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鍋圈(02517.HK)何以成為「寒冬」里的逆勢增長樣本?

2025-08-08 16:27

從當前披露的財報數據來看,消費企業儼然迎來了大面積寒冬,一眾龍頭企業的中期財報「亮紅燈」,高端與大眾消費品牌龍頭同時失速。餐飲領域也是整體承壓,面臨競爭加劇、利潤下滑等挑戰,不乏老牌餐飲閉店。

種種現象共同指向一個清晰的現實:上半年餐飲企業的增長之路更為艱難,也更顯珍貴。 

在這樣的背景下,鍋圈交出的增長答卷尤為值得關注。逆勢之下,其上半年營收、利潤雙升,並且均實現上市以來最大幅度增長,展現出強勁的破局力和新的增長範式。 

也由此值得探討,鍋圈都做對了什麼?未來又將走向何方? 

我們不妨結合財報和業績交流會上透露的關鍵線索來試着解碼這些問題。

1、以老店帶動業績高增長,鍛造更優的價值內核

從財務數據具體來看,上半年鍋圈實現營業收入32.40億元,同比增長21.6%;淨利潤為1.90億元,同比增長122.5%,在規模較快擴張的同時顯著提升盈利能力。相應的,鍋圈的淨利潤率也提升至5.9%,較去年同期的3.2%增長2.7個百分點。

這份亮眼表現的背后,亦藴藏着三大深層亮點:

其一,鍋圈在客單價「天然下滑」的情況下,通過老店業績的提升推動了整體業績高增長。 

回望來看,過去兩年鍋圈面對客單價天然下降的挑戰主動踩下擴張剎車,將精力向老店運營傾斜。到今年上半年,鍋圈新店增長仍相對較慢,全國門店總數為10,400家,較去年同期淨增740家,而其業績高增長,恰恰印證了老店運營的顯著突破。

同樣,這也意味着,鍋圈找到了這一挑戰下的有效破局方案,有能力開啟門店擴張的新篇章——在提升老店運營能力、築牢效率根基后,快速推動高質量門店的擴張。

其二,鍋圈的管理成本、經營成本及營銷成本佔比集體下降,規模效應顯現,為夯實成本優勢和提升盈利能力帶來了更多空間。 

在規模效應上,鍋圈在覆蓋固定成本后邊際成本持續攤薄,新增營收向利潤的轉化效率大幅提升。這也是為什麼,上半年其盈利能力能夠顯著提升。

還可以預見,未來鍋圈的盈利能力指標亦有望因此穩步提升。

其三,鍋圈的淨利率達到5.9%背后,驗證了其餐飲零售的邏輯。 

根據這一數字,鍋圈的淨利率遠超傳統超市、便利店的平均水平。參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24年超市便利店行業報告》,行業平均淨利率為3.8%,其中連鎖品牌加盟店的利潤率比自營店高2.3個百分點。

同時,如前文提到的邏輯,鍋圈的淨利率有望穩步提升,也將進一步拉開與傳統超市、便利店的差距。 

顯然,相比之下鍋圈的盈利水平更貼合餐飲零售。 

由此看到,鍋圈的這份業績實則具備一定里程碑意義,通過對老店的深耕鍛造出更優的價值內核。 

2、戰略升維驅動業績突破,效能釋放纔剛剛開始

從戰略視角來看,鍋圈的業績增長是戰略升維的結果,同時其還在持續升維中,釋放積極的發展預期。

在上半年,鍋圈穩步推動「社區央廚」戰略,通過產品創新、供應鏈賦能等協同深化這一戰略定位,同步圍繞即時零售、會員生態等戰略展開佈局,培育新增長點,整體提升門店經營能力。 

其中,產品創新方面,鍋圈堅持「質價比+多場景」導向並顯著加快節奏,上半年累計推出175個新SKU,形成豐富的重點產品組合,涵蓋「毛肚自由Plus套餐」、「燒烤露營集裝箱套餐」、「牛排套餐」等,以及推出NFC果汁、茶味精釀等飲品新品,深化「吃+喝」多消費場景的服務能力。

供應鏈賦能方面,截至上半年鍋圈已建成7家自有工廠,年內新增1家自有工廠,推動自產佔比持續提升,從而增強品質管控,提升上游議價能力與定製開發、物流配送效率,擴大品質、成本、效率三重競爭優勢。

即時零售佈局方面,鍋圈已形成全方位的即時零售門店網絡,提供出全渠道、全時段的在家吃飯解決方案。包括鍋圈上半年完成了超過2000家零售門店的智慧化、無人化改造,以24小時服務加強對夜宵等消費場景的覆蓋。

再聚焦會員生態來看,鍋圈依託數字化手段等為會員提供更加精準、個性化的服務,並與其建立起深度鏈接,推動生態擴張。截至上半年,其註冊會員數量突破5030萬,同比增長62.8%;預付卡預存金額達5.9億元,同比增長37.2%,較整體業績展現出更強的爆發力。

這些佈局也讓鍋圈成功構建起一套「人羣擴張- 頻次提升-價值沉澱」的完整閉環,全面注入業績增長動能。比如通過多場景產品、全方位服務拓寬人羣邊界,提升消費頻次,疊加會員運營轉化出更多高頻次、高客單價的人羣,提升用户生命周期價值。

展望未來,鍋圈在財報中提到將夯實門店運營、社區央廚、會員生態、即時零售等既有戰略,以及在策略層面全面拓展銷售網絡,繼續紮根下沉市場,覆蓋更多在家吃飯場景等。可見其將在此前形成的高質量發展基礎上穩步進階,推動戰略效能加速釋放。 

另外,結合業績交流會上的內容,筆者進一步梳理其發展線索與圖景:

1)重啟加速拓店,以精細化的店型矩陣匹配場景

在有效突破客單價天然下降的挑戰后,鍋圈為規模化擴張掃除了障礙,在此節點宣佈下半年將加速開店。 

並且,鍋圈將在四個不同場景下同時開拓,以精細化的店型矩陣匹配場景,包括傳統社區門店,農貿場景的餚餚領鮮,社區中餐到家場景的鍋圈小炒,以及面向鄉鎮的BC一體化、電倉一體化的新鄉鎮門店。 

其中,從鍋圈小炒來看,這一店型計劃採用小店模式,配備自研智能炒菜機以及標準化食材包和自有工廠醬包、料汁包,用5分鍾做出帶有煙火氣的菜品。在此基礎上,其將為消費者提供多元的選擇,以200道新鮮現炒覆蓋早、午、晚、夜宵一日四餐;支持「門店現做」或購買標準包回家自制,而價格預計不到普通飯店的一半。

這意味着其能夠同時滿足新鮮健康、好吃不貴、高效便捷的需求,競爭力不容小覷。

在門店擴張方面,鍋圈透露一旦模型跑通,開店速度將呈現其最快時期的狀態。

從新鄉鎮門店來看,其對應的是中國版的山姆店模型,門店售賣大包裝的蛋白質食材及冰淇淋飲品、預製食材,滿足鄉鎮老百姓對多樣化蛋白質食材的需求,同時兼具To B供應鏈服務與To C零售功能。

上半年,鍋圈新開270家鄉鎮門店,單店收入已與縣城店持平,且展現出更大增長潛力。其核心在於用優質食材激活農村消費等,同時中國有4萬個鄉鎮,65萬個行政村,目前有較大的探索空間。

2)圍繞在家吃飯潛在需求持續深耕,豐富解決方案

鍋圈透露,下半年計劃擴大「火鍋自由」,包括將首次推出家庭商務火鍋,滿足更多羣體的消費羣體,並實現「到店海底撈,回家鍋圈」的消費者認知。

同時,鍋圈也在推動酒水飲料的佈局,通過從「吃」向「喝」的戰略延伸,滿足消費者在餐飲場景下的配套需求,而且計劃推出「酒飲便利店」新店型。不同於傳統超市的邏輯,這一店型以「功能+場景」為核心邏輯,圍繞解膩、解辣、代餐飲品、健康果汁品類來佈局,並均以自有品牌發展,實現自主定價與產業鏈運營。

這也有助於鍋圈打造一站式餐飲解決方案,以及強化其社區央廚定位和質價比優勢。

3)多維打造新增長點,加碼會員運營,推動海外探索 

鍋圈亦在其他多個戰略方向上埋下增長伏筆,比如加碼會員運營,推動海外探索,共同支撐長期增長。

會員方面,鍋圈計劃在今年快速加強團隊建設,做好6 000萬會員的體系建設,並強化會員的「價值深耕」——將會員培育為「鐵粉」,實現從「個體」到「家人」的滲透,即通過一個會員延伸覆蓋整個家庭的在家吃飯需求,提高復購和頻次。

出海方面,鍋圈當前雖仍以國內市場開拓為業務重心,但已同步啟動海外探索,為三年后的市場空間提前鋪路,儲備新增長曲線。為此,鍋圈已成立兩支團隊,一支團隊面對東南亞的越南、泰國、柬埔寨市場進行考察,另一支到歐洲市場,以Picard模型來探索「歐洲版鍋圈」。同時,其也在考察一些在東南亞出海的餐飲品牌,探索採取投資併購的可能性。 

結合這些線索也可以看到,鍋圈的戰略佈局呈現出由點及面的生態化邏輯,也始終貫穿着兩條核心主線:對「家庭飲食」的全面覆蓋,效率的持續進化。在這樣的預期下,其遠景或將持續向以「家庭餐桌」為核心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演進,深度嵌入家庭的飲食規劃與生活方式。 

3、結語 

總的來説,鍋圈用一份優異的答卷檢驗了自身戰略的正確性,讓市場看到一個更具想象力的鍋圈。其「慢下來」打磨內核,將短期增長焦慮轉化為長期價值沉澱,並在寒冬里種出新的火種。

也值得期待,這家餐飲零售新物種未來究竟將如何發展,甚至影響餐飲零售的形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