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產新晉「醜鞋王」,殺瘋了

2025-08-08 17:25

原標題:中產新晉「醜鞋王」,殺瘋了

醜鞋家族,熱鬧不停。

前有洞洞鞋火出「洞門」、勃肯鞋被稱為「老錢風的松弛感」,如今又輪到溯溪鞋上桌。

對比近三年的銷量數據,溯溪鞋的銷售額已經連續兩年同比增長50%以上。今年上半年在主流電商平臺的銷售額達到3.3億元,同比增長53.4%。

溯溪鞋不僅賣得好,身價也漲了。

還是近三年的數據,線上溯溪鞋的商品均價從209.4元漲到了267.7元,賣得更貴了。

其中,小紅書女孩追捧的品牌KEEN,稱自家的涼鞋(也是溯溪鞋)是「世界上最醜的涼鞋」,和BRIKENSTOCK、Crocs、UGG組成了「醜鞋F4」,均價700元以上,但有人買了以后表示,「醜乖醜乖的,越看越喜歡」。

溯溪鞋到底什麼來頭?怎麼越貴大家越愛買?

今年夏天,「醜鞋家族」又有一個成員火了

溯溪鞋,看名字就知道,是去户外沿着小溪徒步、玩水穿的。雖然被大家吐槽「醜」,但今年它可是實打實的「流量明星」。

最直接的證據之一,就是互聯網上討論溯溪鞋的聲量變高了。

參考2024年,溯溪鞋的聲量大概會在4月開始加速上升,7月達到頂峰,然后逐漸回落。今年,不僅每個月的聲量都比之前高,而且7月的聲量幾乎是去年的2倍。

當然,如果要和洞洞鞋之類的大單品對比,溯溪鞋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和自己比,已經可以拿進步獎了。

互聯網熱議,線上電商平臺的銷量也節節開花。

魔鏡洞察的數據顯示,在2025年上半年,「户外-溯溪鞋」這個細分類目中,KEEN的市場份額領 先,領航駱駝則是銷量最高的。

如果按每個品牌對應的溯溪鞋產品均價來分類,那麼可以大致分成三類:

1、平價戰鬥機(100元-350元):領航駱駝、迪卡儂、探路者

2、中高端玩家(351元-700元):邁樂、亞瑟士、哥倫比亞

3、高端專業户(701元-1050元):KEEN、薩洛蒙、可隆、HOKA

平價品牌更強調基礎性能,即鞋子排水速干、鞋頭包裹可以提供防撞保護;中高端以上的玩家則會強調鞋底材質、緩震回彈的性能和時尚配色。

亞瑟士溯溪鞋商品詳情頁提到,「承繼跑鞋中底科技,全掌輕彈,后跟內置GEL緩震膠」,可隆的溯溪鞋除了防滑緩震,鞋面也防黴抗菌。

不過,即使是朴實無華的溯溪鞋,也能撬動不少消費者的錢包。

領航駱駝僅在抖音上售賣,均價136元/雙,主打款就像一雙薄底的五指鞋,俘獲了不少中年男人。從消費者畫像來看,有7成以上都是男性,而且31-40歲、41-50歲、和50歲以上三個年齡段的消費者,各自佔比30%左右。

溯溪鞋為什麼越來越火?

溯溪鞋不是現在纔有的,早在2023年,溯溪鞋就已經和洞洞鞋一樣,是「醜萌大頭風」的代表之一了。

那為什麼現在溯溪鞋越來越火了?

首先,因為溯溪這個户外活動本身更火了。爲了在6月和7月避暑,大家都越來越喜歡去有瀑布、溪流的地方玩水。

從主流的社交平臺和短視頻平臺來看,溯溪的聲量不斷攀升。

在聲量較高的小紅書中,人們圍繞溯溪討論最多的就是活動和環境,比如「玩水」「徒步」「漂流」「山野」等,然后是裝備「溯溪鞋」。此外還提到了像「避暑」「周邊遊」「帶娃」這樣和出遊方式、目的相關的內容。

也就是説,不管是帶放暑假的娃去大自然里玩,還是年輕人周末去周邊遊放松一下,溯溪鞋都自然而然地成了「剛需」裝備。

小學老師 @蘋果喵 一開始對溯溪鞋並沒有概念,是「因爲準備去貴州旅遊,感覺會經過很多有水的地方,看到小紅書上有攻略帖推薦,然后我就開始選購」。

溯溪鞋雖然不是溯溪、漂流*的選擇,但經過對比分析,溯溪鞋是人們覺得更實用、更有性價比的選擇

在討論溯溪鞋時,小紅書上出現最多的高頻詞首先是涼鞋、洞洞鞋和登山鞋等。

一方面,很多人會稱溯溪鞋為「運動涼鞋」「户外洞洞鞋」,另一方面,人們會測評、對比溯溪鞋和常規的洞洞鞋、登山鞋等,看看哪種更好穿。

結果也比較明顯:在溯溪、漂流這種特定的場景下,人們往往更推薦溯溪鞋,「拉黑」了洞洞鞋、涼鞋等。

很多人根據自己的親身經驗總結——穿洞洞鞋去溯溪容易腳滑、崴腳,「一腳撞在小溪的石頭上,撞出淤血」;穿拖鞋也容易受傷,「腳劃破好大一個口子」;溯溪鞋則可以保護腳趾頭,踩水后也能速干,還有橡膠大底可以抓地,適合溯溪、徒步。

@北投阿宏 去泰國溯溪前,花990元買了一雙KEEN的經典款,「這雙鞋的價格對我來説還是有點小貴的,但是這個鞋的材質好像有點類似洞洞鞋,我怕買盜版或者其他品牌,穿着會臭腳,所以我還是找代購買了KEEN。」

好在 @北投阿宏 的穿着感受不錯:「它的優點就是乾得很快,不會悶腳,淌過小河溪流的時候,會有一些泥沙進到鞋底,但是因為它暴露的面積大,所以稍微把腳抬起來一點,就能在水里把泥沙涮走了,不會硌腳。我另一個朋友買了KEEN的另外一雙,就會干得慢一點,而且如果小石子進去了,得把鞋脫了衝一下。」

(@北投阿宏 和朋友都穿着KEEN去泰國溯溪) (@北投阿宏 和朋友都穿着KEEN去泰國溯溪)

在小紅書上,不少人和 @北投阿宏 的感受相似,高頻提到溯溪鞋「透氣」「防滑」「輕便」,可以「暴走」,而且設計「好看」,「時尚」「百搭」。

常見的溯溪鞋主要有三種款式,一種是像洞洞鞋一樣的,一種是接近涼鞋的款式,還有一種類似常規的運動鞋,只是有一些鏤空,可以排水。

因為一些溯溪鞋本身的舒適性和美觀性,有很多年輕人把溯溪鞋當成洞洞鞋的替代品,甚至是「貴替」——首 選是在上班通勤時、城市Citywalk時穿,然后纔是在溯溪、徒步等户外活動。

@惠 最早在2023年2月就買了邁樂「毒液」系列的溯溪鞋,她在採訪的過程中表示,「我是買了以后才知道是溯溪鞋,挑選的時候純粹是覺得顏值高,鞋型很瘦,比之前看過的很多洞洞鞋都好看,而且試鞋的時候很舒服,比很多洞洞鞋輕便,所以就買了」。

在長期的穿着體驗中,@惠 對這雙鞋「愛不釋腳」,「這個鞋有后跟,各種場景都很適用,可以開車,也可以暴走,當我知道今天要走很多路或者去很多地方時,我就只會穿這雙鞋」。

從衝鋒衣到溯溪鞋:專業裝備「潮流化」、「日常化」

溯溪鞋的走紅並非孤例。近兩年,很多專業運動鞋服的破圈都源於走上了大眾化的道路。

從瑜伽服(lululemon)到衝鋒衣(始祖鳥、北面),再到薩洛蒙、HOKA等品牌的跑鞋、越野鞋,這些專業裝備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時,也變得越來越時尚,越來越「接地氣」。

能讓這些專業品類成功破圈,主要靠兩股力量。

一是在社交平臺、短視頻平臺上的內容種草。不管是自發的UGC內容,還是品牌投放的商業化內容拓寬這些鞋服品類的使用場景。

一開始,這些鞋服產品基本只有少數專業玩家才懂,但乘着户外和運動的東風,再加上穿搭Vlog、測評短視頻等日常內容,它們就像坐上了傳播的「直通車」,迅速打開了大眾的想象空間。

現在,有人穿着lululemon的瑜伽褲去上班,有人穿着越野鞋通勤、Citywalk。穿搭風格也從單一的「山系風」,擴展到「美式運動風」「日系慵懶風」等等。

@北投阿宏 最早種草KEEN的溯溪鞋時,就是「在看穿搭分享時,看到了KEEN的綁帶溯溪鞋,覺得挺有特點,就開始關注了」。

如今,@北投阿宏 覺得KEEN穿起來輕便又舒適,造型也頗具時尚感,穿牛仔褲可以搭,穿裙子也可以搭,因此很喜歡穿KEEN,表示「今年KEEN就死死焊在我的腳上了」。

二是多元化的銷售渠道。除了「線上種草——線上加購下單」這個流暢的閉環,品牌也通過線下店、快閃店、入駐會員制超市等,給專業的產品塑造潮流的形象,讓「潮流」變得觸手可及。

很多品牌的做法不止爲了賣貨——lululemon通過社羣活動加深用户聯繫,KEEN用快閃店和品牌聯名來塑造潮流形象,而邁樂入駐會員制超市,則讓專業產品變得觸手可及。

@惠 就是在逛山姆時看到邁樂的溯溪鞋,因為可以直接試穿,而且價格合適,只要179.9元/雙,就直接買回家了。而且根據 @惠 的描述,這雙鞋在2023年被山姆代購瘋搶,斷貨了很長一段時間,等到2024年有貨時,@惠 才和家屬又買了兩雙,現在家里一共有三雙。

(@惠 在山姆購入的三雙邁樂溯溪鞋) (@惠 在山姆購入的三雙邁樂溯溪鞋)

進一步來看,這些鞋服單品走紅的背后,還有生活方式和消費邏輯的變化。

消費者真正願意買單的東西,不再侷限於「這是專業裝備」或者「這是時尚單品」的其中一面,而是要兼顧「功能+審美+場景適配」——既要好穿,也要看起來「像樣」,還能適配日常生活的多個場景。

從這個角度來看,溯溪鞋的爆火,不是偶然,也不止是「又一雙醜鞋火了」,而是在户外潮流的大趨勢下,一個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的品類,得到了多方位的認可。

而下一個走紅的品類,也將經歷相似的過程——在內容分享中被看見,在生活中被驗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