。
問題在於,企業和投資者在得出這些預測時,不得不自行填補諸多關鍵空白。美日貿易協議雖將日本汽車進口關税從之前威脅的27.5%降至15%,但協議尚未形成書面文件,細節仍可能變更。本田假設新税率將於9月生效,而豐田的測算則基於8月生效的前提。
兩家公司還均將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整車的關税設定為25%(它們在這兩個國家生產大量銷往美國的汽車),同時假設從這些地區進口的零部件可獲豁免。但這些假設也可能落空: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上月表示,總統「絕對」會重新談判《美墨加協定》。
這種不確定性讓車企應對關税的舉措,無論是調整生產線、轉移供應鏈還是提高價格,都變得格外危險。據管理層透露,本田正考慮通過增加工廠班次擴大美國產能,日經新聞報道稱其還計劃外包部分生產至日產汽車的美國工廠。
但這可能導致製造成本上升,同時迫使企業更急切地為電池、電機等關鍵日本產零部件尋找替代供應源。因此,本田社長Toshihiro Mibe希望謹慎行事、再做決斷,這一點不難理解。
與此同時,豐田對關税引發的漲價問題保持沉默,其業績指引中也未納入漲價因素。事實上,今年上半年多數行業同行都選擇按兵不動:率先漲價的企業可能失去市場份額,甚至可能觸怒特朗普。而且一旦企業確定漲價,就極難再降回去。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最新預測及其背后的假設都不能太過當真。這讓車企和股東們如同在巨大的盲區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